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卓尼要闻  >  正文

州委、州政府组织观摩团到卓尼县观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

发布者: 卓尼县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18-09-18 10:00:00浏览次数: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总结回顾全州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查摆问题和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推动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落到实处。915日至16日,州委、州政府在卓尼县组织召开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



915日上午,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安锦龙,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分别带领州四大班子副地级以上领导,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州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县市委农办、发改局、农牧林业局、住建局、旅游局、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及卓尼县四大班子副县级以上领导,分两组先后深入卓尼县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卓尼县纳浪乡西尼沟新村、若龙村、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博峪村,现场观摩卓尼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乡村旅游、百里洮河风情线打造及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特色亮点。

卓尼县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




卓尼县现代农业标准化科技示范园位于卓尼县柳林镇奤盖村,距县城4公里,总占地197亩,建成日光温室20座,联栋日光温棚6976平方米。示范园区建成后,在蔬菜种植、餐饮服务、设施运维当中能解决2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就业,目前已实现就业4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

卓尼县纳浪乡西尼沟新村




纳浪乡西尼沟新村与定西市岷县西寨村隔河相望,现村址为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址,全村共2289,耕地面积95亩,人均1.07亩。是卓岷人文交流通道和藏汉文化交汇前沿,有着青藏高原甘南东“门户”、甘南东部第一村的美称。今年以来,卓尼县委、县政府立足西尼沟新村位于藏汉交界、地处藏区东部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把西尼沟新村作为吸引更多内地游客前往藏区旅游的闪亮窗口、扩大甘南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以打造百里洮河风情线为契机,一揽子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景点景观提升等工程,不仅优化了村内人居环境,也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卓尼县纳浪乡若龙村




若龙村位于卓尼县东部,距县城33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29113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700人,耕地面积1366亩,人均1.04亩。该村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乡村美、群众富、产业强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载体,以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整合资源、强化举措、补齐短板,实现了若龙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

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




力赛村距县城6公里,距博峪红色革命基地1公里。全村共57290人,耕地面积261亩,人均0.9亩。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力赛村针对人均占有生产资料少的瓶颈制约,发挥地处洮河之滨且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以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两大提升工程为切入点、以旅游专业建设为抓手、以乡村本土自然文化资源为内涵,谋划实施力赛村洮河百里风情线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田园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



博峪村位于卓尼县城东南部5公里处,全村1365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0317人(其中博峪自然村52218人),耕地面积1061亩,人均1.8亩。村内现有卓尼土司“博峪衙门”遗址,是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省内外红色旅游圣地。博峪村环山依水、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是远近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首选目的地,也是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