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作者:卓尼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
|
【凝心聚力谋发展 躬身实干勇争先 ——甘南州“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卓尼县“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 融合发展实现“1+1+1>3”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卓尼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家庭农牧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不断探索“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新模式,谋划实施以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青稞产业、油菜产业为主的现代种植业“五个万亩”培育行动,促进家庭农牧场提质增效、节支增收。截至目前,培育龙头企业16家,培育农牧民合作社496家,培育家庭农牧场511家。 融机制,优势互补提实效。建立工作推进、院地合作、包抓乡镇、科技特派员四大机制,围绕现代种植业“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探索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考核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研所、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的合作,签订了《甘南州卓尼县食用菌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和《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15个包抓乡镇督导队,遴选34名符合条件专业技术人员,派驻“五个万亩”产业培育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经营模式,让产业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缝对接、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形成“1+1+1>3”的比较效益。 融能力,节本增效提效益。联合经营模式明确各成员权利和义务,遵循自愿、协商、平等和契约原则,围绕产业发展,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联合与合作。通过“ 团购” 的形式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可实现生产成本降低300-500元。通过降低种养、加工、销售间的“外部性”交易成本,实现优质优价的内部保障行为,农户可增收1500元以上,龙头企业可以得到稳定、可靠、高品质的原料,在市场竞争中拥有稳定“后方”,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近年来,投资4617.6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7030亩。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8000亩、中藏药材8.5万余亩、高原夏菜1万余亩、优质青稞6.02万余亩、优质油菜2.5万余亩,建设绿色标准化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0.19万亩。整合11亿元资金,在纳浪镇建设卓尼县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区。 融效益,要素联结增动力。加大内培力度。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务工就业、提高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强化利益链接机制,核心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合作组织实施,农户按规定标准生产,各类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才,保证了生产的专业性,及时推广新产品、新品种。通过投入品及生产全过程中的统一指导、统一控制,从源头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大减少农户盲目播种、盲目用药、盲目施肥等行为,促进了农业绿色生产,保障了产品品质的提升,有效带动农牧户增产增收。各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农牧户15376户、66117人,户均可增收6000余元,同时带动140余名大中专生实现稳定就业。 融品牌,链条融合强实力。坚持以开发农畜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打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生产资料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联合体串联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生产环节,覆盖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产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变市场主体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产品能够提供全产业链质量追溯,得到电商平台、商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青睐,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至目前,全县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7个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1个产品,入选“甘味”品牌目录企业商标品牌3个;完成了“卓尼青稞”“卓尼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资料的补正工作;注册卓尼当归、卓尼柴胡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许海珍)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