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卓尼要闻  >  正文

木耳青青 灼灼其华——卓尼县木耳产业的发展路

发布者: 卓尼县融媒体中心 最后修改时间:2023-08-14 08:40:55浏览次数:

图片

“感谢卓尼县委县政府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并给予了资金支持,为我们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我基地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工作,现菌棒已全部进棚,目前木耳生长状况良好。”

蒙俊杰是甘农大毕业的一名农学大学生,借着县委,县政府的木耳培育行动,在木耳镇修建的食用菌种植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种植了14个木耳大棚和50亩露天木耳田。对于此番投资,他信心满满,表示自己种植的木耳不愁销路,一部分通过对口帮扶走上天津人民的餐桌,还有一部分发向周边市场。现在电商发展很迅速,还有很多网红帮他带货。他自己也拍摄短视频推销木耳,由于都是真实场景,网友特别愿意买单。可以说木耳种植已经成为卓尼人民自己走出的一条致富路。

图片

2019年,卓尼开始小面积试验栽培黑木耳,后又经过大量的论证研究,加之中央、省州各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各项政策支持,以及对黑木耳产业发展前景的探究,卓尼县委确立了“11358”的发展战略,并确定了以食用菌为主的“五个万亩”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黑木耳发展一马当先,走出了一条黑木耳崛起的卓尼模式……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让黑木耳“落户”卓尼

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甘肃南部、甘南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组成部分,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降水充沛,湿度大。具有海拔高、气候凉、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的自然环境特点,具有发展食用菌周年生产的重要优势条件。

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为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五无甘南”,卓尼县委确立了“11358”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以食用菌为主的“五个万亩”产业发展格局,建立食用菌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考核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实行“党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基地+人才+农户”的产业联动模式,推进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推进木耳产业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高原特色食用菌高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申请专项债券、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6.5亿元,在木耳镇、喀尔钦镇、刀告乡、柳林镇、藏巴哇镇实施食用菌示范基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黑木耳大棚种4000多座,建设菌袋生产基地一处,冷链物流及交易市场一处,提升县域经济造血能力,推进木耳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千人千万”培训计划 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实施“千人千万”培训计划,每年高效整合各类资金1000万元,采取多种方式高质量培训新型技能型劳动力1000人以上,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县委县政府把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吸引未就业大学生回乡创业,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发展,有效破解乡村人才匮乏问题,大学生返乡种木耳已成为卓尼县创业新风尚。

图片

近年来,卓尼县通过“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木耳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小小木耳释放出了巨大的产业能量、价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为推动脱贫攻坚、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动能。农牧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美丽小城处处洋溢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新希望。(卓尼融媒记者: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