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杓哇简讯10.13

时间:2025-10-13   作者: 点击数:  

锚定生态文化双优势 绘就杓哇文旅融合新图景

 

结合杓哇土族乡实际,就如何发掘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分享几点实践与思考。杓哇土族乡作为甘南州唯一的土族乡镇,镶嵌于冶力关大景区核心区,75%的植被覆盖率勾勒出高原生态底色,35%的土族人口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合冶二级公路穿乡而过的区位优势与杓哇寺院的文化影响力相互叠加,为文旅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们紧扣"生态立乡、文旅兴乡、产业富乡"定位,在实践中探索路径,在反思中明确方向。

一、典型实践:立足禀赋的文旅融合初步探索

(一)锚定资源基底,夯实融合基础

我们始终把资源普查与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组建由乡干部、文化能人、退休教师组成的专班,系统梳理全乡生态与文化资源。生态方面,摸清冬虫夏草、党参等野生药材分布区域,划定草场生态保护红线,为生态旅游划定"安全边界"。文化方面,抢救记录土族"卡西"情歌、"鲁西"酒歌等省级非遗民歌,整理杓哇寺院马头明王护法神像的文化传说,详细归档土族妇女"谢豆"头饰、"板扣"服饰等特色民俗符号,形成《杓哇土族文化资源图谱》。

(二)聚焦试点突破,打造示范样本

依托"一十百千万"工程机遇,率先将闹缠村打造为旅游文化专业村,建成民宿文化一条街,培育"土家乐"等特色经营主体,让游客体验土族传统饮食与住宿。同步推进基础配套建设,在大庄村建成景观平台,实现杓哇寺院、啤特果种植基地与土族村落景观的全景呈现,初步形成"入乡见景、进村品俗"的旅游格局。

(三)强化文化传播,提升品牌认知

顺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数字化、场景化"新要求,开展多维度文化传播。制作《吉祥杓哇》系列短视频,通过抖音等平台展示土族服饰年龄差异、民歌演唱等特色文化。在冶力关大景区设置文化展示区,组织土族群众进行民歌演唱、服饰展示等活态展演,让过往游客直观感受"深山藏故事、云端有土家"的独特魅力。

二、认识体会:文旅融合的三重核心认知

(一)生态是文旅融合的"根脉",必须坚守保护优先

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杓哇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原生态"——白石山的苍茫、冶木河的清澈、草场的丰美,这些自然本底是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生态承载力决定文旅发展上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确保开发项目不越生态红线,实现"看得到风景、留得住乡愁"。

(二)文化是文旅融合的"灵魂",必须突出活态传承

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让文化"活起来"。过去我们仅陈列土族服饰、农具等静态展品,游客停留时间短、体验感弱。借鉴互助县"沉浸式体验"经验后,我们在土家乐中增加民歌互动、服饰试穿等项目,游客参与度显著提升。这启示我们:文化传承不能停留在"博物馆式"保护,而要通过场景营造、互动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感受文化温度。

(三)民生是文旅融合的"落点",必须坚持共建共享

文旅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增收上。闹缠村通过民宿经营,部分农户年收入较以往增长1倍,这让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文化保护与旅游服务。反之,若忽视群众利益,文化传承便会失去动力,旅游服务也会缺乏温度。因此,必须健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在文化保护、旅游经营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人人都是传承人、个个都是服务员"的良好氛围。

三、现存短板: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对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我们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设施配套滞后,缺乏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民宿多为中低端,难以满足多元需求,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产品层次不高,旅游商品以青稞、药材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盘绣类高附加值非遗衍生品,体验项目同质化严重;三是品牌影响力弱,宣传多为碎片化短视频,未形成系统推广体系,与冶力关大景区的联动不足,淡旺季差异明显;四是人才支撑不足,缺乏专业文旅策划、运营人才,本地群众服务技能有待提升,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求。

四、对策建议: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生态+文化"产品体系,彰显特色优势

1. 打造生态观光板块:依托白石山资源,开发低强度登山探险、森林徒步项目,建设生态解说系统,介绍雪鸡、岩羊等物种知识;利用4万亩草场,打造"游牧体验区",让游客参与放牧、挤奶等农事活动,配套建设星空露营基地,实现"白天看草原、夜晚观星空"。

2. 做强文化体验板块:深挖土族文化内涵,在光尕、大庄行政村打造土族民俗文化特色村,复原传统院落格局;开发"土族生活一日游"套餐,包含"谢豆"头饰制作、"鲁西"酒歌学唱、传统婚礼体验等项目;依托杓哇寺院,打造"信仰文化体验线",规范民宿服务,满足朝拜群众与文化游客需求。

3. 发展产业融合板块:借鉴互助县"酒旅融合"经验,推进青稞、中藏药材精深加工,开发青稞饼干、药材花茶等产品;建设非遗工坊,邀请土族妇女传授刺绣技艺,开发服饰、香包等文创产品,通过"绣娘直播+定制订单"拓宽销路。

(二)完善"硬件+软件"支撑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1.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主动对接县文旅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游客服务中心,配套旅游厕所、停车场;升级改造民宿,打造3-5家精品民宿,保留土族建筑元素,增设全景落地窗等现代设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实现与冶力关大景区标识互联互通。

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双向培养"计划,一方面引进专业策划团队,编制文旅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开展"千人千万"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民宿经营、导游服务、非遗技艺等内容,培育本地"文旅带头人"。

3.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统一管理民宿、餐饮等经营主体;建立文化资源入股机制,让拥有民歌、刺绣等技艺的群众获得收益分成,激发参与热情。

(三)创新"对内+对外"宣传体系,扩大品牌影响

1. 深化区域联动宣传:主动融入冶力关大景区宣传矩阵,在景区门票、宣传册上标注杓哇旅游线路;与周边乡镇联合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展土族民歌大赛、民俗展演等活动,形成"大景区带小乡镇"的宣传效应。

2. 培育特色文化IP:提炼土族"彩虹纹样"、马头明王传说等核心元素,设计专属LOGO与文创符号;开发"杓哇文化盲盒",包含迷你服饰模型、民歌CD等产品,提升品牌辨识度。

(四)健全"长效+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健康发展

1. 强化生态保护机制:划定旅游开发核心区、缓冲区,实行游客总量控制;组建生态管护队,负责垃圾清理、植被恢复,建立"游客垃圾带走、景区生态补偿"机制;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处置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2. 规范文化保护制度:建立非遗传承人认定与激励机制,资助土族民歌、服饰技艺传承;整理编纂《杓哇土族文化志》,建设数字化文化档案库,防止文化失真、异化。

各位领导、同仁,文旅融合是推动杓哇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始终牢记"文化铸魂、生态筑基、民生为本"的理念,主动对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深挖资源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将杓哇土族乡打造成为兼具生态之美、文化之韵、民生之乐的特色文旅乡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