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 做深“菌”文章——卓尼县废弃菌棒资源化利用 变“废”为“宝” | ||||||||||||
2024-12-20 发布: 点击数: | ||||||||||||
|
||||||||||||
近日,记者来到喀尔钦镇大族村农业废品循环产业园区的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只见厂区内堆放着大量的废旧菌棒,工人正在将废旧菌棒投放到生产线上,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一颗颗饱满紧实的颗粒燃料从出仓口被输送出来。 近年来,卓尼县重点打造“五个万亩”食用菌产业集群,深度推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但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了一个棘手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卓尼县循环产业园区依托特色现代农业提升项目,因地制宜,配套建设了一家专门对废弃菌棒进行处理的工厂,通过深加工,将废旧菌棒制成燃料,这种燃料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无污染等优点,可用于居民取暖燃料,实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卓尼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负责人安志理:我回收车间从11月份投入运营以来,积极开展菌棒回收工作,同时对回收的废弃菌棒进行脱袋,粉碎,烘干,制粒,打包等流程,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有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目前我车间共回收废弃菌棒1000余万棒。预计今年回收菌棒可达3800余万棒,年产生物质燃料颗粒约4800余吨。 卓尼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让种植户解决了废弃菌棒处理难的问题,还让他们因此获得了一份额外收益,同时也为园区附近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多一份收入保障。 生物质颗粒加工厂工人 安稍闹:我是附近村的村民,到村集体经济的这打工来了,工资按月算,一个月5000块钱,我(已经)做了两个月了,一到冬天,别处做的也没有,这还算是好着呢。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卓尼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生物质颗粒加工厂构建起废菌棒收集、加工、处理、销售、运输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闭合式”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打好生态牌,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卓尼融媒记者:贾瑞 申正平)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