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8-11-12   作者: 点击数:  

卓政办发〔2018〕42号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

《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2018年3月23日县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6日


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县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州政办发〔2017〕119号)文件要求,立足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52所,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藏医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站1所,卫生监督所1所,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健康教育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所,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15所,村级卫生室97所,村级计划生育服务室15个。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2名(藏医药专业人员52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98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0人,中级职称91人,初级及以下职称413人。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持证率为51.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持有率100%。全县共有16所乡镇卫生院,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成16所标准化卫生院,达标率为88.2%。全县有村医的行政村97个,占行政村的100%。全县97个行政村,已建村卫生室97所,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97所,标准率占已建村卫生室的100%。全县现有床位344张,县级270张,乡镇卫生院74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3.4张

全县有15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县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所,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98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74人),县、乡技术服务人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持有率100%。全县各级计生协会组织健全,协会会员占总人口的10%,县级协会配有专职副会长、秘书长及流动人口管理人员。

二、“十二五”期间卓尼县卫生计生事业概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对卫生计生的工作部署,紧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卫生监督水平,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卫生计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进一步彰显,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15年底,全县常住人口10.4万人,全县产妇1178人。建卡率98.71%,新法接生率99.32%,住院分娩率96.66%,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98%,孕产妇死亡1人。3岁以下儿童4149系统管理率94.12%,新生儿死亡率7.71‰,未发生一例新生儿破伤风。

1.医疗卫生计生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一是总投资1500万元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二是总投资240万元的阿子滩、申藏两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三是尼巴乡尼巴、石巴、江车和木耳镇七车4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目前,尼巴、石巴、七车村卫生室已竣工,江车村卫生室正在落实建设用地。依托卫生精准扶贫工作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8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6%,并为全县105名乡村医生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2.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3040人,建档率为92%,城乡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糖尿病和重型精神疾病管理率均达到96%以上。全年冷链运转12次,及时供给各乡镇各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建卡建证率达到100%,分苗分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7%以上,乙肝首针及时率为85%,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

3.基层卫生工作扎实开展。2015年,我县农业人口总数84806人,参合人口总数84231人,参合率99.32%。共补偿农牧民135580人次,补偿总金额2953.47万元。其中:门诊补偿128787人次,补偿金额395.28万元;住院补偿6116人次,补偿金额2237.86万元;住院分娩补偿493人,补偿金额32.4万元;特殊大病门诊补偿184人,补偿金额35.23万元。乡级平均住院费用1144.44元,县级平均住院费用3306.52元。实际补偿比为61.6%,群众受益面达到100%。基本实现了“政府树形象、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目标。开展了“万名医生支援农牧村卫生”工作,每年从省、州、县医疗机构选派骨干医生,到我县、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支医工作,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4.卫生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对各类公共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共检查146家,监督覆盖率100%,督促从业人员体检255人,共发放卫生许可证37份。对全县67家住宿场所和37家美容美发场所进行了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二是加强了医疗服务市场卫生监督工作。全年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71家,查处药店及诊所非法行医的2家,给予了行政处罚,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进行了医院管理监督工作,规范了医院依法执业行为。三是强化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对全县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托幼机构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执法检查。四是加强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各乡镇现有卫生监督协管员39名,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卓尼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方案》、《卓尼县卫生监督协管各项工作制度》,并对卫生监督协管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到95%。五是在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上推出多项措施。组织全县卫生系统认真查找医疗质量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各类医疗质量事故发生。六是扎实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要求各医疗单位加强抗菌药物自查自纠,主动找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和防范。同时,通过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各医疗单位抗菌药物规范用药意识进一步增强。

5.中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柳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洮砚乡中心卫生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医适宜技术建设项目单位,尼巴、刀告、阿子滩、杓哇、藏巴哇、康多、恰盖等7乡镇卫生院被确定为州级中藏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单位,为每所乡镇卫生院配备2万元的中医适宜技术设备;县藏医医院被确定为藏医服务能力建设单位,中央财政补助200万元,计划在2016年6月低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在以往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从《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资料》中重新选定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技术进家庭,每月培训1次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目前,全县大部分医疗单位开展了中藏医药服务,确保了城乡居民都能看中藏医、吃中藏药,全额报销的优惠政策。

6.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一是根据州政府、县政府有关医改文件要求,县上及时成立了及时成立了卓尼县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并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二是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结合实际制定了《卓尼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协同各医改成员单位制定了《卓尼县人民医院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案》、《卓尼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报告》等文件,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正在逐步落实当中。

7.健康扶贫工作全面实施。一是今年为105名乡村医生缴纳养老保险金每人100元,对全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25所村卫生室实行每月200元的定额补助,全年乡村医生定额补助5.25万元。二是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机制,截止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培训全科医师29人,每个卫生院平均拥有全科医师1.7人,今年新配备全科医生6人。县新合办与县级医疗机构签订分级诊疗协议,住院医师及主治以上医师在乡镇卫生院多点执业8人,选派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12人,累计执业时间320天。三是县新合办制定出台了《卓尼县医疗机构乱收费、重复计费和过度医疗新农合资金扣减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群众新农合政策的受益感。新农合受益精准扶贫户住院909人次,住院费用559.6万元。

8.卫生支农工作取得实效。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卓尼县2015年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确定县级100种,乡级40种分级诊疗病种。全年共有省、州、县医疗队员22名组成医疗队,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分别派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扎古录、木耳、纳浪、洮砚、恰盖7个受援单位,从医院管理、人员培训、开展新业务方面开展支农工作。规定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大族分院、纳浪乡卫生院、洮砚乡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日志,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绩效考核,逐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格局。

9.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县爱卫会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督查组,成立了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工作重点、时间进度、责任人员和保障措施,并形成工作台帐,严格按照整治标准把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卓尼县全面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全 县职工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将每周五定位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在每周五集中在划分区域内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街道商户签订了“六包”责任书,保证了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三是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进家庭”和“村级三件事”工作,各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4次,累计参加人数8500余人次,办黑板报96期,农牧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四是按照《卓尼县居民健康保健工具包培训工作方案》,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乡村医生共150余人进行了1次集中培训,确保工具包发到手、用得上,使城乡居民掌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2万余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促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为加快全县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平台,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卓尼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卓尼县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和素质性等矛盾仍然突出;稳定的卫生投入与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低于5%;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卫生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建设,提升卫生软实力的要求更为迫切;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工作面临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多重挑战,卫生服务模式与疾病谱变化还不相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亟待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卫生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和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县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例低于5%(国家标准为8%),由此造成医疗卫生机构用房不足、设备配置低、人员培训经费短缺和乡村医生劳务报酬偏低等问题。同时,卫生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国家建设标准,功能不齐全,设备人员不配套。县综合医疗机构设备、技术、服务能力都落后于全省其他兄弟县。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一是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短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附属设施不健全,医疗设备落后、配置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是卫生人才队伍业务素质低,结构不合理。三是医院管理水平低,全县各级医院管理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劳动分配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发挥应有的水平。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强。一是疾病预防控制网底薄弱。全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不健全,疾控、防保工作主要依托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开展业务,由于人员不足、能力不强、队伍不稳,疾病防控网底脆弱;二是疾控中心硬件建设薄弱,业务用房不足,缺乏专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三是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体系不完善,执法监督力量不强;四是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慢,行为干预及综合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农牧民群众健康保健意识低。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不健全,医疗救治能力不强。一是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机构不健全,业务用房不足,急救设备落后,装备水平不高;二是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缺少专科、全科医生,技术力量薄弱,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不强。三是虽然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县人口的120急救服务体系,但120急救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并且缺少120专职司机。

(二)公共卫生形势严峻

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炭疽等疾病仍有发病病例,并伴有碘缺乏病、包虫病、布什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性疾病,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农牧村妇女儿童生活环境艰苦,自我保健意识差,乡镇卫生院又普遍缺乏妇产专科医师,妇科病诊治、产后保健工作开展缓慢,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较高。

(三)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农牧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低

我县农牧村群众居住分散,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半径大,17所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全县80%人口的基本医疗、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科学防病等工作,难度很大。乡镇卫生院缺乏妇产科专科医生,现有人员大多缺乏专科的理论知识和正规的操作技能,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卫生院无力开展妇儿科业务,很难对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和孕产妇进行产前产后保健,不能满足当地农牧民群众就地求医的医疗需求。

(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困境。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还较薄弱,“专家断层”的问题突出,高、新、尖专业人员紧缺。专科专病建设层次较低,规模小,中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在基层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中藏医院还没有形成专科优势,特色不突出,中藏医药“简便价廉”的作用在基层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从事州级科研项目开发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中高级人才,无藏医药研发经费支撑。

(五)卫生技术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截止2015年底,全县47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96人,占20.04%(大部分为第二学历),大专学历283人,占59.08%,中专以下学历99人,占20.67%;副高级以上职称27人,仅占5. 64%;中级92人,占19.21%;初级128人,占26.72%;员级106人,占22.13%(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不到医务人员总数的一半);医护比例分配倒置(国家标准是1:2),医护比为1.5:1,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缺乏高水平卫生人才,牧区医疗机构多为藏医,医护比例失调,加快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难以保障。

(六)居民健康状况低于全省水平。我县地处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境内海拔2000至4920米,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等高原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近年来通过开展城镇干部职工健康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65.71岁,低于全省平均指标。居民患传染病发病顺位居前三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急性传染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七)人口结构矛盾更加凸显。逐渐增多的老龄人口与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矛盾将日益显现,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势头虽得到遏制,但仍处于高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难度依然较大;跨县的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难度继续加大。

(八)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亟待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奖励标准较低,对群众的吸引力逐渐失去,急需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四、“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基本思路

(一)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卫生计生工作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快卫生现代化步伐。“十三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化新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职能,跟上我县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医药卫生体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

2.加强新形势下的卫生计生管理,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双重挑战的关键时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仍是我们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谱明显变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性病、精神病的发病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消费观也将随之更新升级,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居民对健康问题将更加关切,社会对健康需求会不断增长,这都给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3.发展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计生事业,迫切需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随着环境污染等引发的各类疾病已构成对农民健康的主要威胁,给农村卫生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相对不足,交通设施的改善,居民到大医院就医将更为便捷,基层医疗服务网底将受到冲击。因此,“十三五”期间,改善和提升农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的能力和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4.应对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加剧,迫切需要加强多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量会有大幅增长,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也相应增加。2015年全县10.4万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2%,呈现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人口高龄化趋势比较明显的特点。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退行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随之增加。老年人健康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给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都带来影响。满足老龄人口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十三五”期间的一大任务。

5.提高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迫切需要健全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已难以为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泛推行,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和医疗机构运营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顺应这一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须进一步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和任务,建立起分级分工合理、运行顺畅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快人口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人口发展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增进家庭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改革为统领,坚持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重预防,完善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计生资源,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藏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计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卫生计生保障。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问题,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医改新路子,全面深化医药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切实提高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创新发展模式。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之间、中(藏)医和西医之间、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又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协调发展。

4.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事关民生的全局性问题,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和谐发展。

5.坚持远近结合,持续发展。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关注近期全县卫生计生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又要预测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增强规划的预见性。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全县居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卫生计生融合良好、资源配置合理,设施设备健全,人才队伍素质优良,运行保障机制完善,居民健康水平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卫生计生服务工作保持高水平发展。

——居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68岁;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和8‰以下;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差异进一步缩小。

——健康公平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到70%以上;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以上。

----提高县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农村饮用安全自来水比例达到99%以上;食品安全检测覆盖率达到95%。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8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不低于3人,每千人床位数达到4张,城乡卫生资源的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0%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主要慢性病社区规范管理率达到60%;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就诊比例达到60%。

第一步:2017年目标及任务

2017年,已全面实现有一所标准化综合医院、一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一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使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医疗设备基本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第二步:2018年目标及任务

到2018年,县人民医院加挂“甘肃省中医医院卓尼分院”牌子,将县中医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使居民健康水平与卫生计生服务指标达到州内平均水平。全面提高各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设备配备水平,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配备,设备配置达到标准化水平,实现设备人员配套,提高设备利用率。使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医疗设备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第三步:2020年目标及任务

到2020年,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城镇化进程、适应多元化需求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全县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健康保健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县乡村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建设均达到甘肃省发改委和卫生计生委的相关标准,彻底改变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卫生计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任务

1.大力推进卫生事业项目建设,彻底改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面貌。按照国家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建设标准,完成县乡村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人才培训工程)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任务,配置常规医疗、急救、培训、监督、检测等设备,彻底改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面貌,提高医疗服务、紧急救治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

2.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完成县综合医院、中(藏)医医院、妇幼保健站、洮河林业局职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以及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常规医疗设备配置,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医疗设备落后、配置不足等困难,提高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满足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完善各级医院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财政补助资金,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开通县乡村三级新农合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新农合管理效率。参合农牧民筹资标准在2015年人均470元的基础上,2016年提高到540元,2020年提高到780元的标准。有选择地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重性精神疾病、乳腺癌、宫颈癌等50种重大疾病住院补偿水平,适当扩大门诊特殊病种报销的病种范围,有效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到202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参合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5%,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达到并超过60%,个人自付比例降到20%以下,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3.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加强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配置常规实验、检验、监督、监测设备,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底),推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定期组织卫生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努力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临床检测能力,健全监测检测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推进医防整合的综合管理防治模式,实现医院HIS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系统对接,健全传染病网络系统。

4.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医疗救治能力。通过完成全县急救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重点旅游景区、车站急救站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常规急救设备,彻底解决县乡医疗救治机构业务用房不足,急救设备落后,装备水平不高的问题。到2020年,我县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建立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卫生应急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的组织管理、指挥决策、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调运、科技支撑五个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5.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卫生技术水平。根据农牧村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备农牧村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形成规模适当、相对稳定、水平适宜的农牧村卫生队伍,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的目标。到2020年,依托天津定向培养和省内大中专医学院校,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大学生2名,继续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每年2次培训,每年培训200人(次),到2020年共培训600人(次),结合民生项目选拔优秀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科医师占医生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实现每万名居民至少有6名全科医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要达到90%以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达到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二,卫生监督所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5%;妇幼保健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

继续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补充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聘用合同制和竞争上岗制。做好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职称晋升工作,提高中高级卫生计生专业人员的比例。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吸引中高级人才、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来我县县乡医疗机构工作。

6.大力加强中藏医药工作。通过完成县中藏医院建设,改善中(藏)医院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条件,配置医疗、实验等常规设备,逐步改善办院条件,完善服务功能,突出中藏医药特色。合理配置中藏医药服务资源,加强中藏医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藏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藏医药文献古籍的挖掘、整理工作,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开发研制中藏药制剂,建立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中藏药材产业体系。突出中藏医药专科特色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人、人有专长,全面提升中藏医药服务水平。到2018年要完成县中医医院二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2020年完成县藏医医院制剂楼的建设任务,加快发展各中藏医院制剂室建设,达到省GMP认证标准。

7.提高农牧村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加大妇幼卫生计生和儿童保健工作力度,提高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率。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妇产科专科医生,对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对孕妇进行产前产后保健,鼓励孕产妇到医院住院分娩,确保孕产妇的生育安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做好产前诊断、孕期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农牧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继续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和蓝氧治疗仪应用工作,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居民全覆盖,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发挥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作用,为新婚、怀孕夫妇及0-3岁婴幼儿抚养人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协调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机制,叶酸投服率达到100%。

8.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坚持避孕节育经常性服务模式,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将环孕情检查与生殖保健服务有机结合。加强服务关怀,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化药具工作改革,加强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以“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严格执行《甘肃省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依法监管B超等医疗检测设备和监测性别技术的应用情况,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值内。

9.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全面完成全省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任务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特困救助等奖励制度。并逐步提高标准、扩大范围、降低门槛。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将计划生育群众优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城镇独生子女领证户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农村独女户一次性奖励费等。

10.切实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全面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家庭发展工作,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制定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户籍、税收、土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城镇管理等政策,着重解决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在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

11.促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双百”工程,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及三维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员人口数据库实时更新,加强人口信息分析研究。提高人口信息应用水平,逐步实现网上办证、流动人口异地办证,加强与相关部门人口基础数据共享。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实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和生育证网上办理。积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严格落实基层管理服务职能。继续实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社会。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培训和服务,增强预防出生人口缺陷,科学育儿,人口早期教育的意识,2020年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

12.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到2018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

13.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应急医疗救治三大体系设施建设,重点预防控制乙肝、结核病、甲肝等重点传染病,积极治疗慢支、肺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高原性疾病;积极开展城镇干部职工健康检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4.推进村民自治。进一步健全基层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计划生育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增强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落实的监督,提高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深入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项目。加强县乡计生协会群众团体组织建设,健全机构、人员配置。继续开展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按照“普遍争创、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典型示范”工作思路,以组织建设好、制定规范好、村居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六好”为标准,大力加强基层计生协组织建设。

15.强化卫生与计生宣传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形象”作为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做好新闻宣传和典型宣传。二是要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及时了解卫生计生相关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注热点,妥善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舆论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宣传,及时宣传卫生计生工作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凝聚社会共识,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四是要进一步拓展外宣工作。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推动卫生计生科学知识普及,满足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六)发展重点

第一,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坚持互助共济,坚持公开公正,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牧民受益。一是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监管,提高国家补助标准。规范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的拨付程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科学制定和调整农牧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扩大和提高参合农牧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贫困农牧民的受益水平。三是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重点检查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四是加快合作医疗信息化步伐。推动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审核、监管和信息传输,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由政府办好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标准化卫生计生室,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到202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任务和设备配置,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镇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结构,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计生服务需求。一是加大城镇医疗卫生计生资源调整力度,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适宜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承担,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与综合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县级医院医疗技术人员应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接收社区医生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第三,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重点预防控制乙肝、结核病、甲肝等重点传染病和碘缺乏病、包虫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地方病,以及慢支、肺心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加强职业病和寄生虫病防治。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二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加强基础医疗和护理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方便群众就医;维护医疗服务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和各种不正当竞争。三是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要努力实现"三个降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孕产妇的生育安全;降低新生儿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逐步扩大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做好产前诊断、孕期保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四是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抓好健康教育、农村改水改厕、创建卫生城镇,以及重大灾情和疫情的控制与预防,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卫生计生服务。调整乡镇卫生院的布局,按照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要求,全面恢复乡镇卫生院整体功能。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按照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突出抓好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设施、装备、管理等软硬件建设,重点改善预防保健、产科、儿科、计划生育、急救和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乡镇卫生院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设备、预防保健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牧民积极参与。

第五,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社会影响等,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办法,把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络,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更新急救车辆和急救设备,完善专业队伍,提高业务水平,对各类突发疫情、重大事故、食物中毒、职业病中毒等涉及社会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迅速处理,确保各类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第六,充分发挥好中藏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加快中藏医院制剂室等业务用房和附属设施建设,加大设备配置。合理配置中藏医药服务资源,加强中藏医专科(专病)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中藏医科,中藏医药房、配备中藏医人员,大力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藏医药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师承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中藏医药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好中藏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医院管理,全面开展中藏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五、需要国家支持的项目

1.卓尼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和门诊医技楼连接廊建设项目:新建体检中心2000平方米,投资600万元;配置设备45台(套)投资5000万元;共投资5600万元。新建门诊医技楼连接廊1200平方米(5层),投资420万元。总投资6020万元。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检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项目。

2.卓尼县中医医院医技、药浴、制剂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医技楼2000平方米,药浴中心1000平方米,制剂室1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配置设备45台(套)5000万元,总投资6540万元。

3.卓尼县藏医医院建设项目:门诊楼建设3000平方米,住院部楼建设2000平方米,药浴中心楼建设1000平方米,制剂室建设1400平方米,医技楼2000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6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投资3300万元。配置设备45台(套),投资5000万元。总投资8300万元。

4.卓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试验室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新建综合试验室3000平方米,投资1050万元。配置设备20台(件),投资3000万元。总投资4050万元。

5.卓尼县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建综合业务楼5000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2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投资1860万元;配置设备45台(件),投资5000万元。总投资6860万元。

6.卓尼县卫生计生局综合监督执法所业务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新建综合业务楼62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投资900万元;按照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置设备1000万元;总投资1900万元。

7.卓尼县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综合培训中心:新建业务楼1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投资450万元;配置设备80台(件)500万元。总投资950万元。

8.卓尼县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新建业务用房1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450万元;购置处理设施,200万元。总投资650万元。

9.卓尼县基层卫生“一站式”服务和远程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为各医疗卫生单位安装医院管理系统,实现联网管理和信息共享,实现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建成心电、影像、检验等中心。县人民医院、县藏医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各投资300万元,16所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投资100万元,疾控中心投资200万元,卫生计生局综合监督执法所投资100万元。共需投资3200万元。

10.卓尼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设县人民医院、县藏医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站重点专科(专病)以及5个薄弱学科,各投入500万元,共需投资2000万元。

11.卓尼县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综合服务区、住院部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新建16所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综合服务区500平方米,住院部5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4800万元。

12.柳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新建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总投资360万元。

13.柳林镇社区3所卫生计生服务站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各新建业务用房1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投资300万元;配置设备20台(件),投资300万元。每所投资600万元,总投资1800万元。

14.卓尼县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及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全县村级卫生计生室按照《甘肃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进行规范建设,新建97所村卫生计生室,每所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总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共投资2910万元。购置B超、检查床、冷藏冰箱、冷链箱、疫苗运送摩托等,每所投资3万元,共投资291万元。总投资3201万元。(附建设计划表)

15.卓尼县血站及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新建业务用房12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购置设备20(台)套,采血车一辆35万元,总投资655万元。

16.卓尼县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培训全科医生85名,妇儿科医生60名,中藏医适宜技术人员70名,培训乡村医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医学类专业人员)100名。共计315名,每名投资2万元,总投资630万元。

17.卓尼县乡镇卫生院健康体检车采购项目:为全县10.6万人进行健康体检,采购健康体检车17台,每台35万元,总投资595万元。

六、投资概算

总投资52511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投资。(附建设项目表)

七、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县卫计局成立“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卫生计生系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计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领导班子担任,成员由文书和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由魏红平同志负责日常工作。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

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县内所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县卫生计生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制定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乡镇健康教育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三)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革药品加成政策,严格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县级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计生投入机制。依照国家对四省藏区有关卫生计生投入政策,增加对卫生计生的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建立稳定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继续落实以“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计划,全面推进计生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家庭发展工作,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社会政策相衔接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制定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户籍、税收、土地、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城市管理等政策,着重解决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养老保障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在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

(六)建立严格有效的医疗卫生计生监管体制

强化医疗卫生计生监管。健全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标 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医疗卫生计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新农合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加强依法行政体系建设。明确卫生计生监管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和综合监督,建设执法规范、行动迅速、保障到位、高质高效的综合监督执法新体系,做好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规范再生育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告知、作出征收决定和传达等程序,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减少社会抚养费征收的随意性。以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骨干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原则,打造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卫生计生治理队伍。

(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加强医药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计生、城镇社区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我县农村、社区服务。对长期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镇社区卫生计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3-5名的全科医生。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藏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八)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九)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计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群众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方便参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附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