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6 作者: 点击数: |
|
当技能星火点燃卓尼山河,一场名为“千人千万”的“造血工程”正重塑农牧民命运。 卓尼县委县政府以“千万资金为舟、千人培训为桨”,破壁整合多部门资源,聚焦餐饮服务、汽车维修等七大领域,通过“本地+外地”“长期+短期”的多元路径,全力推动劳动力从“靠天吃饭”向“持证上岗” 的历史性跃迁。 三载耕耘·数字见证。累计投入2000万元,以政府担80%,个人出20%的惠民培训创新模式;超4000人次精准赋能,综合就业率突破90%;就业人员人均月增收1500元,技能真正转化为“致富硬通货”。 未来已来,食用菌大棚绵延成产业海洋,藏式民宿点亮洮河两岸。 这场人才“破茧”之旅,正为卓尼乡村振兴注入永不枯竭的动能! 山河远阔,终向振兴。每一分耕耘都在技能之光中绽放希望!
藏家小院飘“川味” ——卓尼县“千人千万”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让农牧民掌勺赚大钱 在卓尼县4A级景区大峪沟、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扎烈村民宿中,一道道家常菜肴经过精心烹制,悄然成为农牧民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近日,记者走进木耳镇扎烈村里的大峪沟藏地情民宿农家乐,午后的阳光洒在庭院里,女主人董明兄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锅铲碰撞的叮当声中,一股浓郁的川菜香气扑面而来——这是她在成都新东方学到的招牌菜“土豆烧牛肉”,如今成了民宿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
“以前只会做藏家传统的手抓肉、糌粑,客人来了总觉得菜式单一。”她笑着说,2024年春天,得益于卓尼县“千人千万”农牧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项目,她和村里另外8名农牧民一起,踏上了前往成都新东方的列车,进行为期60天的中式烹饪系统培训。从刀工火候到调味配比,从经典川菜到融合创新的藏式家常菜,老师们手把手的教学让她茅塞顿开。
藏地情民宿农家乐董明兄说:“本来我们就有开农家乐的打算(计划),正好我们卓尼县政府有这个政策,带领我们到成都学习烹饪技术,学习对我们的帮助也大的很,尤其是厨艺进步大的很。(自开了民宿),我们家里来的人也多,对我们评价也好的很,我们特别感谢我们政府,提供这么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有学习机会,学习(技术)对家里也好的很,希望把这个农家乐好好经营,也希望广大游客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最难忘的是学做“清炖土鸡”改良版,我们把自家养的土鸡和野生羊肚菌和三鲜汤底结合,现在客人都点名要这道。”学员董明兄表示,培训不仅教技术,还讲餐饮管理和服务礼仪,60天里大家记满了2本笔记,回到村里就迫不及待地动手改造自家的农家乐。
如今的扎烈村,农牧民经营的民宿和农家乐焕然一新:藏式木楼里摆着整洁的餐桌,菜单上既有“松茸炒肉”“青椒羊肚菌”等创新菜,也保留了“特色藏包”“卓尼腊肉”等传统美食。董明兄的“大峪藏地情”每到周末就座无虚席,她算了笔账:“旺季时每天能接待十五六桌客人,加上10间客房,一个月收入能有10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据了解,像董明兄这样通过烹饪培训实现增收的农牧民,扎烈村已有15户,带动村里30多人就业。下一步,木耳镇计划整合资源,打造“扎烈美食风情村”,让这些带着“成都味道”的藏家菜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讯员:邱小倩)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