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7 作者:刀告乡 点击数: |
|
绿色,是这里的底色。产业,是这里发展的主题。党建,是这里发展的引擎。刀告乡党委紧扣“党建引领、产业致富”这条主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探索党建工作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机制,形成了“党建+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以藏牛羊养殖为主,以羊肚菌、沙棘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以及糌粑、酥油、桑乩颗粒等土特产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的“绿色”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效益好、后劲足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创建“党建+”模式,自身优势发挥更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刀告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支部、能人、政策带动作用,创建“党支部+产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用好资源,盘活资产,把“土地资源”变成群众致富的“金疙瘩”,让产业发展效益惠及更多群众。森林广袤、草场质量好、气候分明是刀告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的优势。刀告乡党委立足实际,改变原有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思路,在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着力于林区特产羊肚菌、木耳等食用菌产业的人工栽培种植、生产销售,使蕨麻、中藏药材、糌粑、酥油等特色产品同步跟进。同时,加强“三链”建设,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将闲赋劳动力输送至各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就近吸纳农民工就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和扶贫等资金,目前,主导产业从业户数占全乡总户数的75%。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签订奖扶协议。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带动全乡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发挥“党建+”优势,党建引领作用更强,产业发展势头更优 党旗飘扬处,发展动力强。刀告乡党委以强党建为抓手,全域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举措,着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以壮大产业、致富增收为目标,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党建工作实效。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引导各村发挥优势,申报有价值的特色产业项目,筹集92万元流动资金投入到发展良好的公司,通过年底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益。整合集体农畜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产业扶持资金152万元,并将其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分别注入合作社,年底为贫困户分红。得益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一条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新路呈现在群众眼前。 紧盯“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着力打造以羊肚菌、木耳、蕨麻、中藏药材、青稞种植以及糌粑、酥油、桑乩颗粒等土特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党建品牌。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优质产业,抓示范,促典型,打造一个,带动一片,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促。积极探索车巴河流域种植养殖经济新路径,让“绿色农业”成为车巴河流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组建成立了带动辖区所有合作社的车巴种养殖联合社,种殖面积超过5000亩,年牛羊猪出栏量超过2000头,青稞产量达到10吨,芫根50吨;建立200亩沙棘木耳种植基地,2020年木耳产量超过20000斤,年产值达到200万元,带动农牧民群众119户430人,人均增收4650元。建立8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年产鲜货25000斤左右,年产值达到150万元,覆盖20户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并吸纳15名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糌粑、桑乩颗粒加工基地,已建成年加工青稞1500吨标准化食品生产线一条,吸纳贫困劳动力20人长期就业,辐射带动贫困户320户,户均年增收800元。建立特色畜牧养殖基地,至2020年末,共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10余家,牦牛、犏雌牛养殖基地3个,藏羊养殖基地8个,各类牲畜年出栏1.5万余(头/只),畜牧产值达1500余万元。“甘南羊肚菌”29类干羊肚菌、31类新鲜羊肚菌地理标志国际商标注册成功,将更有利于助推甘南品牌开拓市场“走出去”,从而助力刀告乡特色产业和经济长足发展。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如今,刀告乡党建引领作用逐步彰显,产业布局已形成规模,为“十四五”时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坚实基础。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