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五彩卓尼  >  卓尼旅游  >  卓尼印象  >  正文

红色革命中的传奇故事

发布者: 文旅局 最后修改时间:2021-01-06 17:47:15浏览次数:

红色革命中的传奇故事

早在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卓尼土司的先祖些地、敖地两兄弟历经千辛万苦率部到达卓尼,成为藏人首领,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卓尼土司。公元1508年,第五世卓尼土司进京面圣,明武宗朱厚照龙颜大悦,授五世卓尼土司“武德将军”,赐姓“杨”,希望他效仿宋朝杨家,镇守边关,为国效力。从此卓尼土司便有了汉姓。杨积庆是管辖卓尼的第19代土司,有“卓尼王”之称。从范长江先生的描述可以看出,杨土司是藏区一个少见的“摩登人物”,他聪敏过人,幼习汉书,接受汉文化濡染;虽足未出甘肃境,但经常读报,对国内政局和中日关系事件,知之甚详;对国民党官员惯于愚弄欺压藏人的做法亦深为不满。

正当红军艰苦转战于川北一带,处境十分困难,去向未明时。范长江先生在有关红军长征军事形势的分析中指出,对红军最有利的出路,是“以甘肃西南境之夏河、临潭、岷县、西固为目标,进入洮河与大夏河流域”,因这一带有充足的粮食和其他资源可作补充,“设洮夏两河如被突破,则中国之国际与国内局势,将发生根本影响”。并断言“此种重大的军事变化,最多不出一个月之内,即将具体表现”。随后的历史果然证实了他的判断的准确性:红军在9月12日突入甘南迭部地区,踏入杨土司的领地,并召开了著名的“俄界会议”,确定了红军应坚持向北进军的战略,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而进入藏区的红军此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实际上许多红军战士久经鏖战,备受煎熬,衣食无着,已经饥疲欲倒。杨土司对红军态度如何决断,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军北上行动的成败。杨土司在红军过境时,非但没有命令藏兵阻击拦截,反而在红军17日攻打腊子口之前,密令调走守卫其自家粮仓崔古仓的士兵,有意地给红军开放了这个存有二三十万斤粮食的粮仓。15日红军到达崔谷仓时,顺利取出这批宝贵的粮食,从而得以修整补充。杨土司的义举对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最终胜利进入陕北根据地,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1936年8月5日当红二、四方面军也进入卓尼地界时,杨土司同样打开粮仓给予了配合支援。对于红军过境后流落在卓尼藏区的200余名红军战士,杨土司出以仁义之手,给予搭救和安置。在当时国共内战正在激烈进行,杨土司这样做无疑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就在红军过境后不久,当地军阀鲁大昌向上司状告杨土司“私通共匪”等一系列“罪行”,并于9月24日晚,勾结杨土司手下一名团长作内应,发动叛乱冲入土司衙门抢劫杀人,杨积庆土司及长子杨琨、长媳、孙女等家人一起遇害,只有6岁的次子杨复兴藏在棉被里未被发现而幸免于难。杨积庆土司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卓尼的传奇故事仍在继续。杨复兴在8岁时继任了第20代卓尼土司,后被任命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司令,1949年毕业于国民党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授予少将军衔。这位新一代的土司与他的父亲一样深明大义,杨复兴在1949年9月11日果断率部和平起义,并于1950年宣布废除历经明朝、清朝和民国三个朝代,延续二十代,长达532年的卓尼土司制度。此后他历任卓尼县县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委员等,直至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12月,杨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土司和原国民党少将,这种特殊政治待遇是十分罕见的。在1958年卓尼部分地区发生叛乱时,杨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在深入藏族群众中做了大量说服工作,为平息藏区的叛乱作出了重大和独特的贡献。杨复兴先生于2000年因病去世,归葬在卓尼县城内杨土司家族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