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作者:党政办 点击数: |
|
2024年以来,财政部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财政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财税体制改革和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县委“11358”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高质量发展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升财政对全县重点工作的保障能力,为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目标任务,财政预算收支保持在合理区间。2024年我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5448万元,比上年同期数24930万元,增长2.07%,增收518万元,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完成9309万元,比上年同期数9073万元,增长2.60%,增收236万元;完成省级收入3465万元,比上年同期数3758万元,下降7.80%,减收293万元;完成州级收入16万元,比上年同期数76万元,下降78.95%,减收60万元;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58万元,比上年同期数12022万元,增长5.29%,增收63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8385万元,比上年同期数7770万元,增长7.92%,增收615万元,非税收入4273万元,比上年同期数4252万元,增长0.49%,增收21万元)。全年完成财政预算支出250785万元,比上年276958万元,下降9.45%,减支26173万元。 (二)主动履职尽责,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显著提升。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接续夯基础、补短板、强产业、促增收,竭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全面落实资金保障任务。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优先保障资金需求,全年累计投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44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18364万元,州级累计投入22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850万元。完成支出20016万元,支付率达到99%;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216万元,完成支出3704万元,支出率达到88%%。二是全力支持现代农牧产业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施“11358”县域发展战略,抢抓中建八局、省市场监管局、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牛羊菜药菌”五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种植业“五个万亩”培育行动,筹措资金1.6亿元支持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全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食用菌、中藏药材、牦牛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为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衔接汇报,助力上级政策资金精准落地。通过积极向省州汇报对接,全年上级下达我县专项资金102949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123441万元,较上年同比减收3906万元,下降3.07%,其中:返还性收入1238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62088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12039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15244万元,企事业单位预算划转补助674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13686万元,固定数额补助18472万元,新增财力全部用于落实“三保”支出,有效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2500万元,争取一般债券资金6521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6362万元,通过落实债券项目,进一步夯实了全县交通路网建设。 (四)聚焦加力提效,激活积极的财政政策新动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大资金支持,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一是积极落实稳岗就业政策。筹措资金保障乡村振兴专岗、技能培训等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地,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失业人员创业小额贷款1750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399个,发放补助1047万元,投入101万元开展劳务技能培训844人次,保障公安辅警、交通协管员、特岗计划、三支一扶、专职化社区工作人员等就业岗位支出2446万元。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年累计减税降费5500余万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二是兜牢筑实财政保障底线。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全年落实“保基本民生”支出11445万元,“保工资”支出104491万元,“保运转”支出4249万元。在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优先保障了各类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村干部报酬、退休费、抚恤金等个人部分全部发放到位;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乡镇工作岗位津贴补助1211万元,冬装取暖费7585万元,干部职工体检费777万元,落实公车改革补助1027万元,休假补贴865万元。 (五)优化支出结构,筑牢重点领域资金保障网。以县委“11358”发展战略为引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工程,倾尽财力保障民生政策落实落地。一是全力保障重点民生支出。落实学生资助补助资金464万元,困难家庭学生补助951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1521万元,营养改善补助资金391万元,“双减”补助100万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交通补助360万元,班主任岗位补助181万元,城乡低保补助1822万元,特困供养金558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供养孤儿补助18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82万元,老年人困难补助3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4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75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901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111万元,残疾人补助298万元,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福祉稳步提升。二是持续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筹集资金6490万元重点支持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县义务植树、封山育林成效明显,绿色生态版图持续扩大。县乡村三级“河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投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资金6122万元,有机肥补助资金261万元,城区和乡镇环卫整治资金377万元,农村公路养护和保洁资金336万元,自然灾害应急抢险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资金2016万元,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资金360万元,助力打造新时代宜居宜业宜游的“秘境卓尼”生态家园。 (六)精细财政管理,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新征程。突出机制建设,强化制度约束,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不断规范预算编制和审核程序,严格按照县人大审议批复的预算方案,做好资金拨付,确保预算执行刚性。督促各预算单位及时公开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对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以及政府债务等重要事项进行了公开说明,有效保证了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二是全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稳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消化存量、控制增量”的原则,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调动财政存量资金支持脱贫成效巩固、教育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需求。全年累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348万元,安排用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开展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确保政府债务率指标处于风险预警线以内。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统筹预算资金、出让国有资产、债务转化等方式,多渠道化解债务,坚决遏制增量,确保完成化解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偿还政府债务本金1.1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144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480万元,****还本9702万元),支付利息1.5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付息2869万元、专项债券项付息1.05亿元、****付息1897万元)有效降低了政府债务风险。四是规范使用“一卡通”管理平台。按照“乡镇管采集、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的管理机制和“谁审核、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扎实开展了“一卡通”系统数据采集录入和惠民惠农资金发放专项整治工作,我县“一卡通”资金全部通过社保卡发放,累计发放1.46亿元,涉及28个项目213个批次,惠及群众18.97万人次。五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积极落实各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根据项目特点、专业类型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努力将县域内中小微企业尽可能纳入网上商城,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中标金额1.49亿元。六是持续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县属9家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清理清查登记工作,不断规范国有资产调拨程序,全面加强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每月按时上报行政事业性资产月报,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强化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杜绝了国有资产少报、漏报和错报问题发生,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七)严肃财经纪律,拧紧财政资金监管“安全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完善财政内部建设,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一是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充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系统,规范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木耳镇开展了综合运行绩效评价工作,对2023年度卓尼县柳林镇草岔沟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民主湾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林等项目开展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全面评估资金使用成效。二是规范财政内控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聘请第三方机构,扎实开展了各预算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同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互查互学”制度,不断完善财政内部监督,确保财政工作人员和财政资金两个安全,提升了财政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规范财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制定印发了《卓尼县财会监督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结合今年省州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从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营养膳食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以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认真围绕整治范围、整治内容和要求,进行了全面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治,督促指导各预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全县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看,2024年我县财政运行整体呈现较好态势,财政收入总体平稳,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稳,库款调度有限,刚性支出不减,宏观税负持续下行,财政汲取能力下降。“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压力大,财政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下降,财政运行形势极其严峻。二是地方财力增长速度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巨大反差,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还本付息压力加大。三是“三保”兜底存在风险。通过对我县“三保”支出中的个人部分计算,仅保障个人部分的刚性支出需求就高达10亿元,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费最低需0.9亿元,另加民生类保障支出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以及超编人员工作工资保障,财政运行将面临严峻挑战,收入与支出方面形成巨大反差,隐性赤字挂账无力化解且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财政收支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四是党组织凝聚力还不够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且调查研究力度仍需加大,虽然把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与财政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但在会议上提要求多,事中事后跟踪问效的少,调查研究力度不够。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紧盯年度目标,完成财政收支任务。一是提前谋划,做到应收尽收。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对照年度计划任务表按月分解增收任务,提前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主要产业税收形势的分析研判,提早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做到不漏一分一毫、应收尽收。二是加大扶持,促进财源建设。全面落实财源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及其他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将减税、减负、简政组团发力,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引导和支持企业产业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三是盘活资产,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做到早汇报早部署,于年初组织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详细的资产台账,做到家底清、账目明。健全国有资产监督问责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效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兜牢基本底线,答好民生福祉答卷。一是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确保2025年预算安排的印刷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会议费、培训费较上年适度再压减,2025年以后年度,确保在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前提下“只减不增”。二是坚决兜牢基本底线。始终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作为财政支出优先顺序,对国家出台的民生政策做到应保尽保,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三)防范化解风险,推进债务风险化解。一是压实责任,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秉持“发展就是防范化解风险最有效的手段”理念,在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方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有限资源,增强发展内力,壮大财政实力,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从根本上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二是严控总量,规范项目评估论证。严禁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依法合规落实资金来源后方可开工建设,严禁违规举债新上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精准度,按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足额、及时拨付资金,促进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量,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年度****化解任务得到有效化解。三是统筹协调,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严格按照“摸清底数、消化存量、健全机制、控制增量”的原则,继续全面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调动财政存量资金支持巩固脱贫成效、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支出,切实发挥财政存量资金效益。 (四)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作风效能建设。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政治根基。要把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遵循,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及时贯彻落实,确保“第一议题”制度落地落实。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预算安排、财税政策等重要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二是强化监督执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宣传,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检查。三是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强化财政部门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深入开展财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决纠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着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为全县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 卓尼县财政局 2025年1月5日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