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快推进卓尼县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让丝路之旅超越了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范畴,赋予旅游促进跨区域、跨国界、跨洲的政治认同、政策融合、设施互通、经济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重任。在这种战略布局的的影响下,州委州政府以“五大甘南”为切入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牢牢抓住政策机遇,通过举办一些节庆活动,使旅游发展进入了空前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县紧抓政策机遇,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域无垃圾示范区的创建,为卓尼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全面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一线三区”的发展战略来布局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全局的角度来抓旅游业的发展,抓产业水平的提升,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新的成效。
一、旅游业的社会贡献逐步提升,经济收入逐步增加
今年,我县旅游工作以州、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以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责任书任务为目标,完善了旅游数据统计标准,旅游统计数据更加科学合理,截至7月底,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608万人次,同比增长84.63%,实现旅游收入2.0265亿元,同比增长91.54%,旅游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明显。
二、旅游重点工作开展有序
——项目建设方面。今年以来,投资超过1.5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卓尼县九甸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红山口观景台建设项目,启动了卓尼县大峪沟旗布林卡至月亮门景区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卓尼县车巴沟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续建大峪沟三角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新建了旅游厕所建设项目,部分旅游厕所正在建设当中。对大峪沟自驾车营地进行了改扩建。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在全县重点景区树立了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标识牌,在公路沿线及景区设计制作了20多块旅游标识牌。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平台,启动了旅游专业村建设项目。为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与大峪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对大峪沟实行了“一票制”,在塔古滩游客接待中心安装完成了门禁系统、售票系统,大峪沟景区自今年7月28日起正式开始统一售票。
——宣传推介方面。积极邀请省内外旅行社、新闻媒体、摄影家协会在我县重大节庆期间开展了6次以上的采风踩线活动。按照州文旅委的安排部署,在上海开展了旅游资源宣传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并与当地旅游企业签订了双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积极配合做好“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的各类宣传活动,投资58万元,认购了甘肃卫视《天气预报》和中央电视台CCTV—1《朝闻天下》栏目的宣传广告。并于7月24日在大峪沟景区举办了以“人间香巴拉,梦幻大峪沟”为主题的“2016中国甘南全国露营大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卓尼分会场)暨第三届卓尼国际自驾狂欢节”,在自驾狂欢节期间还举办了觉乃服饰、木雕、刺绣、洮砚、牦牛皮具等特色旅游品展示、优秀摄影作品展、摄影爱好者作品展以及全国露营大会,30多家新闻媒体、20多家俱乐部,当地各族群众近2万余人次目睹了这一盛会。同时,为进一步做好我县旅游资源的网络宣传,在卓尼旅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及时发布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截止七月底共发布各类微信软文近100期。
——行业管理方面。今年以来,我县强化了行业监管力度,对全县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市场秩序等涉及旅游行业的各个要素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执法检查活动,在“春节”、“五一”等节庆及旅游旺季期间,对全县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农(藏、牧)家乐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大了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将旅游景区及周边道路沿线、宾馆(饭店)、农(牧)家乐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重点,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14次,经过系统的整治,全县旅游景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紧抓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完成了包括《尼江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在内的各类旅游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人数达150余人次。
——乡村旅游方面。为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县委县政府积根据县情实际,由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为全县农(牧)家乐经营户设计了风格独特、具有藏区特色的经营标识广告牌。加大了对乡村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指导并批复成立了包括旅游点在内的4家乡村旅游企业,其中批复成立于车巴沟尼巴乡江车村的卓尼县车巴沟扎西德勒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带动尼江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全县的宾馆饭店、农牧家乐等进行了重新,对停业、维修、新建等运营状况进行了重新梳理,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旅游工作推进顺利,各项目标任务逐步实现,项目逐步落地,产业发展效果明显。但还存在一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缺乏资金,项目建设工作不能如期开展,工作进度缓慢。
二是全县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还有待加强,数量不够,配套设施不齐备,服务水平不规范,达不到游客的心理预期。
三是对外宣传推介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连续性。在产品打造上,创新意识不强,挖掘力度不够。
四是旅游队伍建设滞后,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行政人员编制少,导游队伍人才缺乏,旅游业服务人员相对短缺,服务能力滞后,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今后工作建议
一是贯彻实施好“一带一路”倡议,以“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下大力气持续做好宣传营销,丰富完善卓尼旅游中英文官方网站内容,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卓尼,积极邀请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新闻媒体来我县采风踩线、采访报道,组织各类赴外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高卓尼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大综合执法监管力度,做好旅游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日常业务工作范围中,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切实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从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采用“请进来教”和“送出去学”的模式,不断提升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我县旅游人才队伍。四是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在巩固完善现有乡村旅游点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旅游专业村建设等项目,重点加快木耳镇多坝石灰窑村、扎古录镇麻路村、县城城区周边村镇的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积极指导农(牧、藏、林)家乐经营户从现在单一的农家乐向风情展示型、农事体验型、观赏娱乐型、周末休闲型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格局转变,引导一批农家乐、旅游点等特色民宿,为旅客提供一个可以长期栖居的场所,改变其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把旅客消费留在本地,为本地创造经济效益,争取做到一乡一村一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