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卓尼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09   作者: 点击数:  

卓尼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州、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1358”发展战略,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影响,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万亩”培育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厕所革命为抓手,不断强化政策落实,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农业农村党工委组织召开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认真系统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依法治国》《准则》《条例》《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二十大学习辅导百问》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央、省州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扫黑除恶、平安建设、民族统战、网络诈骗、安全生产、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等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州第十三次、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督促党员干部认真记笔记、撰写心得。通过学习进一步筑牢了全局党员理想信念之基,干事创业之劲,为民务实之要,切实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完成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任务。高质量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2022年州上下达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任务9.12万亩,其中春小麦播种面积为0.57万亩。按照州上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制定并印发了《卓尼县2022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将粮食种植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于各乡镇签订了《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细化到了乡镇、村,落实到农户田地。2022年,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为9.2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5770.31亩、青稞播种面积为58915.53 亩、豆类(蚕豆和豌豆)播种面积为17984.29 亩、马铃薯播种面积为7807.95 亩、藜麦种植2010亩,粮食作物总产量预计为1.29万吨

(2)落实资金保障产业发展支撑。2022年,全县投入到县衔接资金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总额20136万元,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资金为13732.18万元,资金占比为68.2%;投入产业发展资金中用于三年倍增行动资金9739.06万元,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资金为9739.06万元,资金占比为70.92%;投入涉农整合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额26426.03万元,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资金为,15374.31万元,资金占比为58.18%;涉农整合用于支持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资金,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方面资金为11168.14万元,资金占比为72.64%。

(3)扎实推进现代丝路寒旱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我县围绕现代丝路寒旱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了产业布局,实施的“五个万亩”培育行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三年倍增计划高效融合。因此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在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万亩”培育行动中一体推进。一是全力推进“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投资5296.5万元,支持“五个万亩”产业培育;种植中藏药材8万亩,建设中藏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7个1万亩,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0.35万亩;支持西诚农业公司建成当归精深加工生产厂主体工程,指导九峰药业公司建设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1条,并积极与兰州佛慈制药公司对接,成立了卓尼县佛慈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藏中药材总产量达到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7.7亿元。种植高原夏菜0.8万亩,奖补建设高原夏菜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8个,新建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蔬菜种苗繁育基地30亩,育苗达8000万株以上。高原夏菜的总产量达到1.6万吨,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3200万元。种植食用菌0.16万亩,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2个247亩,建成种植大棚130座,扶持壮大食用菌新型经营主体4家,建设黑木耳优势产区3个,培育食用菌产品品牌1个,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1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黑木耳443吨,产值达3100万元;种植青稞5.89万亩,在阿子滩镇、喀尔钦镇建设青稞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青稞种子产量达440万斤,产值1320万元;种植油菜2.56万亩,建设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5万亩,(其中杂交油菜标准化基地0.6万亩,小油菜标准化基地0.4万亩,小油菜良种繁育田0.05万亩)。种植藜麦0.2万亩,投资41.5万元实施藜麦种植奖补项目,建设藜麦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投资1.5万元,在申藏镇建成面积10亩的藜麦良种繁育基地一处,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培育藜麦产业9人,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宣传活动3次。202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1.54万亩,较上年增长13.4%。二是扎实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盯三年倍增计划和甘南州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结合牦牛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60.5万元,引进良种天祝白牦牛56头,阿万仓牦牛34头,在国营大峪、柏林两个种畜场组建牦牛繁育核心群8个,开展牦牛提纯复壮技术,杂交改良本地优势品种,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种畜单产性能。结合良种补贴项目,在完冒、申藏、阿子滩、扎古录等四个乡镇建设畜种改良点4处,筛选了工作扎实,技术水平出众的技术骨干开展授配工作,截至目前,授配肉牛(黄牛、西门塔尔)225头,授配牦牛3756头。落实补助资金109万元,推广种植优质饲草1.22万亩,甘草总量达4.166万吨,建设优质饲草料标准化基地8个。依托牦牛高质量发展及完冒牛产业园建设 ,在完冒镇、刀告乡、尼巴镇等牦牛藏羊繁育区,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个,年出栏万头以上。到2022年末,各类牲畜存栏预计达40.28万头(匹、只),其中牛存栏15万头,羊存栏15.86万只,猪存栏3.9万头,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36.05%、38.86%、37.57%。肉、奶产量分别达0.85万吨、0.75万吨。三是动植物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有效推进。全面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完成年度任务的100%。对新发现品种“卓尼洮羊”和“洮藏黑山羊”进行性能测定。申报了“卓尼洮羊”“卓尼洮藏黑山羊”地方特有品种。四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加大“外引内培”工作力度,在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形成州、县级龙头企业梯队,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雁阵”,年内引进培育龙头企业4个,(其中中药材产业1个,肉牛产业1个,食用菌产业1个)全县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7个。全县在册合作社482家,“五有”合作社244家,占比达51%。有序开展示范社四级联创,鼓励支持合作社产业链、区域间的联合抱团,打造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高标准联合社。投入资金763.5万元,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民合作社139个,其中中药材产业合作社126个、牛羊产业10个(含奶产业1个)、藜麦产业3个,培育县级以上示范社159家,合作社规范化率达82%。深入实施家庭农牧场培育计划,重点打造以“生物多样化、草畜平衡化、产品有机化、牲畜良种化、圈舍暖棚化、防疫规范化”为标准的生态家庭牧场。年内新增农牧场65家(其中中药材产业52家,蔬菜产业3家,其他产业10家),全县注册家庭农牧场达385个。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15万元,扶持家庭农牧场57家,为四级示范家庭牧场联创夯实了基础。引导组建产业联合社16家,指导创建产业协会5家。五是园区创建全力推进。修订完善《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和《产业园区入园流程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卓尼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入驻龙头企业3家,支持奖补西诚农业总投资2300万元的5000吨果蔬保鲜库已建成运营;建设完成总投资1900万元的工厂化育苗中心项目,年育苗8000万株以上。九峰生态药业总投资5000万元的中藏药材基地深加工厂,正在装修车间。美石菇源总投资1.14亿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马上建成投产。投资300万元,奖补支持西诚公司建设功能性吹塑地面覆盖薄膜生产加工厂。指导西诚农业新建高原夏菜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年育苗4000万株以上;落实奖补资金340万元,支持西诚农业公司建成当归精深加工生产厂主体工程,指导九峰药业公司建设中药材饮片加工生产线1条。六是健全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工作推进机制,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延续了以副科级以上干部任队长的11个包乡镇督导工作队,组建了以副科级以上干部为队长的粮食安全督查组,包抓乡镇督导工作机制,每个督导队包抓1-2个乡镇,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三农”重点工作,定期不定期赴乡镇、村组帮助农牧户、农牧村选产业、谋出路,督促各乡镇落实各项政策项目,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高质量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七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持续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认证工作,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年内新增“三品一标”认证7个产品其中:卓尼黑猪肉系列绿色食品认证6个产品;羊肚菌绿色食品认证1个产品。全县“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61个,占全州认证总数的29.8%。“卓尼当归”“卓尼柴胡”两个地标产品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填补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空白。“天河”牌牦牛肉、藏羊肉入选甘肃省第三批“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我县“甘味”品牌总数达到3个。八是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我局积极申请2022年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资金20万元,对全县558户农户绝收的2622亩农作物给予每亩78.1元的农业生产资料补助。按照“能保尽保、愿保必保”的原则和“一户一保、一户一单”的要求,全面督促推进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截至目前,承保各类品种达424740.96头(亩、只、棒),完成下达计划的93.47%,签单保费达3645.63万元,贫困户参保10119户(次),全覆盖有投保意愿的从事种养产业的贫困户,且保单或保险凭证全部发放到户。农牧业受灾报案272件,受理理赔率100%,支付理赔资金72.35万元,受益农牧户322户(次),降低了农牧民因灾造成的损失,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九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投资40万元,支持改造提升12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补贴回收废旧农膜,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回收废旧农膜825吨,回收率达到83%。处理利用尾菜41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1.85%。落实资金100万元,以达标奖补的方式,支持绿牧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全县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回收,加工,并向牧区乡镇提供越冬饲草料,截至目前,回收秸秆120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0.13%。组织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与食用菌种植生产企业签订了菌棒回收协议,使得废旧菌棒进一步循环利用,回收菌棒500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走出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十是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落实补助资金109万元,对种植燕麦等优质饲草1.22万亩进行补贴。深入推进卓尼县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落实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00万元,以每吨180元补助标准,对全县重点牛羊养殖场(户)购置越冬饲草料补助,补助春乏关饲草料1.67万吨,受益户3057户14060人;积极开展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落实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0万元,补贴机具107台,受益户数68户。落实2021-2022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01万元,受益户达21869户87476人受益。扎实推进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资金5071.66万元,补贴禁牧面积120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60.4万亩,有效解决了草畜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产业整体效益较低。由于我县产业发展底子薄、起步晚,缺少大中型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引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业品牌建设滞后,特色产业品种杂、布局散、链条短,销售农产品以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为主,优质不优价,高产不高效的现象客观存在,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县农业多为传统农业,农业基础薄弱,受高原气候影响,大风、低温、霜冻、雪灾、冰雹等极端天气状况普遍存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加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种植效益依然偏低,大部分农业产业在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时难以应对,不同程度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产业生产经营水平不高。我县耕地大多为山坡地和河谷地,而且零散细碎,集中连片面积较小,不适宜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底。且农牧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善经营、懂管理、有远见、高学历的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致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层次较低、经营范围单一、组织化程度不够紧密,合作经营、抱团发展的意识不强,对农产品的加工、品牌培育、现代化营销重视不够,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组织带动能力不强,农牧业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阻碍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效益的提升。

(四)畜牧业特色优势不凸显。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投入良种畜繁育、饲草业发展的资金不足,转型发展集约化舍饲半舍饲养殖后劲不足。特别是以牦牛、藏羊、土猪养殖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规模较大,资源优势明显,但缺少以牛羊猪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中型龙头企业,牦牛藏羊肉、土猪熏肉等特色畜产品卖不出去、有需求的消费者却买不到、买卖又没有好价格,存在畜牧资源“富集不富民”、畜牧业“增产不增效”、畜产品“优质不优价”、畜牧品牌“知名不驰名”的突出问题。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任务,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抓好农牧业稳产保供和农牧民增收,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万亩”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牛羊菜药菌”五大主导产业,适度规模发展青稞、油菜、猪、鸡、藜麦等地方特色产业,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步开展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农业品牌培育、产销对接等工作;健全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构建农牧业产业体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