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杓哇土族乡位于卓尼县城北部120公里处,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高山河谷地形,境内山高壑深,平均海拔2850米,北依的白石山海拔3920米,全乡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耕地4860亩,林地13692亩,草场4万亩,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辖大庄、光尕两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共365户1767人,有土族、藏族、汉族3个民族,土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5%,为甘南州唯一土族乡。境内合冶二级路穿乡而过,格鲁派藏传佛教名刹杓哇寺院(凯珠林)闻名藏区。
近年来,杓哇土族乡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重要思想为目标,依托资源禀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奔向了小康。
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共同发展”新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伟大思想贯穿工作始终。打造“石榴籽”党建品牌,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根”,不断推动乡村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所有工作开展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全力抓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以乡村两级党的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石,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将思想认识、工作措施、人才队伍、项目资金全面统筹起来,做到工作部署一竿子到底,探索走出了“以党建为核心,各民族共发展”新模式。
全面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新农村。把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作为脱贫攻坚的新载体和全面振兴乡村的新实践,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乡15个自然村全覆盖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面补齐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彻底改变了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宭状。横空出世了“清凉福地、魅力土乡”的新杓哇。
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在全乡范围内大兴绿色之风,大力实施面山绿化荒山造林工程,严禁乱砍乱伐,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土炕改造、电炊电气化,全力推动“五无甘南”创建行动,认真落实“化学农药化肥不进县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行动,主动融入冶力关大景区建设,聚焦聚力绿色发展,使杓哇呈现出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新绿色。
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产业新体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托全乡土地资源及气候环境,在全乡范围内集中连片打造青稞、油菜、牧草种植基地,全覆盖使用有机肥料,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农作物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种植、收割成本,稳住了群众的“粮袋子”,帮助群众实现了“稳增收”。
全力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以乡政府驻地、杓哇寺院为中心,以合冶公路沿线、冶木河沿线和白石山脚沿线为三线,以闹缠、初路、光尕、落巴、红土泉村为节点的“一心三线多节点”乡村旅游格局,以土族民俗文化、杓哇寺院宗教文化、白石山藏族民俗文化将杓哇乡村旅游工作推向更高层次,全力发展土家乐、藏家乐和精品民宿等旅游服务,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已逐渐趋于成熟。
全面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切实推动乡村治理成效。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开展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整治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大力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开展“红黑榜”评比,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对全乡范围内各类违法建筑集中开展整治行动,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清洁村庄及厕所革命行动,实现了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
杓哇土族乡以党的建设为根、以文化建设为魂、以民族团结为荣,筑牢了民族共同体。开拓创新、主动担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建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居环境优美、绿色产业兴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