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1 作者: 点击数: |
|
中秋的风还没染透阿子滩的杨树叶,国庆的旗还没飘满镇街的屋檐,镇政府院子里的秋阳,先把一袋袋米、一包包面、一桶桶油,晒得暖融融的。这次收到慰问品的,都是镇里最需要关照的家庭——有独自生活的特困供养户,有没人照料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还有需要呵护的孤儿。镇里和企业一起把1万元的慰问品拆成了一份份“实在礼”。 院子早收拾得利落,慰问品堆在办公楼正门,袋子码得齐整,雪白雪白的,凑近闻,新麦的清甜混着阳光的味道,悄悄往鼻尖钻;黄澄澄的袋面映着光,伸手一摸,能触到米粒撞在指尖的扎实;油桶排在最前面,桶身亮闪闪的,晃得人眼睛软乎乎的。镇干部们早候在这儿,见房大爷过来,赶紧上前扶着:“阿爷,您慢点!”大爷摆摆手,目光却往米袋上飘:“我先看看这米——听人说今年的米好,熬粥稠得很。” 说话间,藏族老阿妈杨卓么走了过来,镇干部赶紧把油桶递到她手里,她接过来,双手拢着桶柄,指节轻轻蹭着桶身,忽然就红了眼:“上回跟你们说,炒菜的油快没了,你们还真记着……”驻村干部赶紧说:“阿婆,这油香,您回去炒个白菜都香!”阿婆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旁边的面袋:“这面蒸出来的月饼肯定白。” 院子里没什么喧哗,却满是热乎气。老人们有的凑在一块儿唠嗑,有的蹲在米袋旁,伸手拨弄着袋口的线头,像是摸着什么宝贝;镇干部和九酿滨河集团的年轻人,一会儿帮这个拎米,一会儿给那个扶着面袋。话不多,都是家长里短,可就是这些家常话,把隔着的那点 “生分”磨没了,把心和心贴在了一起。 1万元的慰问品,拆成45份,是一袋袋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老人们红了眼眶的瞬间,藏着的是镇党委政府没说出口的牵挂,记着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记着每个老人的难处、每个孩子的心愿;藏着的是九酿滨河集团递过来的心意,不是冰冷的捐赠,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的耐心,是帮老人拎东西的细心。 这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就是阿子滩镇“两节”前的一个普通上午:一个院,一些人,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可就是这些寻常的物件,这些细碎的对话,这些温热的瞬间,把“关怀”两个字,从纸面上落到了人们的手里、心里。让特困的老人能踏实过节,让没爹娘陪的孩子能盼着热馒头,让镇里和群众的心,贴得再近一点。让企业和这片土地的联结,系得再紧一点。 九酿滨河集团的负责人也笑着说:“能跟着镇里一起做这事,不光是给大伙送点实惠,更是想实实在在帮点忙——既让企业的爱心落到了实处,也让更多人知道,企业愿意为家乡做点事,这比啥广告都实在。” 这份慰问不只是节前的心意,更是我们落实民生兜底保障、政企协同惠民政策的具体行动,正好响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践行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保障的政策要求。米油虽轻,装的是政策关怀;人心相聚,靠的是政策落地。节前送暖是起点,节后帮扶不缺位,今后阿子滩镇会持续跟着政策走、围着群众转,紧盯困难群众的后续需求,从临时慰问延伸到常态化帮扶,把政策温暖实实在在送到大伙身边,让日子越过越稳、越有盼头。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