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船城美如画——卓尼县抓环境卫生整治树文明形象纪实
夏末秋至,漫步在卓尼县滨河路风情线,风景如画。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商铺店面整齐兴隆。乡村四处绿树掩映、田畴纵横有致,昔日脏乱差的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展现在居民面前的是一幅整齐、洁净的城乡山水画卷。
“县城如今真是大变样了,街道、广场变干净整洁了,有大屏幕电视、有休息的椅凳,还有让人观赏的花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真好!”这是县城一位老人用朴实的语言对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的评价。几年前,针对县城脏乱差、乱搭乱建、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现状,卓尼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举措,提升县城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该县筹集资金用于县城扩建、老街改造、市场建设及环保工程,建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城市功能,加大城区保洁清扫、综合执法专项整治力度,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县上集中开展县城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等工程,彻底改变县城面貌。全面推行“垃圾落地10分钟内保洁”精细化作业方式,加大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整治力度,城区清扫保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平整城乡结合部空地、违规生活垃圾堆放地、建筑垃圾倾倒地、杂草丛生地16000多平方米,清理死角堆积垃圾1千多吨,并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平整好的空地上安装围栏13处3200平方米,清洗城区主街道两侧及背街小巷墙面上乱贴乱画的牛皮癣广告1.6万多平方米,粉刷墙面1万多平方米,清理粉刷公路沿线的护坡墙体广告3.5万多平方米。如今,县城基础设施、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服务功能和品位显著提升。
3.8万平方米清扫保洁任务,人均清扫面积达3200平方米以上,135名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在卓尼县的大街小巷,清扫数以万吨的垃圾,城市“美容师”们在为城乡容貌整洁默默付出着。为了让全县人民能够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每天拂晓,清洁工就已经挥动手中的扫把擦拭着城市的“眼睛”,当学生上学时,一副洁净的城区面孔已经展现在他们面前。中午,当其他人吃饭睡午觉时,清洁工对街道进行第二次全面清扫,保洁工作一直要持续到路灯关闭。而20名清运工和5辆清运车,却负责全县城区65个垃圾仓点40多吨的垃圾清运工作。为使城区的生活垃圾能够日产日清,每天清晨打扫完街道后,他们就要对全城的垃圾进行一次全面的清运。城区清扫任务由原来的“一日二扫一保洁”调整为“一日三扫两保洁”。每天清扫时间为:6:00—8:00、13:00—14:00、17:00—18:00,保洁时间为:8:30—12:00、14:30—18:00,做到清扫区域内无垃圾、无乱堆乱放、无白色污染和悬挂物体。城区生活垃圾倾倒时间调整为每天早上7:00以前和晚上20:00以后,白天全天垃圾清运车辆以播放音乐的方式不定期地在城区各街道巡回收运垃圾,餐厨垃圾24小时一律不得倾倒在垃圾堆放点,必须按规定倒进垃圾收运车辆内,为了使城区广大群众及时知晓以上规定,将以上规定在县电视台播出的同时,印发相关通知1800多份。为了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卓尼县在有限的财政资金内,将环卫工人的工资由原来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清运工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
环境卫生的保持,文明县城的创建靠的是个人的自觉,靠的是每个市民的参与和爱护。县委、县政府为了树立居民的主人翁精神,担负起“创建美丽家园、享受美好生活”的担子,倡导单位和个人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民参与创建。号召武警四大队官兵和柳林中学、卓尼一中、藏族中学学生及全县各单位干部职工开展“爱卫生、树新风”活动。木耳镇在开展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对西路沟的三个行政村重点安排,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干道两旁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集中整治,雇用铲车1台、拖拉机5台、人员10人对寺古多村、麻地湾村、冰崖村利用2天的时间就村庄河堤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集中清理,共清运垃圾8吨。藏巴哇乡集中投入人力1500多人次,出动铲车5台次,组织发动全干部职工对全乡田边、底边、河道、公路沿线两侧等地段进行集中整治,共清理垃圾大1000余吨,使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为了探索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该县对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坚持责任整治,并确定专人管理,做到整治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