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隐忧,其和纠纷一起,伴随社会发展,产生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影随形,不可避免,但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化解,将会沿言语冲突、肢体冲突、借助工具攻击的方向演化为治安或刑事案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严重冲击社会管理秩序,拖累社会经济发展,危及社会稳定。卓尼县公安局始终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公安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全局民辅警树立“群众事无小事”的理念,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打好预防违法犯罪主动仗,充分利用警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及时排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4年1-8月份发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9起,化解162起,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有力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化解家庭、婚姻纠纷,修复社会基本单元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与子关系之亲密、配合之默契,无需言说,但凡事都有例外,虽在同一个家庭生活,如缺乏沟通,日积月累,也会滋生矛盾。“尕张,我和我家的这个娃娃没法一起生活了,你们来调解一下”,24年7月份雨后的下午,辖区刘老伯走进卓尼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向张警官诉苦,请求调解一下父子矛盾。接到求助后,派出所迅速启动警调对接机制,会同镇政府、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登门调解父子之间的矛盾,“矛盾”虽然只有二字,但背后是父子双方各自满肚子的苦水和怨气,极大考验矛盾调解员的能力和水平,但再难的问题也难不住派出所民警和参与矛盾调解工作人员一心为民的诚心,所有人员心里有底,再多的怨气也难抵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刘老伯家院内,工作人员围坐成一圈,“小刘,尊老爱幼是中海民族的传统美德,碰到不认识的老年人都需要尊重,何况自己的父亲,你看你也是孩子的爸爸了,你儿子给你犟嘴你也心里也不舒服是不是?”、“老伯,你也要体谅一下年轻人的苦衷,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也挺辛苦的”主打亲情牌,开始了矛盾调解,经过一下午的开导,父子二人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亲情得以弥合,家庭重归欢乐,这仅是卓尼公安2024年调解93起家庭、婚姻矛盾、情感纠纷的缩写。通过将一件件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垒筑起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石。
调处邻里、民事纠纷,筑牢社会稳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随着人口的快速流动,矛盾纠纷的类型也发生显著变化,占据矛盾纠纷大位的邻里纠纷随农村空心化而式微,随之而来的是劳资、消费、交易等纠纷的增多。东家的墙角影响了西家的路,张村王家的羊吃了李村包家的麦苗,此类纠纷,可以坐下来慢慢调解,即使调解不成,双方都有其他主张权益的救济途径。但是,一方是途径或短暂停留、或双方都是途径及短暂停留,因生产、务工、消费产生纠纷,虽然从法律角度严格来说,此类民事纠纷,可通过职能部门行使行政手段或民事诉讼途径解决,非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但行政、民事诉讼方式费时费力,难以满足、适应人员快速流动的现实需要。卓尼公安积极兑现“有困难找警察”的庄严承诺,积极受理群众求助,对邻里纠纷、个人、企业经济、生产、生活、消费类纠纷积极居中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纾解个人怨气,促进社会和谐。2024年化解劳资、邻里等各类纠纷71起,及时将各类社会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稳控草场、边界纠纷,守牢预防群体冲突底线
草场边界纠纷,历来是卓尼等牧区的治安难点,此类纠纷虽然仅占个位,但此类矛盾纠纷的争议双方是村与村之间乃至数个村之间的群体对撞,属集体利益纠纷,涉及面广、参与群众多,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案(事)件,对社会治安稳定带来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卓尼公安始终加强对草场类纠纷的防范处置。根据草场类纠纷和牧草一样冬枯夏长的规律特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防范处置。春夏之际,牧群转场期间,未雨绸缪,组织警力进入牧区开展法制宣传,提前开展矛盾纠纷排摸,掌握牧区动态。夏季,牧群搬入春季牧场后,强化牧区巡逻走访,开展法治宣传,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动态后,及时开展针对性谈话,强化法律威慑,稳定牧区社会治安秩序。当发生扣押牲畜、双方个别群众肢体冲突后,及时介入调查,将案件从草场纠纷中剥离,及时查处,依法打击处理,阻止矛盾纠纷蔓延扩大,坚决防止规模性聚集、群体性冲突,坚决守牢纠纷地社会治安稳定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