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作者:卓尼县木耳镇 点击数: |
|
木耳镇:“五链”建设聚合产业发展新动力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卓尼县切实把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的着力点,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引进市场主体,有效探索“党建+企业+集体经济+基地+人才+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领航、党员带头、人才助推、群众参与,让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卓尼县整合撬动木耳镇、云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站、秋古村、多坝村等多方资源优势,在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成立了卓尼县黑木耳种植基地联合党支部,用好资源、盘活资产,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将强大的党建优势转化为强劲的黑木耳种植发展动能。联合党支部吸纳了镇村党员干部、企业代表、专业技术人才、务工培训劳务人员等12名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党支部的领航把舵作用,有效增强党建工作实效的同时,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黑木耳种植产业同频共振、互融共促。
党员服务在产业链上。为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木耳种植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在土地流转期间,县上组织木耳镇多坝村、秋古村2个村党支部积极动员群众,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党员大会的方式,向群众宣讲发展产业的紧迫性和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前景,21名党员带头支持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带动木耳镇秋古村、纳尼村124户群众及时完成247亩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在基地建设和黑木耳种植工作中,党员专家技术人员通过亮身份、亮承诺,建立党员示范棚4座,设置党员示范岗4个,有效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人才聚集在产业链上。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企业,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卓尼县始终坚持以产业链凝聚人才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在产业一线聚集。县委、县政府主动加强与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上级产业发展技术指导部门沟通联系,并积极发挥本土专家人才“情况熟、下得去、蹲得住”的优势,组建了卓尼县食用菌产业专家团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科学院、卓尼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18名技术专家全程参与指导种植基地建设的设计规划和技术指导,有效推动人才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
技术培训在产业链上。为让更多的企业、农户参与木耳产业种植上来,推动木耳产业化发展,积极鼓励有技术、有场地、有设备的能人大户,发展木耳大棚、收购加工、物流运输等合作组织。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班今年计划培训400人,已有300人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进行实训。培训内容以实地讲解操作黑木耳菌棒养菌、打孔、吊袋、地摆、浇水、采摘、晾晒等为主。以实际操作并在基地就地务工,达到让每一个培训人员能完全掌握黑木耳种植技术,并且有工资收入,同时为之后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黑木耳提供技术人才。
群众增收在产业链上。黑木耳种植基地建设将示范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利用三年时间,在洮河沿岸9个乡镇推广种植木耳1万亩以上,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亿元。同时,将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利益分红等方式,带动农牧民增加产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目前,基地累计带动附近乡镇和村组的务工人员188人,人均月收入可达3600元。未来3年,可实现由发展务工到发展产业的蜕变,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