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2025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5-03-05   作者: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2025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紧盯“六个聚焦,六大行动”目标任务,紧盯“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县域发展功能定位,围绕“稳定、生态、发展”三件大事,着力解三难、全力促三融、努力建三园。千方百计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出实招,在农牧民增产增收上求突破,稳步有序做好特色产业发展、防返贫监测、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科技和人才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强县、科技兴县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聚力种植业延链补链,延伸加粗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食用菌、中藏药材、青稞、油菜、高原夏菜产业培育行动。2025年,全县种植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1万亩以上,争取建设年生产食用菌菌棒2000万棒的基地1个,打造食用菌产学研基地5个以上,建设高原食用菌院士工作站,争取在我县召开全国食用菌大会;中藏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建设绿色标准化基地4万亩以上,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以上,建设中藏药材交易市场1处,将卡车沟打造为集野生动植物药材保护、驯化、繁育于一体的“千年药谷”,争取建成中藏药材科普馆和GAP工厂化育苗中心;青稞种植面积保持在6万亩以上,建设青稞绿色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良种化率达到96%以上;油菜面积保持在2.5万亩以上,建设油菜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以上;种植高原夏菜1万亩以上。实施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从耕、种、防、收及秸秆回收利用等一体化农机服务点5处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6%以上。争取实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牛羊产业园、畜禽良种、畜禽粪污、万头牦牛养殖、智慧牧场等建设项目,2025年引进良种牦牛500头以上,组建牦牛产业繁育核心群实现2个;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1万亩以上;争取将“卓尼(土)藏鸡”申报进入国家种质资源名录;打造猪、鸡、中华蜂等养殖示范基地13个以上;实施九甸峡库区生态渔业养殖经营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牛、羊、猪存栏量达到40万头(只、口)以上,畜牧业贡献率稳步提升。继续采取外引内培措施,引培龙头企业2家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3家以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标准化基地、种子种苗基地、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牲畜贩运、短期育肥、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等,壮大、延长产业链条,合作社规范化率达到87%以上,“五有”合作社比例达到65%以上,打造规模经营(年经营收入80万元以上)合作社5个以上。全县家庭农牧场总数达到600个以上,评定创建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00个以上。创建县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园区达到1家以上。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4个以上,争取培育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个以上,指导创建“甘味”企业商标1个以上。

(二)持续开展农村改革和村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整合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老党员、老“田秀才”、“土专家”等力量,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谋划出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立足不同村集体禀赋、交通条件、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千人千万”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党员和集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拓宽发展思路。积极争取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加快培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品牌,协调引进企业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附加值。通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劳务合作等调动激发全体村民支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广“一键报贫”系统,坚持“六必查”“六必访”“七不消”。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大防返贫监测力度,对现有未消除风险的587户监测户2606人,因户因人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重点关注收入低于1万元的157户867人和不增反降的35户141人、2年风险未消除的72户301人,及时跟进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综合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防止“体外循环”。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通过产业开发、劳务协作、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人才支援、人居环境、残疾人帮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力度,乡村公益性岗位保持在4000人以上。脱贫人口收入增速保持在15%以上。

(四)强化科技创新应用。聚力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持续深化与相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务实合作,积极争取强科技奖补资金232万元、实施产业领域科技项目4项,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食用菌、中藏药材、牦牛良种繁育等领域的应用转化。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等深入专业合作社、民营企业等开展科技宣传指导和农牧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年内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到5家以上;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家以上,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管理制度,明确用人导向,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过程中,优先考虑敢担当、主动作为、学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干部,对于长期不发挥作用的技术人员延长聘期;拓展延伸“五个一”工作机制,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包乡抓点服务范围,依托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将190名专业技术人员下派到田间地头蹲点进行一对一技术服务指导。同时,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承包食用菌种植大棚,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充分激发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