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1 作者: 点击数: |
|
卓尼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整合资金支持景区景点建设。积极申请国家投资,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东西部协作、中建集团等资金重点投向大峪沟、卡车沟、扎古录等景区景点,集中力量补齐旅游基础设施短板。二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助力景区升级。组织专班人员紧密跟进卓尼县大峪沟创建5A级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全力助推大峪沟5A级景区创建工作。三是全力打造扎古录康养小镇,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实施非遗藏街+民俗秀场、藏秘探险乐园、玉古花海乐园等文旅项目,加快总投资2.6亿元的车巴沟景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营。并积极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民宿,打造扎古录镇特色民宿农家乐集群,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将扎古录镇成功申报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二、持续提升文旅宣传推介力度。一是构建多元宣传矩阵塑造文旅品牌。充分挖掘县域资源优势与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江迭公路百里风情线、百年藏寨、百岁老人“三百”,以及藏王宴、土司宴、洮河宴“三宴”特色文旅品牌,提升卓尼文旅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二是通过组织旅游讲解员携手本土网红等多种形式的推介会,全方位精准营销我县农特产品及特色文创产品,采用定向推流、网络种草、视频云剪等措施,将卓尼的文旅资源推送至大众视野,重点开拓陕西、重庆、成都、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潜在客源市场,持续提升“藏王故里·秘境卓尼”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完善旅游引导服务。在东大门、红山口观景台、扎古录等关键区域设置甘南州精品旅游线路导图,打造卓尼旅游“通关文书”网红打卡点。借助智能化导游体系和“一部手机游卓尼”APP,方便游客扫码了解甘南旅游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旅游线路。 三、持续提升业态布局。一是景区与商业体业态创新。在大峪沟景区引入牦牛肉小火锅、青稞产品,打造集观光与青稞制作一体的水磨房。同时,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大峪沟“旗布神箭”野奢露营地项目,引入低空飞行、热气球、滑翔伞等新型业态。二是开发特色产品。推动卓尼木耳、羊肚菌等农产品深加工,将其转化为具有卓尼特色的旅游伴手礼。三是拓展乡村旅游业态。鼓励江迭公路、大峪沟景区等周边农牧民利用田园风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事采摘体验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四是开发多元旅游产品。依托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开发生态旅游度假、民俗风情体验、特色民宿体验、原生态家庭牧场体验点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促进文旅与生态农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丰富“文旅+”产业供给。 四、持续促进文旅融合。一是深挖非遗资源,延伸文旅产业链。加大非遗挖掘保护力度,整理申报非遗项目。培育洮绣制作、洮砚研发等文创企业,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私人订制品等,持续延伸文旅产业链条,让文化价值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彰显。二是融入文化元素,提升游客体验。充分挖掘我县“五大文化”丰富内涵,在大峪沟等核心景区及扎古录康养小镇建设中,全方位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同时,坚持“非遗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常态化展演“动感卓尼”锅庄舞等活动,把卓尼特色文化植入旅游空间,提升游客文化体验感。三是开展特色文体活动,激发文旅活力,精心举办第十三届“和谐杯”篮球运动会、卓尼自驾狂欢节等活动,踊跃开展戏曲进乡村、赛马会等民俗活动并巧妙嵌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环节,在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游客探秘卓尼的好奇心与吸引力。 五、持续提升文旅行业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一是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加强卓尼与天津河西区、中建集团、兰州市文旅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邀请帮扶单位旅游企业优秀人才到卓尼进行短期指导。二是通过实施“千人千万”劳务技能培训计划,2025年组织全县农牧家乐从业人员、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管理人员、导游、讲解员等400余人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县文旅行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六、加强文旅市场执法力度。一是健全发改、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景区景点、旅游公路沿线、文化旅游标杆村乱搭乱建、设置障碍、胡乱收费等问题,维护良好旅游秩序。二是扎实做好景区景点安全管理,全面排查整治旅游交通、旅游设备、景区消防、食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