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公示

时间:2024-09-05   作者: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关于对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公示

 

根据《中共卓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卓尼县2024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卓农领办字〔2023〕140号)精神,分解下达2024年卓尼县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资金230万元,在已建设菌棒生产线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完善设施设备及基础附属设施,资金通过“先建后补”方式,投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尽快发挥资金效益,根据项目实施程序,现将《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项目名称: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单位:卓尼县纳浪镇

项目负 责 人:杨富恒

项目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230万元,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项目实施年限2024年8月-2024年10月

受益对象:资金使用按照“先建后补”原则,依托链主企业“美石菇源”,打造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链,按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牧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提升菌棒生产经营能力,完善设施设备及基础附属设施,补助资金需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

绩效目标:项目形成的资产由“美石菇源”管护和使用包括后期维护,企业无权对项目资产进行处置。一是项目企业每年须向项目所在村集体不低于补助资金资产原值的2%进行资产分红。二是原则上企业要建立与奖补资金额度相对行成正比的联农带农机制,在原有的带动基础上增加就业、劳务人数。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年供给食用菌菌棒1500万棒以上。

公示时间:2024年9月5日—2024年9月10日止,如对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资金使用和分配情况有异议的,请在公示期内向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反应。

监督电话:0941-362151312317

附: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卓尼县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

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卓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卓尼县2024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卓农领办字〔2023〕140号)精神,分解下达2024年卓尼县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资金230万元,在已建设菌棒生产线的基础上,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完善设施设备及基础附属设施,资金通过“先建后补”方式,投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确保项目有序实施及时发挥效益,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结构布局,以乡村产业兴旺和延长产业链为导向,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持续发展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的富民产业道路,创新产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产业一体化供给结构,着力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延长食用菌产业从菌棒自产自销至精深加工销售产业链条,重点支持在食用菌产业领域带农作用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明显,且具备生产资料供给到产品精深加工销售等一体化运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先建后补”方式,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对于农牧民而言增加就业岗位,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对于涉农企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产业发展而言实现从规划、设计、融资、建设到运营的一体化管理,构建农企产业发展共同体。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按照“先建后补”原则,依托链主企业“美石菇源”,打造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链,按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牧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提升菌棒生产经营能力,完善设施设备及基础附属设施。

——立足当前,创新模式。结合县域实际,适当让渡投资收益,带动和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财政资金循环使用和绩效提升为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构建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五个万亩”培育行动,在洮河谷地带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洮河沿岸地区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项目实施,创造就业岗位40个以上、年供给食用菌菌棒1500万棒以上,以劳务、技术指导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

二、重点任务

(一)资金使用方向及资金支付。资金使用按照“先建后补”原则,依托链主企业“美石菇源”,打造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链,按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牧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提升菌棒生产经营能力,完善设施设备及基础附属设施,补助资金需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形成的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按照项目前期资料审核报备后支付项目承建单位项目资金的80%,完成验收后支付20%的原则进行资金支付。

(二)项目收益。项目形成的资产由“美石菇源”管护和使用包括后期维护,企业无权对项目资产进行处置。一是项目企业每年须向项目所在村集体不低于补助资金资产原值的2%进行资产分红。二是原则上企业要建立与奖补资金额度相对行成正比的联农带农机制,在原有的带动基础上增加就业、劳务人数。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年供给食用菌菌棒1500万棒以上。

三、实施程序

(一)项目方案制定。依据中共卓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卓尼县2024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牵头制定2024年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线能力提升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并报请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印发项目区所在乡镇。

(二)项目实施。项目方案及资金下达后,项目区所在乡镇通知并指导项目承建企业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区所在乡镇以正式文件报备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方案》中包括项目实施单位概况、资金使用方向、建设地点和内容、投资预决算、保障措施、联农带农机制、效益分析等内容。

(三)总结验收。10月15日前完成项目乡镇验收工作并形成验收报告,以正式文件上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并申请复核。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牵头,负责工作协调、监督检查、技术指导、评估验收等方面工作。兼顾各方利益,从而实现互利多赢的战略目标。项目区所在乡镇切实发挥属地管理责任,在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面全力配合,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食用菌全产业链培育。

(二)资金管理。牢牢守住资金安全的“底线”和防腐败的“红线”,切实做好衔接资金监管工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要负起监督责任,强化服务意识,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努力做好监管工作,杜绝用于非农生产类项目;要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加强督促指导,对存在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骗取套取、私分冒领、侵占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甘肃省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监督管理追责办法》倒查追责,严防资金流失风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