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高原药谷绽芳华 产业振兴谱新篇——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25-07-14   作者: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高原药谷绽芳华 产业振兴谱新篇——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的洮河之畔,卓尼县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将中藏药材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2024年,全县10万亩中藏药材喜获丰收,当归、黄芪、党参等13个道地品种在高原沃土上书写着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生态筑基构建产业发展新

卓尼县依托平均海拔2900米的独特地理优势,年均气温4.6℃的冷凉气候,以及黑麻土、黑砂土等特殊土壤条件,孕育出品质优良的中藏药材。通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模式,构建起覆盖13个乡镇的规模化种植网络。2024年,全县中藏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产值达9亿元,带动6630户农牧户户均增收3800元以上,产业规模化效应持续显现。

科技赋能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在喀尔钦镇,276亩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正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通过"五个统一"管理模式,整合村集体经济资金建成的当归、黄芪种子田,年繁育优质种苗可满足10万亩种植需求。农业技术团队创新推广的"温室反季节穴盘育苗移栽"技术,使当归抽薹率从30%降至5%以下,亩均产量提升至500公斤,亩产值突破万元。

机械化种植的推广更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在申藏镇万亩示范基地,自走式移栽机、无人机植保、插齿式挖掘机等现代化装备构建起全程机械化作业体系,使种植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5%。2024年,全县农机化率达53%,科技贡献率突破60%。

链式发展 激活产业增值潜力

在九峰药业现代化生产车间,黄芪秸秆正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动保产品。这种"变废为宝"的循环模式,不仅使秸秆利用率达90%,更创造出每亩400元的额外收益。企业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保健品生产线,将产业链向医美、康养领域延伸,预计2025年深加工产品占比将达30%。

依托"卓尼当归""卓尼柴胡"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卓尼县构建起"种植基地+加工园区+交易市场"的全链条体系。投资1.04亿元建设的中藏药材产业园,集聚12家龙头企业,形成年加工药材5000吨的生产能力。与华润三九等药企的合作,推动产品远销海南、欧盟等地,2024年出口额突破500万元。

品牌引领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在海拔3000米的申藏镇GAP种植基地,甘肃药业集团正以标准化生产打造高原党参标杆。通过物联网监测、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程质量管控。"卓尼柴胡"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榜,成为甘南州唯一上榜品牌,品牌溢价达20%以上。

2024年,卓尼县与澳大利亚麦格里产业基金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计划共建跨境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药旅融合"模式,将药材基地与生态旅游结合,打造"洮河药谷"康养体验线路,年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

展望未来 绘就产业振兴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卓尼县正以"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为抓手,计划投资2.17亿元建设智慧育苗中心、冷链物流体系。到2025年,将建成2万亩有机认证基地,培育100名"土专家",实现中药材出口额翻番。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发当归口服液、柴胡提取物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从"种药卖原料"到"制药创品牌",卓尼县用科技与创新书写着中藏药材产业的传奇。这片充满希望的高原药谷,正以蓬勃之姿,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为西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树立新典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