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卓尼县2023年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08   作者:卓尼县农业农村局 点击数:  

卓尼县2023年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州委政府关于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加快我县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健全牦牛产业链为主线,以提纯复壮、提质增效、高质量可持续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构建良种化繁育体系为重点,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将牦牛产业培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是通过引进优质种畜、淘汰劣质种畜的方式,优化地方种群结构,培育出适宜本地的高性能种畜,形成长期有效的地方良种选育机制。二是通过选育栏、饲草料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为牦牛繁育核心群提供基础保障。三是通过牦牛繁育核心示范点的建立,以点带面,以面带片,逐步健全完善从良种选育到良种繁育再到良种推广的牦牛良种繁育体系。

三、项目内容

(一)资金来源

按照中共卓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卓尼县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卓农领办字(2022)70号文件精神,此项目投入资金1200万元。

(二)优质种公牦牛引进投放

此项任务共安排资金900万元,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引进半血种公牦牛109头,肃北县盐池湾乡引进半血种公牦牛110头,玛曲县阿万仓引进种公牦牛141头,每头2.5万元。分别投放到11个牦牛繁育核心群及康多、恰盖、完冒、尼巴等牦牛主要养殖区和大峪、柏林国营种畜场(详见附表2),优化地方牦牛繁育核心群。通过良种繁育、培育出适宜本地的高性能种畜,为周边乡镇提供种畜,有效遏止地方品种种质退化、体质弱化、个体矮化的现状(详见附表1)。

大通牦牛 109头×2.5万元=272.5万元

肃北牦牛 110头×2.5万元=275万元

阿万仓牦牛141头×2.5万元=352.5万元

计划投放分解情况:大峪种畜场投放30头,柏林种畜场投放40头,尼巴镇投放38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4头),刀告乡投放15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4头、核心群2头),扎古录镇投放15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9头),完冒镇投放20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9头、核心群2头),恰盖乡投放36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4头、核心群2头),喀尔钦镇投放39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8头、核心群2头),康多乡投放26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5头),申藏镇投放9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7头),木耳镇投放53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6头),阿子滩镇投放6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1头),洮砚镇投放5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4头),藏巴哇镇投放14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10头),纳浪镇投放14头(其中牦牛养殖示范点2头)(详见附表2)。

投放方式:以引进的良种种公畜调换投放群的劣质种公畜,调换的劣质种公畜集中到国营大峪、柏林两种畜场饲养。

(三)核心群养殖设施建设

此项任务共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11个核心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养殖暖棚、饲草料库房、选育栏、围栏(两场)建设。

养殖暖棚200㎡×500元×11座=110万

饲草料库房80㎡×900元×11座=79.2万

选育栏154米×300元×11座=50.8万

大峪、柏林两种畜场围栏20000米×30元/米=60万

四、项目实施步骤及期限

第一阶段(5月20日至5月31日):成立项目实施机构,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充分调研,安排项目启动工作和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6月1日至10月31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完成种公畜的引进、投放和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第三阶段(11月1日至12月15日):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完成验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成立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农业农村局设立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指导、验收等工作。

(二)强化技术支撑,规范良种管理。建立以县畜牧工作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导的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开展良种畜选育、繁殖、疫病防治等工作。规范建立良种畜系谱档案和繁殖档案,在核心群培育种畜,保持和提高品种的种性和纯度,以放牧和冬春季补饲相结合方式饲养。

(三)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乡镇要牢牢扛起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主动承担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主动协调配合,抽调精干力量集中攻坚,切实把各自的资源优势运用好、发挥好,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努力形成推动全县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考核评价,狠抓工作落实。各相关乡镇要围绕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部署,明确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查指导,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跟踪指导、协调、服务等工作,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指标,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对责任落实不细、任务完成不力的,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进行通报。

(五)加强宣传引导,规范市场监管。认真总结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经验做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牦牛产业。同时,加强对良种牦牛的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监督管理、清理、整顿、规范牦牛养殖场、户,严打非法经营、销售劣质良种牲畜的不法行为,净化畜牧良种化市场环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繁育的优良后代向全县养殖户推广,牦牛改良面积逐年扩大,改良后的成年牦牛比当地牦牛提高畜种单产水平和畜牧业整体效益增长,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经济效益明显。

(二)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调动周边养殖区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开拓了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门路,对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起了一定作用。同时,对合理开发当地牦牛资源,挖掘牦牛生产潜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提高牦牛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推动全县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迈进重要一步。

(三)生态效益:牧区畜牧业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达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牲畜单产,控制畜群数量,通过努力使我县农牧民在保持草畜平衡的前提下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草原畜牧业持续良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附件1:卓尼县牦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2:卓尼县牦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技术服务小组名单

附表1:牦牛引进计划表

附表2:牦牛发放计划表

附件1:

卓尼县2023年牦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王 毅 县委副书记

谢江波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杨延隆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郭旦江 县财政局局长

杜貌科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宁 琪 木耳镇人民政府镇长

徐立顺 阿子滩镇人民政府镇长

安海青 扎古录镇人民政府镇长

方 斌 藏巴哇镇人民政府镇长

乔建辉 喀尔钦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晓燕 纳浪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卓霞 申藏镇人民政府镇长

苏奴才旦 尼巴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珠秀 完冒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 峰 洮砚镇人民政府镇长

准格加 刀告乡人民政府乡长

赵 杰 恰盖乡人民政府乡长

桑杰卡 康多乡人民政府乡长

王卫国 县畜牧工作站站长

王延平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张连俊 国营大峪种畜场场长

云扎西 国营柏林种畜场场长

李 桢 县农业农村局干事

向卫平 县农业农村局干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杨延隆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杜貌科、王卫国、张连俊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统筹协调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关于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附件2:

卓尼县2023年牦牛良繁体系建设项目

技术服务小组名单

组 长: 杜貌科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 王卫国 县畜牧工作站站长

王延平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吕忠文 县畜牧工作站副站长

成 员: 董新真 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朱转平 县畜牧工作站兽医师

杜平国 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王玉红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蒋道智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李春林 县畜牧工作站助理畜牧师

牛成龙 县畜牧工作站助理畜牧师

张明霞 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孙雪奎 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卓玛草 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董秀梅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侯燕霞 县畜牧工作站助理畜牧师

李玉芳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王 晰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侯玲英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周贵同 县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朱桂英 县畜牧工作站助理畜牧师

张彦龙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师

鲁文君 尼巴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安吉红 刀告乡畜牧兽医站站长

王明智 扎古录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张国荣 完冒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马志胜 阿子滩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李千红 申藏镇畜牧兽医站畜牧师

訾春云 恰盖乡畜牧兽医站站长

包春平 康多乡畜牧兽医站站长

包向平 洮砚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赵六巧 藏巴哇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杜景贤 纳浪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董晓喜 木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赵春生 喀尔钦镇畜牧兽医站站长

汪 桓 大族畜牧兽医站站长

具体负责开展种畜鉴定、技术咨询服务及指导工作。规范良种畜引进技术要求,将技术服务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实施点和有关单位,做到早发现,早整改,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