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作者:文旅局 点击数: |
|
卓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和县政协的参谋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县委“11358”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州委、州政府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的成效经验,扎实谋划“十四五”文体广电和旅游工作。在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和体育广电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为谱写卓尼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党建,强化从严治党和组织建设 一是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党建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按照党建“一岗双责”要求,将党建工作以“表格化、清单化”进行量化;二是建立学习教育微信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发布学习内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平台,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点内容。三是组织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乡村大喇叭平台、“猜灯谜·学党史”线上有奖猜谜、“送图书进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开展了党史国史教育宣传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在大峪沟景区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暨景区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组织了杓哇土族民俗文化传承培训班、2021年省级非遗项目卓尼藏族服饰培训班,在红山口观景台、大路石观景台、合冶路卓尼段进行了建党100周年氛围营造工作,并加大了红色革命阵地志愿讲解工作,累计开展讲解40余次服务2000余人次。四是按照支部建设有关规定,指导文旅局党支部、文化馆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年内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11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全年上党课4次,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4次,组织生活会1次,收缴党费17538元,年内发展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五是疫情期间,我局结合实际,及时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有关疫情的政策措施和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及时抽调人员分赴各岗位环节开展工作,发布了关于暂时关闭全县旅游景区景点的公告,共计关停网吧2家、文化娱乐场所11家、演艺厅3家、台球室4家,大峪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玛尼藏式木雕记忆博物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7个农牧民书屋、3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取消了全县各类演出、展览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文旅系统145人进行了核酸检测,排查出滞留我县散客共计140人。派出8名四组干部对全县15个乡镇的442个应急广播终端设备进行紧急维修,利用应急广播系统播发疫情防控信息1000余条/次。 (二)抓生态,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是扎实开展“五无甘南”创建行动,与局属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签订了工作责任书,下发了任务清单,不定期对景区景点、观景台、旅游厕所及办公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制作了“生态记于心、禁塑践于行”,“拒绝白色污染”等宣传资料,累计向景区(点)及农家乐餐饮服务点发放禁塑宣传资料1800余份,签订承诺书400余份,利用应急广播大喇叭对“五无甘南”创建行动在全县442个终端进行了90余次的宣传解读。二是根据中央环保督察要求,组织开展了8个旅游建设项目和5个旅游经营项目的整改工作,目前8个旅游建设项目因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未批复,项目准入及林地占用手续暂无法办理,5个经营旅游项目现已拆除2个,其余3个正在开展入户政策宣讲和拆除动员工作。 (三)抓建设,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一是完成了卓尼县大峪沟AAA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阶段),建成道路6.12公里,栈道1.3公里,铺设电力及通讯管网5.6公里;甘南州大峪沟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于2022年5月中旬竣工验收;建成了古雅山景区观景栈道2980米、占地650㎡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二是完成了卓尼县科技馆、博物馆建设项目,计划于2022年4月底竣工验收;对百里洮河风情线涉及的纳浪镇、木耳镇、柳林镇、阿子滩镇、完冒镇5个乡镇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进行了品质提升;完成卓尼县2022年洮河民族民俗风情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滨河路健身步道750米、栈道750米及亮化工程;三是完成了《卓尼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卓尼县大峪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的前期招投标工作,邀请中建集团西北规划院编制《卓尼特色旅游综合体规划》方案;四是新建旅游厕所1座,对主干道路沿线5座观景台进行了提升改造,验收审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五是监督实施了州文旅局下达的卓尼县杓哇土族乡初路村文化旅游标杆村建设项目和康多乡拉路河村全域旅游示范村提升改造项目,完成了民宿接待服务设施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及风貌改造工程,目前民宿已投入运营。六是完成了刀告乡体育场地提升工程建设,为全县各乡镇发放健生器材15套,篮球架10付。 (四)抓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市场有序发展 一是组织执法人员在重大节假日开展了文旅领域的安全隐患整治、消防安全大起底大排查、行业秩序整治等多种形式的行业执法检查活动,张贴《关于清理非法销售和使用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通告》12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1100余人次,检查文旅企业600余家次,办理非法出版物案件3起;二是完成了86项的公共服务事项的认领和编制,与全县15个乡镇签订了乡镇赋权事项移交书,保障了乡镇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三是开展了全国第6个全民安全教育日、“5.19”全国旅游日、“6.16”安全生产日等宣传活动,在大峪沟景区开展了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筑牢文旅行业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消防演练工作;四是对全县重点景区的资源进行了取景拍摄,编写了解说词,制作了深山里的圣境天堂—大峪沟宣传画册1万本,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青藏之窗·户外天堂——九色甘南香巴拉欢迎您”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对全县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推介;参加了“甘肃特色气候小镇”评选活动及“甘肃特色气候小镇”授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卓尼大峪沟获评“甘肃特色气候小镇”;五是举办了非遗传承人、景区讲解员、农家乐服务技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9期,累计培训260人次。截止11月底,累计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3元,预计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亿元。 (五)抓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 一是组织录入完善我县甘肃省非遗大数据,共收集整理归档非遗项目资料10余本、传承人文本资料50余本、光盘100多张、非遗视频1500分钟、整理文字资料10余本。二是制作拍摄了《洮砚》宣传纪录片,组织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参加了第47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卓尼大酒店广场开展了“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三是完成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于10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县范围内对我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申报工作,共上报县级传承人24名,其中洮砚制作技艺11人、巴郎鼓舞3人、土族民歌3人、洮绣3人、阿迦善巴4人,待审批。四是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卓尼藏族服饰”、州级非遗项目“刺绣(洮绣)”共计开展培训活动3期,累计培训人次100人次。五是成立了卓尼巴郎鼓舞协会,召开了会员大会,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使我县巴郎鼓舞的传承保护进一步提升。六是落实了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制,完善了文物保护安全保护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5-9月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文物汛期安全排查整治活动,对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布塔明边墙、达架边墙等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县博物馆文物、杨土司革命纪念馆、禅定寺、肋巴佛烈士纪念碑的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处理。七是申报了洮州边墙甘布塔段修缮工程,截至目前,我局已联合县财政局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上报至州局,待资金计划下达后立即着手实施,确保我县文物保护项目工作有序推进。八是挂牌成立了卓尼县文物局,协调各乡镇对我县6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梳理了全县70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的安全管理单位责任清单,并向各乡镇、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了公示公告。 (六)抓民生,实现文旅产业和体育广电事业稳定发展 一是组织人员对2020年度村集体经济123户农家乐扶持项目进行了验收,累计拨付资金597万元,2021年新增精品民宿20家、农牧家乐11户;二是元旦春节期间,在大酒店广场组织了“欢庆元旦·喜迎新春”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现场近千人观看了演出。组织专业院团、民间协会、非遗传承人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共演出46场次,服务群众达1.9万人次;三是组织开展了“送图书进社区”主题党日活动,向城南社区捐赠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生活类等图书共计100册价值4500多元;通过县文化馆向城东社区捐献价值5000多元的书籍320余册,向卡车中心小学捐赠价值5000余元的图书332册;四是图书馆共接待读者4968人次,借阅图书共计15081册次(其中借阅室接待读者1034人次,借阅图书共计1928册次,阅览室接待读者3934人次,借阅图书共计13153册次)。五是深入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各乡镇各行政村文化场所建设情况、设备设施使用情况、场所运转情况,督促各乡镇及时做好了整改工作;六是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大酒店广场开展了“喜迎党的百年华诞、感悟伟大精神力量”“倡导全民阅读、享受阅读快乐”活动,宣讲发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宣传资料450余份。七是组织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及省州驻卓单位于5月6日至13日举办了卓尼县第九届“和谐杯”篮球运动会,共计37支代表队参赛,现场观众人数达近万人次,网上直播观看人数达8万余人次;全县现有26个晨晚练点(其中乡镇15个、县城11个)平均每月参加晨晚练人数为1800人次,年均累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次以上。八是组织干部职工分两组对全县各乡镇应急广播设施进行检修维护,并于10月底疫情期间进行了紧急维护,利用应急广播播发疫情信息1000余条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旅游发展资金存在缺口,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受限。今年以来,因新冠疫情影响和县级财政困难,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无法及时下拨,致使以旅游发展资金为主要来源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接待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无法有效推进。 二是项目建设资金下达困难。批复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开工建设后因财政无法按时下拨资金,导致建设项目无法在建设期限内按时完工。 三是因我县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洮河以南的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已编制完成的《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未获批复,由此导致谋划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困难,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涉旅项目整改工作难以及时推进。 四是从“旅游+”向“+旅游”的发展思路还没有彻底转变,各部门共同发展旅游、以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升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意识尚未完全凝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向心力和共同意识还没有凝聚。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通过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等渠道实现,而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无法有效落实,导致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完成《卓尼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大峪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着力打造百里洮河风情线,持续做好红山口和大路石油菜花观赏带、柳兰花卉带建设和G316沿线绿色旅游廊道建设,提升东大门、多坝村、博峪力赛村、麻路水乡、下阿子滩村等5个旅游村,完善沿线观景台、旅游厕所服务功能,新建6座旅游车厕所。 二是争取实施卓尼特色旅游综合体和洮河民族民俗风情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登山步道建设项目。建成甘南州大峪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景区运营服务体系,确保景区6月份正式运营。 三是力争实施大峪沟创建国家5A级景区2022年建设项目、康多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朝勿村、扎古录村2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完善古雅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申报城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科技馆及博物馆展陈项目等重点项目。 四是加大县内农牧家乐、民宿等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和培训力度,整合资金年内扶持农牧家乐、精品民宿50户;充分挖掘卓尼“五大文化”资源优势,编排一台精品文艺剧目,唱红一首本地特色歌谣,研发一批卓尼特质(洮砚、木雕)文创产品,组办卓尼县“藏王宴”系列美食联赛,挖掘评选卓尼名优小吃,打造卓尼特色食谱。 五是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健全全县旅游标识系统,建成大峪沟景区智慧停车场、智能门禁系统、景区大数据平台,配套完善景区智慧语音讲解系统。 六是加大现有非遗项目保护资金的申报力度,积极制定项目保护方案,开展传承人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和传承人素质。开展多层次宣传推广活动,利用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活动、非遗进校园、博览会等活动,加大对我县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我县非遗项目知名度。 七是以举办藏王鼓舞文化节、第十届“和谐杯”篮球运动会等各类节会活动为契机,加大卓尼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力度,制作大峪沟景区旅游宣传片,全面提升“藏王故里·秘境卓尼”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56.8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