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恰盖乡:党建引领护转场 贴心服务暖牧途

时间:2025-10-10   作者: 点击数:  

九月的恰盖草场,褪去了盛夏那种扎眼的浓绿,却还没染上深秋的枯寂,每一寸都浸着温和的过渡色在这草原景致更迭的时节里,恰盖乡群众秋季牧场转场如期启动。作为卓尼县主要的牧区乡镇之一,恰盖乡党委紧扣“党建引领牧区治理、服务保障牧民生产”核心任务,将转场服务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化牧区党建实效的重要载体,通过“党委统筹定方向、干部下沉优服务、志愿护航暖牧途、矛盾化解保畅通”四项举措,全力保障全乡500余户群众、3.2万余头(只)牲畜安全有序完成转场,让鲜红党旗始终飘扬在转场一线。

  1. 党委掌舵领航,精准研判定方向

    乡党委深刻把握牧区“定居+游牧”生产生活规律,将秋季转场服务纳入牧区党建年度重点任务,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了解村情民意,指导各村党支部开展秋季牧场转场服务工作,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冲锋”的三级工作体系。先后召开3次专题部署会、7次风险研判会,结合历年转场数据与实地调研情况,重点分析9条主要转场路线、3处跨村草场边界争议点等关键环节,精准预判草场界限纠纷、牧道阻塞、老弱牧户转场困难等4类潜在风险,同步组织干部学习《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争议调解处理办法》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草蓄平衡条例》等法规条例,实现“责任到人、路线到点,政策有解读、牧户全覆盖”,确保转场工作“谋定而后动、有序不盲进”。

    二、深化五个覆盖,干群同心促和谐

    依托甘南州“群众工作五个全覆盖”行动要求,乡党委组织42名干部职工全员下沉转场一线,开展“转场服务进帐篷、政策宣讲到牧户”专项行动。在入格联户环节,干部采取“逐户走访、逐项记录”方式,摸清6户老弱病残、缺劳少力牧户的转场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并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现已全部解决;在法治宣传环节,通过“帐篷课堂讲政策、马背宣讲送法律”等接地气的形式,围绕《甘肃省草原条例》《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场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等内容开展宣讲12场次,发放汉藏双语宣传手册400余份,覆盖牧民1100余人次,让法治意识扎根草原;在民意收集环节,在流动服务站设立4个“诉求收集站”,累计收集牧户关于饲草料储备、牲畜防疫、牧道维修等建议3条,现场解决转场物资短缺、简易维修等问题2件,确保“群众有呼声、干部有回应”。

    三、志愿先锋护航,红色服务暖牧途

    积极构建“党群服务中心-自然村党小组-流动服务站/党员中心户”的转场服务模式,把“红色堡垒”建在转场路上。在转场要道选址设立4个游牧转场服务站,配齐相关等物资,联动乡卫生院、兽医站组建“医疗+畜牧”专业服务小队,为牧民提供免费体检、为牲畜开展驱虫防疫服务;遴选13名政治素质硬、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按“居住相邻、辐射15户左右”原则划分服务片区,带动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转场一线,累计出动拖拉机、摩托车30余台次,帮助13户困难牧户运输帐篷、饲草料等物资,针对转场后留守的老人、儿童群体,安排志愿者定期开展住房安全排查、生活物资配送,切实消除牧民“转场放心、留守安心”的后顾之忧。

    四、多元调解发力,草场和谐保迁徙

    以“党建+网格+调解”工作体系为抓手,将矛盾化解贯穿转场全过程。组织包村干部联合村“两委”、老党员开展草场边界核查,从源头减少边界争议隐患发挥党员中心户“矛盾纠纷第一调解员”作用,实时排查跨村放牧、牧道临时占用等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加强与周边乡镇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边界地区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及时通报矛盾纠纷动态,做到协同作战、共同应对,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

    在近期秋季转场工作中,恰盖乡立足“卓尼县主要牧区乡镇”定位,以党建为魂、服务为要,通过党委精准统筹、干部下沉履职、志愿先锋护航、多元调解聚力,用实打实的举措拉近了党群距离、筑牢了和谐根基让鲜红党旗成为转场路上最安心的“指引旗”。下一步,恰盖乡将持续深化牧区党建实践,总结转场服务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优化“党建+转场服务”机制,强化与周边乡镇的协同联动,以更精准、更暖心的服务,护航牧民每一次迁徙,为推动卓尼县牧区治理现代化、助力甘南州牧区党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恰盖动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