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作者:卓尼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数: |
|
从高原沃土到产业兴旺:卓尼“五个万亩”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洮河汤汤,浸润千年沃土;高原风吟,唤醒菌中灵秀。2025年7月30日,当九色甘南的夏花铺满卓尼的山谷,一场关于黑木耳的盛会——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九色甘南农特产品营销畅享会将在此启幕。 卓尼以“解三难、促三融、建三园”为笔,将北纬34°的秘境凝入木耳的纹理,在菌棒上镌刻“生态”的印记——这既是卓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注脚,亦是这一策略勾勒的产业画卷。 “卓耳不凡”,因生态为基,政策为翼;“因为有尼”,因群众的守望、科研的深耕,更因“五个甘南”的蓝图里,藏着让山珍走出深谷的决心。 卓耳不凡,因这方水土的馈赠。 卓耳不凡,更因“尼”——每颗木耳里,都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盛会将至,且看洮水畔,木耳成诗,山河作答。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耕地面积38.68万亩,平均海拔2000-4920米,温寒湿润的气候与昼夜温差大的地理优势,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天然沃土。近年来,卓尼县紧扣“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定位,以“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食用菌、中藏药材、青稞、油菜、高原夏菜)为抓手,构建“牛羊菜药菌+青稞”六大产业体系,2024年带动全县超1.5万户农牧户增收,绘就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全域布局强根基: 从“单一种植”到“全链赋能”的产业革命 卓尼县以政策为笔、资源为墨,出台《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文件,构建“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专班、一套政策、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实施方案、一套考核机制),累计投入资金超3亿元,打造“政府引导、科研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格局。 五大产业齐发力: 高原特色农业的“卓尼样板” 食用菌产业:小木耳撑起大产业。创新“春季木耳+冬季羊肚菌”一年两茬轮作模式,引培美石菇源、车巴实业、纳朵朵、菌味生态、高原优选、卓翔农业6家龙头企业,建成2000余座标准化大棚及年产能2000万棒菌棒车间,培育合作社35家,建设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25处,栽培食用菌9000亩,产值2.08亿元,带动5960户年均增收6000元。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卓尼黑木耳”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斩获“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黑木耳主产县”“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县域(全国15个)”三项国家级殊荣。 中藏药材产业:药香飘出致富路。中藏药材种植区域分布13个乡镇,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2.6万吨,年产值9亿元。品种有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13种,全力打造“卓尼药谷”,全面推进GAP种植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可满足10亩药材种植需求,种子种苗实现自给自足。目前,全县培育中藏药材企业12家、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211家。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农牧户6630户,户均增收3800元以上。“卓尼当归”“卓尼柴胡”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产值达9亿元。 青稞产业:高原粮食奏响品牌强音。推广甘青系列良种,2024年,引进推广甘青4号、甘青8号、甘青9号、甘青11号等优良品种,全县青稞种植面积达6.2万亩。在青稞优势产区的阿子滩、喀尔钦、申藏、完冒等乡镇建设青稞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生产青稞良种3150吨,可满足157500万亩青稞大田用种;在全县范围内种植青稞大田4.8万亩,年产量9600吨,年产值5730万元。2024年“卓尼青稞” 入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卓尼农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卓尼县青稞的入选,不仅提升了卓尼青稞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更为卓尼农业产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油菜产业:农旅融合绘就金色画卷。种植青杂、云油杂、烁丰油067等系列高产双低杂交油菜2.56万亩,“洮水流珠”牌菜籽油获第二批“甘味”品牌认证。依托“百里洮河风情线”打造油菜花观赏带,在完冒镇红山口种植艺术图案景观,推动“油菜花海+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年产值2524万元。 高原夏菜:绿色蔬菜直通粤港澳。在洮河沿岸纳浪、木耳、柳林、扎古录、刀告等乡镇种植1万亩娃娃菜、西兰花等品种,年产值5741万元。建成4个高原夏菜绿色标准化基地,种苗繁育基地2个,培育45家合作社,带动2160户农户致富,户均年增收1650元。产品通过冷链直供广州、港澳市场,获批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检疫检验备案证书,并在深圳设立了供港澳蔬菜营销网点。 机制创新破瓶颈: 三产融合的“卓尼解法” 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攻克高原栽培技术难题,建立“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合作模式。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科协启动了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卓尼县列入甘肃省公布的第一批6个产业顾问组名单,卓尼县食用菌产业顾问组组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食用菌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黄晨阳担任,以“一县一组”的方式开展科技服务。 联农带农精准发力。累计实施156个经营性帮扶项目,1022家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等方式与1.5万户农户建立利益联结,黑木耳产业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中藏药材产业带动户均年增收超3800元,季节性务工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品牌建设提档升级。推动“三品一标”认证,62个产品获优质认证,建成兰州农特产品直营店,“秘境卓尼”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凸显。电商渠道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实现“卓尼特产卖全国”。 未来展望: 从“五个万亩”到“乡村振兴示范高地” 卓尼县将依托大峪沟4A级景区,推进“木耳小镇”等农旅融合项目,打造“赏菌景、品药宴、观青稞田”的特色文旅IP。深化“五个万亩”与牦牛产业协同发展,2025年种植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面积达1万亩、中藏药材GAP基地全覆盖,力争将卓尼建成青藏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让“五个万亩”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卓尼县以“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为支点,撬动高原农业现代化转型,其“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融合化发展”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