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卓尼雪域高原奏响“木耳强音”——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时间:2025-08-01   作者: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卓尼雪域高原奏响“木耳强音”——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洮水河畔,群山环绕的甘肃卓尼县,一场以“卓耳不凡·因为有尼”为主题的国家级产业盛会,让这个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小城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的焦点。

7月31日,2025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九色甘南农特产品营销畅享会在“藏王故里”盛大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00余位院士专家、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齐聚高原,共商黑木耳产业发展大计。

“李玉院士甘南卓尼高原食药用菌科研基地”揭牌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从卓尼县委书记马诚明手中接过首席科学家聘书,标志着卓尼高原食用菌产业迈入 “院士赋能”新阶段。

大会开幕式上,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一组科学数据揭示了卓尼黑木耳的独特价值:因高原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其胶质含量比普通木耳高18%,富含铁、维生素K、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功能。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显著、气候冷凉等独特自然条件,为木耳生产带来了别样的机遇与挑战。”李玉院士在发言中指出。这位被誉为 “蘑菇院士” 的科学家,曾带领团队助力800多个乡村3.5万农户脱贫,此次与卓尼的合作,将推动高原食药用菌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科研基地建设上。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教授表示,科研基地将“精准运用科技力量,深度挖掘高原气候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具有鲜明高原特色的木耳品牌”。

中国食用菌协会同时与卓尼县共同打造“高原特色食用菌项目合作区”,标志着卓尼黑木耳产业正式跻身全国特色农业发展前列。

产业签约,3.6亿元注入发展动能

大会现场,卓尼县人民政府与中建八局、姑友道(福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辽宁正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成功达成战略合作,累计签约金额达3.6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菌种研发、食用菌销售交易集散中心及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环节。其中与辽宁正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卓尼县食用菌产业提升项目,将通过食用菌菌袋产品加工及技术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当地食用菌产业链条。

同步举办的 “九色甘南农特产品营销畅享会” 成为另一大亮点。现场不仅展示了卓尼黑木耳、牦牛肉干、洮砚等特色产品,还设置了藏式木雕、洮绣等非遗技艺体验区。

来自天津、山东等地的采购商与当地企业现场签约,达成意向订单金额超1亿元。

五年跨越,从试验栽培到产业集群

谁能想到,如今的黑木耳产业重镇,在2020年前还处于散户试种阶段,年产量不足百吨。卓尼县委县政府立足 “农业优先型” 发展方向,将黑木耳产业纳入 “五个万亩”培育计划。

短短五年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两条现代化菌棒生产线建成,年产能达2000万棒;培育6家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形成覆盖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全县黑木耳种植面积达9000亩,产量2800吨,产值突破2.08亿元。

栽培模式上,卓尼县首创 “春季黑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两茬轮作栽培模式,同时推动香菇、平菇、滑子菇等品种多样化发展。这种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打造出食用菌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 “高原样板”。

联农带农,5960户农户的致富路

在卓尼县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栽培大棚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通过 “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产学研融合模式,卓尼县已建成4000余座栽培大棚。

甘南州通过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模式,在卓尼、临潭、舟曲等核心产区种植木耳1.2万亩,年产鲜品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这一模式带动4.2万名农牧民嵌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在卓尼县,黑木耳产业带动5960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季节性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超5000元。从土地流转获租金、订单收购保收益到入股分红享增值,多样化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牧民深度嵌入产业链各环节,真正实现 “小木耳”托起“大民生”。

品牌崛起,“中国黑木耳之乡”的全国影响力

品牌化之路让卓尼黑木耳身价倍增。“卓尼黑木耳”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卓小尼”“木耳肽液”等系列产品成为市场新宠。卓尼县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培育12家优质认证企业,做强“甘味”区域公用品牌。

依托大峪沟4A级景区,卓尼县全力打造 “木耳小镇”,推动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卓尼县正以黑木耳产业为引擎,带动“牛羊菜药菌+青稞”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秘境卓尼”的品牌形象愈发鲜明。

大会在 “卓尼黑木耳产业发展联盟”启动仪式中圆满落幕。该联盟将整合科研、生产、销售资源,目标在3年内实现全县黑木耳产值突破9亿元,带动8000户农牧户增收。

“从2019年的试验栽培到如今的产业集群,卓尼黑木耳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位合作伙伴的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底色,让‘小木耳’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卓尼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天星在产业推介中的这番话,道出了高原小城的发展雄心。这场以 “菌”为媒的国家级盛会,不仅是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卓尼县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洮水奔流,见证着一个高原县城通过一颗小木耳实现产业崛起的奇迹;群山静立,守护着万千农户因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的希望。在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卓尼黑木耳产业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