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都村村情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巴都村位于藏巴哇镇政府东面,距离镇政府10公里,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为卢林霞、党支部副书记后泽北、村委会副主任后丽平;党员49人(其中:女性党员9人,占比1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人,占比30%)。全村共建文化广场2个,文化场所内各类健身器材齐备,四周环境优美,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2023年户籍户数298户1102人,常住户数298户1073人,其中女性531人,约占总人口的49.48%,劳动力人口为685人,约占总人口的63.83%,外出务工人数238人约占劳动力人口的34.74%。
2023年:稳定脱贫89户373人,监测户3户12人,2023年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9户76人。
我村地势地貌为山区,耕地面积1368亩,林地面积:368亩,草场面积:4711.38亩,退耕还林面积:142亩。
巴都村为非贫困村,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上巴都一组、上巴都二组、下巴都一组、下巴都二组)。
我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养殖、劳务输转;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开始逐年增长,至202年年底巴都村人均纯收入为9400元,2014年巴都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22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为6.3万元,巴都村从最初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从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到今年集体经济收入累计突破5万元大关,我村正在一步步走向复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总体情况:
县发改局:2015年县财政局投资50万元的巴都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投资15万元,在巴都村下巴都组实施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
县财政局:投资50万元的巴都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
县发改局:2017年投资1448万元的上巴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
县水电局:2018年投资850万元的古麻河、巴都:护村护田河堤建设项目;投资160万元的宗石、麻尼台、巴都、柏林、马宗的安全饮水建设项目,2018年投资43万元的上巴都农用便桥1座,村集体经济注入资金50万,集体经济名称为卓尼县藏巴哇裕兴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为后金龙其成员19人,主要经营养殖业、种植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2018年预脱贫5户每户产业入股2万元,共计10万元,已脱贫户4户每户产业入股0.8万元,共计3.2万元,注入海龙公司,每户年底分红640元。已脱贫74户,每户产业入股资金8000元,注入卓尼印象公司,每户每年能分640元的分红;在贫困户中选聘本村公益性岗位护林员8人,保洁员5人。建档立卡以来,89户脱贫户分别不同程度的享受种植业补贴和养殖业补贴。
在义务教育方面:持续跟进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情况,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在基本医疗方面,我村2022年医疗保险参保率都达到了100%以上,已脱贫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更是达到了100%参保,同时对因病就医人员都协助医疗报销单位进行了医疗费用报销,一般户就医保效率为45%-65%,贫困户就医医疗报销率为65%-85%,确保了群众不因看病而返贫致贫,全村办理慢病证 人,全村没有患大病人员,患有常见病6人(许锁荣、后想忠、魁尕红、后弟忠、蒲三锁、后占龙)报销比率都达到了85%以上
在住房安全方面,联系县住建局对全村房屋进行了安全鉴定,对鉴定不达标的住房进行了安全加固和拆除重建,确保了群众的住房安全。
在饮水安全方面:联系县水电局为我村四个自然村全部拉了自来水,同时对水质进行了安全化验检测,部分群众因自来水无法入户而修建了集中供水点,确保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三、工作亮点
我村经过近7年的发展,全村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为防止发生返贫现象,我村大力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帮扶政策的落实,积极联系劳务公司组织人员外出务工,同时联系在我村实施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将我村农闲人员介绍给附近的施工单位,解决了我村村民农闲时间短不能外出务工的难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日子里,我村农牧民群众通过发展种植和养殖业来不断增收,每个人都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幸福,随着农牧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村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都在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来发展种养殖业、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来转变发展方式、利用我村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发展中药材粗加工,种养殖业也越来越多地实现了了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
随着一批批种植能手、养殖能手的诞生,以及集体经济的强力推动;特色种植养殖在脱贫增收中的成效显现,通过特色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小康的愿望愈加强烈。
如今,到处都是一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着自己的小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