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卓尼要闻  >  正文

2021政务服务评估报告:一体化政务服务取得四大成效 仍需在四方面持续发力

发布者: 中国电子政务微门户 最后修改时间:2021-05-27 16:00:27浏览次数:

近年来,全国上下全力下好“放管服”改革这步“先手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筹推进,推动试点示范,注重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良性互动,已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有效推进路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已初步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推进路径

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各地区着力构建改革谋划、执行落地、评估问效的工作闭环,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攻坚任务落地。

(二)聚焦问题,补足弱项,以服务能力提升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聚焦区域发展不均短板,强化集约建设,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30个地区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二是聚焦基层服务不足短板,强化服务资源重心下沉,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全国32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省本级部门6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58240项,比2019年增加了5267项,增幅达10%三是聚焦基础服务不强短板,强化统一标准,政务服务公共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汇聚共享各地区各部门电子证照类型900余种,供各地区各部门调用,推动电子证照“一网通用”。四是聚焦用户体验不够短板,强化便民惠企,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中,平均承诺时限压缩51.13%99.55%的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9.77%的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49.75%事项实现了网上审批和“零跑动”。五是聚焦共享共用不畅短板,强化数据赋能,协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川渝等区域“跨省通办”加速推进,许多高频服务事项跨区域办理可以让群众“无感漫游”。

(三)双轮驱动,精准施策,破解制约“一网通办”难点痛点问题

一是发挥平台公共入口能力,推动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上多站、满网跑”问题。二是发挥平台公共通道能力,推动破解数据共享共用难问题。三是充分发挥平台公共支撑能力,推动破解业务协同难问题。

(四)数据赋能,协同联动,全面支撑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战时检阅”。从全球来看,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支撑已经成为这场无形战役的常态化支撑资源之一,中国已经交出首期令世界瞩目的数字抗疫“中国答卷”,展示了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中国方案”和治理成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作出重要部署,为系统构建“十四五”政务服务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一是持续深化一体化建设思路,从“快速发展”到“精准服务”,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是政务服务推进的基础,要从办事指南、服务流程、业务审批、监督评价等维度,持续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是政务服务业务开展的重点,要聚焦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便利化是政务服务推进的目标,要站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打造“好办、快办、全程网办”服务。

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从“分散供给”到“业务协同”,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巩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成果,加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和业务协同。

三是全面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从“事项供给”到“场景服务”,推动实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围绕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个人服务和企业生产经营高频事项“跨省通办”,鼓励区域“跨省通办”先行探索和“省内通办”拓展深化。注重用户体验,推动服务模式从“可办”到“好办”、“易办”转变。

四是推动政务服务与公众数字素养同步发展,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让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向乡村、向弱势群体延伸,打造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准的更加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