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轮修志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二轮志书与前志的衔接问题
第二轮志书与第一轮志书是上下衔接关系,既不是新修,也不是重修,更不是补修,而是“续修”,是对一轮志书内容的延伸与接续。二轮志书的上限接一轮志书的下限,从原则上需尽量避免与前志重复,但二轮志书又是一部相对独立的志书,绝不是对前志的简单续编。既然续志是有连续性、独立性的一部志书,合理的必要的重复就不可避免。那么,哪些内容是合理的必要的重复呢?
1.对前志地理编中的资源、物产、交通、区划等内容,在创新的基础上重复是必要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当前我们与外地联系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如果不详尽记载当地的资源、物产、气象、交通、通讯、区划等方面的地情,外商就无从知晓当地的投资环境和条件,这对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前志中的地质、地貌、山川、河流可能变化不大,若有新的勘测资料记述新资料,若没有,该内容不可或缺。气候、资源、交通、区划20多年来都有较大的变化,按变化了的新资料入志;历史沿革是不能缺地内容,但要把二轮志书断限内的内容详尽记述,特别是撤地设市、撤乡建镇,合乡并镇的变化过程详尽记述。
2.鲜明的地方特色、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续志也应作以合理的记述。对前志已记述的物质文化遗产要应收尽收,但可以选择角度,按国家级,省市级,县级分级记述;20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各级都整理报批了一大批非遗项目,在二轮志书中要充分反映。有些旧风陈俗已被新思想、新概念、新风尚代替,续志记载新思想、新概念、新风尚时,也会涉及陈旧的风俗;还有一些名人或影响较大的人物前志还在世已作了简介,但续修时已去逝,按收录标准需要立传的要为之立传;现在仍然健在者,前志作了简介的, 二轮志书中一般也需作简介。在方言民俗中,一些旧俗的复兴、新出现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佛诞节、庙会等宗教节日)、还有宗族中修家谱、修缮祠堂、扫墓祭祖等,以及沉渣泛起的赌博、吸烟、卖淫、嫖娼等社会现象前志已载,续志也不能不记载。当然,重载的内容并非一字不缺的照搬前志,有些都是有变化的,可选择不同角度、详略程度进行合理记述。同时在编排上做到合理归类。
3.对于超上限的事物,因从事物发端的时间记起。如一项工程、一件大的事件,前志只记了头,还没有结果,续志中应溯其事件的源头,从事物的发端写起。同时,要注意写好转折。所谓转折点,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重要变化的年份,既就是发生重大量变和质变的年份,不能只有上下限年份的资料,没有转折年份的资料,就反应不了事物的曲折发展、兴衰起伏的过程。
4.各章节如何衔接。目前方志界专家有几种意见,我们可以去尝试。一是利用卷首的“概述”和编、章前的无题“小序”及前节的“引言”承接前志。既要记述事物的产生、发展、转折情况,以明晰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例如人物的“小序”,先追溯前志人物传、人物简介的概况,在概况交待续志年份里故世对本地有较大贡献和在历史发展中起过较大作用的知名人士立传,从而通过文字表述的构连,就能把前后志关系处理好。二是追记前志未记、漏记、应记的内容。三是利用附录、专记补充前志遗留的重大事件和纠正前志之误。四是利用表格适当上溯记录事物的发展情况。五是利用人物传略、简介和人物录补记前志遗漏的人物。六是利用加注释的办法承接前志。不论利用哪种方式,都要与前志作一个合理的衔接,在编写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择其定夺。承前简述的内容不宜过多,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就行。这就是要求在二轮修志过程中要认真研读前志,熟悉前志,达到前后志书的融合贯通。
二、二轮志书体现时代特点的问题
第二轮志书记述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内容,新世纪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因此,二轮志书的编纂必然全面反映新世纪的时代特征,把各地快速发展的成果展示出来,把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二轮志书的最大特点。所以二轮志书中时代特点是否突出,地方特点是否鲜明,是衡量志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一断限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记述这些内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要有新思路,放宽视野。社会分工是地方志宏观设计、制定篇目的基本依据。在志书框架设计上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地方志的体例既是相对固定的,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套搬第一轮志书的框架结构。参照第一轮志书的框架结构,优点是有利于增强一、二轮的志书之间衔接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但致命的缺点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很多新事物,新行业不能做到合理归类。当前,原有的许多部门和行业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部门和行业不断催生,尤其是二、三产业变化更大,如民营经济、股份合同制、中外合资、旅游、证券、信息快递、保险业、新能源、绿色食品、制种产业、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开发区、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等行业,这些新行业,有的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若按原有的框架结构已不能涵盖其新内容。另一种倾向是放弃一轮志书的基本框架,完全按现在的内容另起炉灶,这样做表面上看,记述了新时期的发展变化,但破坏了志书的基本框架,便一轮志书中应该下延的内容中断,造成内容归属不当,中断了与一轮志书的连续性,结构层次混乱,节章内容涵盖混乱,有的志书将家庭婚姻、民情民风、旅游宗教都涵盖在民族人口编中;有的志书经济部类占比过大,部分节目归属不科学;凡此等等,这与不遵循志书的基本框架有很大关系。
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照搬原有的结构框架,又不能完全摒弃原有框架,应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规定合理归类,根据行业发展的地位、作用、影响该升格的升格,该独立成章的独立成章,有些章节内由于内容过多而涵盖不了的,可采取“传记”的形式进行处理。
2.要突破按部门归属划分事物的禁锢。在二轮志书中,都是按现有部门收集基础材料。基础稿件中普片存在部门色彩浓厚的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有许多部门“关、停、并、转”,特别是随着部门职能在转变,业务部门互相交叉且又“三不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职能部门以外的事物或虽与本部门有关,但按现行体制又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事物,常常被排除在志书收录范围之外。科学的做法应当是按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在本地方的地位、作用、影响来界定是否入志,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将现实存在、意义重大的、有时代特色的事物记载下来。因此,这就需要在基础材料上报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按照事物的归属和属性,以及事物的存在价值来界定是否入志。
3.加强专题调研,广泛收集材料。每次体制、机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领域的某些变动,特别是几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及职能转变,政府的许多经济主管部门被撤并分和,其相关职能或予以转变,或被弱化,或完全退出政府行政层面,交由行业管理,这一方面造成因保管不善造成某些档案材料的缺失,或部门之间倡议;另一方面造成部门提供材料上的不完整,还有一些进入市场化的行业其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统计,情况不清,底子不明。比如电力部门,原有电力局发电、供电、经营一家管理,现在发电的不管经营的,水电、火电、分电、太阳能光伏电等等,各不相关,都由企业独立核算,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虽发改委设立能源局,也是情况不清,底子不明,有些数据仅是宏观数字,具体情况根本不清;又如个体私营经济,先有工商行政部门管理,后交中小企业部门管理(现又合到经贸委管理),这些部门只负责发展过程和宏观管理,工商行政部门负责市场监管、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税收征管、科技部门负责科技管理,现在有些部门已经撤并,即使存在的部门其职能也大大弱化,再单纯依靠主管部门提供资料已不现实;特别是商贸流通领域更是花样繁多,有的归商会管,规模以上的企业归经贸委管。还有人民的生活现在丰富多彩,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活动、节日纪念活动、婚丧嫁娶等民俗民风的变化都前所未有,凡此等等,必须有针对性地列出专题,确定专人,通过口碑资料、实地调查、社会调查、包括民意测验、群众代表座谈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充实志书的内容。
4.在记述中如何合理安排改革内容。全方位地记述改革,在志书框架结构的处理上,实践当中有几种情况。第一种记述方法是在经济篇中设“经济体制改革”专章记述,记述的内容有农业和农村改革、工业改革、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和其他经济改革;在政治篇中专设“政治体制改革”章,包括党政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民主法治改革等,这种采用专章设置的好处是对各项主要的改革措施比较系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既是达到一定深度。但因改革贯穿发展的全过程,这种方式在改革的内容上记述存在不全面,不充分的问题。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所收到的材料,在各章中设专节记述改革内容,就是说,改革的触角伸到哪里,记述落笔相应跟到哪里。这种记述比较全面,但显的零碎,重点不突出。我们在二轮修志过程中,采用了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政治、经济方面大的改革举措按时间顺序专章记述,同时对一些行业方面的改革内容寓于正文之中,不再在各章中设专节进行记述。
这对于“开放”的内容,就县一级的行政区域而言,题目是大了一些,记述的内容略显单薄也难以把握,从内容上理解“开放”,包括招商引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缔结友好城市、劳务交流与合作等等,还包括意识形态领域思维观念和经济社会软环境的优化等,在实际记述中,把“开放与开发”作为一章,放在经济篇中,下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招商引资、经济开发、交流与合作、***”等节记述还是可以的。
在记述改革发展变化的同时,有些志稿忽视了“负面信息”的记述,也就是对问题的失误被忽略,这是不客观、不严谨的。应该记述哪些负面信息呢?一是行政区域内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问题可以大胆入志;二是重大灾情、重大事故据实记载,出现的决策、指挥等失误以事系人也可以写进去。三是重大刑事和经济案件;四是重大社会公害,如黄赌毒;五是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这些方面的问题虽然敏感,若不客观记述严重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体现时代特色应把握的几个重点领域
突出时代特色就是要强化重点事物和事物的重点方面。一部志书可装的内容很多,但必须要抓住重点和亮点。这就要选择重点行业,关注重点领域,把握重要节点。30年改革开放的重点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发展变化最显著、最具时代特色的事物也集中在这几个领域。
1.商贸流通领域。该领域犹如改革开放的晴雨表,最具活力,变化最大,成效也最显著。在改革过程上先后经历了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资产重组、所有制变革等;在经营模式上新出现的如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并且商业流通体制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商品理念、经营思维、营销策略、服务方式的巨大变化,整个商贸流通行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些发展变化我们应该浓墨重彩,完整记述。
2.服务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生动鲜活,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在记述中不能只把眼光停留在传统的旅店、理发、洗浴、照像业上,既是这些传统行业从服务内容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把眼光重点放在新型服务业上,要紧紧把握其发展态势,系统完整的给予记述。新型服务业从宏观角度看,有现代物流业、信息咨询业、广告传媒业、会展业等;从微观方面分析,有职业介绍、婚姻介绍、房屋中介、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还有一些从传统服务业中派生和嫁接的新型服务,如美容、桑拿、健身、茶餐厅、酒吧、歌厅、网吧、游戏厅等,都应合理归纳,详尽记述。
3.文化事业。文化编是志书的记述重点。对文化方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全面记述,但从角度上可按国家级、省市级、县级分层次归类记述同时,一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记述,在文化分类中,不仅要记公益性文化事业,还要记新型文化产业;二要记述自发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现在,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我们都可以在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街区看到居民唱歌、跳舞、健身、下棋、打牌等自娱自乐的场景,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要如实记述,但群众自发性的娱乐活动也不可或缺。
4.教育事业。第二轮志书对教育事业的记载也要全面系统,不但要详记政府办学,对社会力量办学也要有所记载。教育事业大到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的大中专院校,小到音乐、美术、舞蹈、电脑、驾驶、烹饪、美容等专业和特长培训机构,以及分散进行的各类课外辅导等,可谓林林总总,丰富多彩。每个家庭每年为孩子在这些方面的累计支出大于正规教育。无论得失,其现实影响力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忽视的,如果不详细记载。就不能体现教育领域的时代特色,也难以反映教育事业的整体面貌。
5.民情风俗。民情风俗是最能反映社会变化、时代演进的社会因素。对民情风俗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一轮志书对传统的记载全面详尽,但对新民俗,或者说改革开放以来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民俗变化要充分反应。例如:春节拜年,从贺卡拜年到电话拜年,再到手机短信拜年,使用网络拜年(如QQ、微信、微博等),几乎覆盖城乡的大部分家庭。同时,短信的文化含量也不断提高。又如节日习俗中西方节日的引进也是不可忽视的变化,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在城镇青年人群中颇为流行,影响甚广,有的甚至超过中国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习俗的演变又带动商业、餐饮、娱乐业等兴盛起来。再如婚姻习俗,这些年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婚礼操办的专业化无论城乡皆有专门从事此业的机构;婚庆仪式新潮化,音乐、舞蹈、光电声像广泛出现;婚嫁物品时尚化,黄金首饰不再受青睐,住房、小车、数码产品已成为追逐的目标。在丧葬方面,专业公司应运而生,一切活动一条龙服务,如此等等,只要细心观察,认真体会,还可以发现衣饰、饮食、居住、旅行、娱乐等方面的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就要靠编撰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才能完成。
四、关于大事记的记述
“大事记”是统领全志书的“经和纬”,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大事记既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全志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在二轮修志中,在大事记的记述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事不“大”。大事记中大量篇幅是上级领导调研检查的内容,且空洞无物。大事记记载领导视察调研是必要的,但要有层次和标准。许多所谓大事实际上都是小事。二是记述时间随意下廷。记述者认为不反映现任的领导活动,怕不好“交差”。三是大事记与正文重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一要严格大事记的时限范围,一般不得上溯和下延。除个别特殊事件可适当“上溯”和“下延”。比如一次大的灾害记述要有头有尾,如火灾、地震、疫情等事件发生在志书出版之前,其它的一律不得下延。上溯的情况是指一轮未完成的事件,二轮志书记述时要适当上溯。二要根据地方实际要制定大事记的录入标准。在业务层面,需映照大事记所述事实与相关志文的关系,核实事实,既杜绝相互矛盾,又尽量避免交叉重复,简繁得当。三要大事记的每一个时点必须要素完备,不能出现缺漏。如记“灾情”,必须记清楚时点内灾害发生的范围、受灾程度、因灾损失情况。县乡(镇)名称变更,一定要引用上级文件的文号等。
五、加大图片用量,图文互补。
志书仍然坚持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的基本体裁,特别是图片与文字要互为表里,虛实相映,详略互见,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发挥志书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前志中都搞了一些图片,一般集中都放在志书的首部。但总体上还是图片量少。续志中要加大图片数量,最好将图片随文字辅在正文之中,做到图文并茂,互相衬托,相得益彰,使志书更加生活化、立体化、形象化。图片与文字要互为补充,图注编录采用实物标注式、图文互补式、图文说明式和混合式等方式灵活应用。这就要求在各单位提供文字的同时,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根据志书的总体要求筛选使用。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政策方面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涉及政治、政策方面的敏感问题。注意对香港、澳门、台湾的表述不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并列,应称“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尽量将港澳台事务从“外事”和“对外经济贸易”栏目中分出单列。涉及用语应与中央的正式提法保持一致。对于台湾一些机构的名称、称谓要加引号。谨慎处理对尘塑、当今人物的评价,尤其是对当今人物的收录一定要客观公正,慎重录入,尽量只记实事不加评论。记载、公开华侨的捐款,尤其是东南亚侨胞对家乡的捐资及投资者的姓名时,应谨慎行事,不易过细。
2.民族、宗教方面的问题。除了应用历史文献,对伊斯兰教不称“回教”,不能出现侮辱少数民族的语言。注意区分宗教与迷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法规;严格区分打着宗教幌子从事其他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活动的人和事;严格区分正当的宗教活动和非法的迷信活动;在处理邪教时注意区分骨干与一般人员的区别, 只记载已定论的事情。尊重少数民族的民间习俗,不在志书中作丑化或猎奇的描述。
3.社会秩序稳定及涉及人权方面的问题。①注意信访工作对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不以对立的情绪、词语记述信访、上访问题。如“有效遏制了”、“处理闹事、骚动者”等字眼。②计划生育方面突出优生优育原则,少用、慎用节育的具体手段,不要记载惩罚性的具体措施和统计数字等情况。③避免提“监狱经济”,不记载监狱犯人的劳动改造情况。
4.保密问题。①军事、公检法、国家安全部门等单位的番号、驻地、配备、军事演习、后勤保障、战时动员使用的力量、重大未公开的战事、参与地方经济、特殊使命等情况;涉及公检法的侦察手段、公安机关的实力、案件细节、罪犯作案细节、方法和手段等。②新科技发明、特殊产品的工艺及生产不做详细记载。③不曾公开报道过的人为灾害情况。
这次二轮修志的时间较短,资料相对齐全,搜集资料的难度较前志相比相对要小一些,但筛选、整理、把握资料的难度相对较大,要从浩瀚的资料中提炼出有存史价值的东西,把它编著成为一部质量上称的精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说第一轮志书具有历史学的意义,二轮志书更具有社会学的意义。所以,二轮志书的编修要认真研究社会问题,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突出重点、亮点和特色又要做到文字简明扼要,语言准确文约事丰。要按照“精、严、细、实”的要求,编纂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后代的精品佳作。
略论市县志部类划分、篇目设计与若干关系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县志指导处处长张世民
一、如何对志书基本篇目进行科学划分?
英国有一位名叫科林伍德的历史学家说,历史著述就像剪刀加浆糊,这个说法很形象。
地方志的编写,也像是个剪刀加浆糊的过程,但剪刀如何剪裁?浆糊如何粘连?本身又代表着编者的著述思路。有人说地方志是编纂行为,就像裁缝为人作嫁衣一样;但也有人说地方志是著述行为,各人写出来的东西,就将反映各人的思想一政治立场。
中国是个意识形态被高度强调的国度,任何一种学术性的著述都必须经过意识形态的考量,所以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地方志,并不纯属剪辑资料的问题,而牵扯到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是否能承载历史的使命?
针对第二轮市、县志的编写,笔者依据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文件,结合多年来的修志实践,做一些点肺式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互相感商。
她方志的太的部类划分,无非是下列儿款:一是地理部类;二是政治部类;三是经济部类;四是军事部类;五是文化部类;六是社会部类。
以上六项属于专业部类。也是方志学界公认的一种分类模式。所谓专业部类,专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可以由党政机构或专业部门担纲缩写的类别。
同时,还有六个通项门类:一是人物部类:二是事件部类;三是文献部类;四是图照部类;五是概述部类;六是索引部类。
所谓通项门类,就是各个专业部类都得贯通使用的类别。
二、专业部类如何划分与编写?
上述专业部类,可以在志书的篇目大纲中找到对应内容。但由于各个专业的特殊性,有的可以集中表述,有的只好分散处理。
一是地理部类
以记述地理环境为主,涉及政区建置、自然环境、资源、灾害、人口等内容。其中政区建置是地方志的基础内容,也是彰显地域性的前提条件。
我们究竟怎样处理地理部类的内容?
首先还是要记载一个区域的数理位置,也就是经纬度、国土面积等。同时涉及相关位置及自然带位置,譬如四邻情况,大的气候带和地形、热量、水分条件等。另外,要有大地构造位置,如陕南属于秦巴山地等。
建置沿革,一作建制沿革。包括行政隶属、境域范围、行政区划、乡镇概况及行政村(或自然村)概况等。对于治城的记载,要相对具体一些。治城的标志
性建筑,即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首轮志书业已有之,但续志中仍当扼要介绍。尤其是县名缘起和近代演变,均需作为背景加以介绍。
政区沿革中,涉及乡镇街办的内容,首轮志书有之,但比较简单,此次可以划分为镇、乡(或街办)两个部分,从地名(包括行政村名或自然村名)、地望、面积、人口、物产、交通、名人(有则有之)、风俗、古迹等方面,加以简要概括。涉及基本的经济数据情况,也要有明显的时间概念。撰写这个部分,用词要准确,表达要精练。
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三大部分。仍当由专门地理学者来撰写。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乃至野生动植物,都有相应的变化,均需调查著录。
记载自然地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有所详略。要注意不同的自然区划,突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点,同时分清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明确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名优特产,不属于自然资源;不造成灾害的自然异动,也不列入此类。如小于四级的大地微震等。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1.人文地理
首轮《金川区志(1985-2010)》属于甘肃省金昌市,但书名上未明确管辖关系,要直接判断就存在问题。其上限从1985年建区肇始,下限到2010年。第一篇政区、人口,其中政区属于沿革地理,第一章地域,内含位置和区域,第二章建置、区划,内含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和乡镇街道,第三章地名,内含自然地名、聚落地名、历史地名和城区地名,作为人文地理的一部分,其篇目具有自身特点。但仔细分析,地域和区域有内在交叉,建置区划与所分各节也有交叉,有关县治的说明,则列在乡镇街道之中。
《滑源县志(1986-207)》,属于198年版首轮县志之后的第二轮,上1986年,下限为207年。政区被列在第二编,有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和乡限为镇三节。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志(1950-2010)》,属于首轮县志,个别内容延伸到2013年。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被列为第三章,涵盖了史前古生物及早期人类活动、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和乡镇概况。
基本分析:行政区划作为沿革地理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编写地方志的基础所在,理应放在最前边,不要列在自然地理或自然环境之后。地理位置、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县治变迁,均涵盖在内。至于地名列章,也是不错的做法。乡镇概况,更是必要。但是史前古生物及早期人类活动,则不属于人文地理或沿革地理。
2.自然地理
《金川区志(1985-2010)》涉及自然地理列为第一章,有地质地貌、山脉水系、土壤植被、自然资源、气象与自然灾害,基本符合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三个层次;但将气象与自然灾害并列,有一些不伦不类。
《渭源县志(1986-2007)》涉及自然环境被列为第二篇,依次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然后是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将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颠倒处理,看似突出了资源部分,但却破坏了认识逻辑。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志(1950-2010)》属于自然地理的有两章,一章为地理环境,一章为自然资源。前者有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土壤与植被、气候、水文、自然灾害,后者有水资源、土地资源、风能光能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其认识逻辑也是存在问题的。
基本分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地理的三个认识层次,自然环境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资源是对于人类有益的环境因素,而自然灾害属于对人类有害的自然因素,所以这个认识是要讲究认识逻辑的。最好不要颇倒次序,不要将气象等非自然因素列入其中,更不要将具体的资源项目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并列。
3.人口地理
人口属于自然部类与社会部类的交叉内容,其中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涉及政治部类。金川将人日状况与人口结构并列,其中人口结构的第一部分即民族构成。滑源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并列;肃北则将历史人口变化、自治县成立后人口发展和婚姻家庭、人口生育、人口普查并列。滑源县志的做法合乎一般县的常规情况。人口机构属于人口状况的一部分,而历史人口变化和自治县人口发展,都是从历史视角来记载人口状况,与人口生育、人口普查不在同一逻辑层面。
基本分析:建议人口状况、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普查及人口控制或计划生育,并列处理为妥。婚姻家庭,也是可以纳入考虑的。对于肃北自治县来说,蒙古族人口数量较多,加以重点介绍并列在汉族人口之前很有必要。该志将民族宗教前置,民族涉及蒙古族、汉族、其他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这个写法符合认知逻辑。就汉族相对集中的金川、渭源而言,同样需要扼要介绍汉族人口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民族人口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现状,也要加以重视。
二是经济部类
以记述经济活动为主,按照地方志的惯例,经济部类既包括了城乡建设、公用事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邮政电信、能源、水利等内容,又包括了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等内容。经济部类是
首轮志书中的重中之重,部头相对较大,不少市志都是分卷、分册处理的。作为县志,固然不必分卷、分册,但就篇目而言,经济部类仍然是相对繁杂的。
那么,如何记载经济部类的内容?
就经济部类而言,也有(一)经济管理和(二)经济实体的差别。
其中,经济管理属于经济综合内容,涉及计划(规划)管理、人事劳动管理、物价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管理、审计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土地管理和统计管理等。
经济管理重点记载宏观经济方面的内容:①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概况;②要列举若干重要的经济数据指标,如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及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效益等;要注意用人均、地均和资源均概念来反映;③要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二轮修志的整体时限,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所以前期改革的成效和问题有所表现,后期发展的趋势也逐步明晰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概念提出之后,资源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宏观调控也有了一定前提条件,所以要体现二轮修志的改革性质,就必须充分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笔者不同意跨行业、跨领域地集中处理,但主张在宏观经济部分集中来写;④要记述生产结构,诸如产业机构与布局、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生产企业规模和生产组织等;⑤要反映居民经济生活。分析城乡群众的经济消费生活。可以根据城镇化程度的差异,有所增减,有所变化。
经济实体的记载,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主体。具体而言,有下列几个方面:
(1)农、林、牧、渔业
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捕捞业、水利业等,其记载深度和广度均因地而异。①要记载农林牧渔业区划,以及不同区域的资源状况;②要记载农业生产关系与产业结构的变革,特别要注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③要注意某些边缘行业的处理。例如乡镇企业(过去叫社队企业),是从所有制关系角度划分的行业,一旦进行了法人产权明晰,就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划分到相应的工业门类;④要记载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诸如相应的政府机构,如涉农行业服务业的内容等。就农业局的划分而言,属于政府机构,但是作为大农业的管理机构,也可以分解处理。
(2)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含房地产业)
采矿业的介绍,应涉及当地已探测、可开采的矿产资源状况。
制造业包括内容较多,其分类比较复杂,应予具体介绍。
工业和建筑业(含房地产业),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业门类划分,也可以根据所有制来划分,但在同一层次上,保留一种划分原则即可。至于主要企业、主要产品,或建筑公司、地标建筑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分大目。考虑到域内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所侧重、有所选择,不必完全按照国家标准分类笼统划分。
(3)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包括交通道路、桥涵渡口、港站机场、客货运输、交通管理。可以先写交通区划,将区域交通的特点表达出来;然后进行行业内部的介绍。
邮政、电信可按邮路网络、设施设备、邮电业务、邮电管理、邮电服务等内容处理。就前者来说,当代陕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邮政电信业则经历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其中信息业的高度发达,也为这个部分增添了可写的内容。这个方面由垄断到分散的经营体制变化,也是需要考量的。
(4)商业、(物流)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一个大的商业区划与服务网络的分布问题。从当地人口的聚集情况,可以大体判断商业经济发展的趋势。①商业的所有制改革,在各个行业体制改革中是最早开展的,最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这个类别的划分,着眼点在于国有(垄断)行业与民营行业的区别。为此,就要先从所有制角度来加以分类。②商业网点、商品市场,包括物流市场等,也可以具体介绍。商业市场,有城乡之分,城镇市场和城市市场的规模和经营,也有一定的差别。③商品营销,包括批发零售、广告促销、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既有传统的营销模式,也有现代的营销模式。④商业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和行业协会管理,以及中介组织管理等等。这是商业、服务业的主线。
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应该注意调查研究,征集鲜活资料,加以系统记载。
(5)财税、金融、保险、证券业
财税、金融、保险、证券业,其记载模式比较接近。财税体制的变化,也是二轮修志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国家财政和税收的增强,是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财税收支,应该同时并举,对照处理。财政收支,涉及一些表格,应该综合处理。
金融、保险、证券业,过去很少证券业的内容,保险业也很不发达。而今保险、证券,不仅仅是重要的金融行业,而且可以与传统的银行业分庭抗礼。金融业中,也要包括邮政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职能,也可以有所区别。
至于行业管理,除了经营管理外,监督管理也很有必要。譬如金融、保险、证券业,都有相应的监督组织,如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这是行业自律与管理的一种重要举措。对此应该予以介绍。
(6)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业
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事业。城乡建设要先进行科学规划,这个科学规划也是建立在既有的城乡规模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①城乡规划,是这个部分必须记载的内容。城乡规划,有城乡之分、总专之分、远近之分等。可以集中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情况。②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建设、公用事业、公共建筑等,既要介绍设施设备,建筑状况,又要介绍行业管理。涉及农村建设,只能从综合角度加以概括。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涉及经济部类,金昌市金川区将经济部类列在地理部类之后,首先叙述城乡建设(含建筑业)、交通邮电,这些都是与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部分内容,然后叙述经济管理(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经济计划、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体督、国土资源管理、安全生产),再则为农林水牧、工业(综述、有色金属工业、电力、煤炭石油膨胀土采掘、加工业、建材化工),商贸流通(商业、粮油、石油产品经营、烟草、盐业、对外贸易),财政税务、金融业(银行业、合作经营业、保险业、证券业)。其中宏观经济管理和专项经济监督应该有适当的逻辑次序;工业中要有采矿业、制造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可以按照次序来处理。
肃北自治县志经济部类列在政治部类之后,大抵上有经济总情、牧农经济、工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贸、粮油购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其中粮油购销属于商贸,国土资源管理属于经济管理,财政税务具有内在联系。
渭源县志经济部类列在政治部类之前,其第三编经济发展综述(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经济监督),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也纳入了经济监督;第四编农业、第五编畜牧业、第六编林业、第七编特色产业(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旅游产业)、第八编水利、水保、电力,第九编工业、第十编交通邮政通信、第十一编商贸、第十二编财税金融、第十三编城建环保,总体看来是比较有特色、有亮点的。特别是特色产业的编排,比较好。
基本分析:城市区志和一般县志、自治县的经济部类,应该有所不同。金山区属于城市区志,所以适当突出城市建设是必要的,一般县志以农业为主,而自治县志以牧业为主,两者尽管并非全然如此,但是将主导产业(农业牧业、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适当前置,然后叙述城乡建设、交通邮电、财政税务、金融保险,最后叙述经济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专门叙述经济综述或经济县情是个特色,但不容易写好,其内在逻辑也不易把握。建议首先叙述主要经济产业,然后是经济监督与管理。如果是城市区志,则城乡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适当前置。对于特色经济的叙述,主要是植根于不同区域的特色产业,马铃薯、中草药都是涉农涉牧的资源产业;而矿产资源,特别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采掘业或制造业,也可以靠近介绍。旅游业属于服务业的一部分,当然也可突出一下。
三是政治部类
以记述政治活动为主,涉及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含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等内容。
所谓政治,就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上层建筑,它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之上,也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在现代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架构中,政党和群团构成了第一层次;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构成了第二层次;其他公共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构成了第三层次。按照上述顺序进行规范表达,符合现代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逻辑。
究竟怎样记载政治部类呢?
①涉及政党(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合社会团体(两者的区分,以是否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基准),以及政治协商会议组织,属于第一层次。
地方志是为党立志,所以突出中国共产党是表明我们的意识形态立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地方组织包括①组织沿革、历次代表大会、领导机构、领导人更迭;②领导活动,领导决策,这个部分可以采取纪事本末体来处理,也可以与人民政府的重大施政活动结合处理。譬如《咸阳市志》采取要事纪略的办法,记载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若干重大事件,事实证明是比较恰当的。对于这个内容,可以晋升规格,提高篇目层次。③党的建设,诸如党员队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党的宣传部门、统战部门、决策部门等,都可以加以介绍。④纪律检查,与行政监察合并,但要有互见说明。
在第二轮修志的时限中,除少数重修志书外,均不涉及国民党及三青团等组织,故不予记载。
政协组织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统战方式,可以列在这个环节处理。政协文史资料也是人民政协的一个工作内容,也要加以反映。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商联也可纳入群众团体之中),主要写组织建设、历次代表会议、政治活动如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个别重大事项或主要建议案,也要加以介绍。民主党派的党员队伍,可以纳入组织建设之中。
群众(社会)团体,首先要有一个总体概貌,如工人状况、农民状况、青年状况妇女状况等。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表述,诸如组织建设、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活动、自身建设等。对于农民阶层,如今仍然没有独立的群众团体,只好暂付
阙如。
②涉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内容,构成了第二层次。
国家权力机关,主要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首先记载本区域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及根据国家有关选举法的规定,可以参加投票选举的人民数量及界别分布。具体内容包括代表选举、历次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会议等。对于代表视察、办事机构等,也要加以介绍。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其记载模式相近,但具体分目差异较大。地方行政机关,重点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本身,属于国家行政机构中的综合事务管理机构。包括历届人民政府及直属机构、基层机构、事业机构;行政事业编制,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施政要略,可以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以处理,以便从决策到执行,有一个完整的记载。
至于政府部门,不管是涉外事务管理机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社会事务管理机构、政府事务管理机构、行政监督检查机构(监督、监理、稽查、检查、查处等),乃至国防事务管理机构(安全、军事、人民防空),都可以单独列出。如果有相应的专业门类,可以统一列在各专业门类的最后一项,作为行政管理或行业管理的机构来处理。但是这类机构的设置沿革,则在政府组成部门或事业机构的机构编制变化中加以介绍。譬如文化部类中的教育,不能不介绍教育局,教育局的相应职能也要介绍,但是从文教局到教育局之类机构演变,则在政府机构编制中概括说明即可。两者有一点交叉,但不会重复过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原则上与人民政府平列,但人民政府参与公共安全事务管理的机构,主要是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对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的介绍,机构管理可按照政府部门序列,放在本章末尾;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先介绍相关机构,然后介绍具体业务。第二轮修志中,尽量避免用政法概念来加以统揽。
③其他公共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构成了第三层次。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属于这个部分。其中群众团体纳入了党派序列,社会团体(分专业性和行业性两种)及宗教组织,可以归入政治部类,也可以纳入社会部类。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区列出民主政治版块,有党派群团、政权政务(含政协)、司法军事(含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行政军事),然后是社会事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文物名胜)、社会生活版块(含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族宗教)显然这个认识是有偏差的。人民政协属于协商机关,不属于政权机关;公安、司法行政属于政府事务的一部分,审判、检察和军事,属于政权机关的一部分;民政、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都属于政府事务的一部分。社会事业属于文化部类,不必按照政治社会部类来穿插处理。审判与检察的逻辑次序也不可颠倒。
渭源县志叙述中国共产党(有重大政治活动)、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政法(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军事,然后是文化社会部类。中国共产党重大政治运动,主要是社会主义教育、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以务虚为主;社会团体实际上都是政治团体或名之曰群众团体,两者的差异在于是否需要到政府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政法理念是政党意识,第二轮修志大都不采取这个提法。
肃北自治县政治部类列在经济部类之前,将县委与纪检监察并列;人大、政府、政协并列,群众团体、军事并列,司法则概括了政法内容。由于本志全部采取章节体,所以并列关系较多。问题在于县委与纪检监察并列不太合适,群众团体不必包括个体劳动者协会、侨务委员会等,贫下中农协会要列出,应该放在工会之后,青年团之前。
基本分析:志书政治部类大多列在经济部类之后,因为这是上层建筑,需要列在经济基础之后。不管使用司法或政法,来概括公检法司,都是不尽周全的。要将与人民政府并列的审判、检察与作为人民政府一部分的公安、司法行政混同在一起。这个混同办法也不是完全不可取,但是不要列在政法这个政党概念之下。群众团体也是有严格规范的,一般都是指政治团体,与经济团体、文化团体、科技团体、宗教团体等有所不同。这是由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所规定了的一种认识。
四是军事部类
以记述军事活动为主,包括军事地理、军事组织、驻军、兵役制度、民兵、人民防空、战役战例等内容。
其中军事地理包括地理形势、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状况、交通运输、城值要地等。实际上,军事地理同时也具有军事区划价值,可以从较宏观的角度加以把握。特别是国防角度,是一切军事志都要考虑的核心内容。
军事组织,如人民武装部,其他驻军,人民武装部队,民兵等,都可以包含在内。
军事活动要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内容涉及武装力量的组织、训练和作战行动,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略战术的研究和应用,战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国防设施的计划和建造,后备力量的动员、组织和建设等等;战役或战例,包括历史上的重要战争、战役及战例,以及交战双方的利弊得失等。
此外,考虑军民关系等因素,人民防空、军民共建等,也要加以重视。
军事部分的记载,也有一套严格的用语和记载规范。陕西省省市县三级军事志已全部出版,这些资讯也是第二轮志书中必须高度注意的。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将军事与司法并列,渭源将军事单列,肃北也是单列,并具有边防管理,这也是因地制宜。
基本分析:军事部分既可以纳入政治部类,也可以单独列为军事部类。边防地区要重视边防信息,而内陆地区,在和平时期,可以军政、军地互动为主。
五是文化部类
以记载科教文卫体等社会活动为主。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网络音像、文学艺术、文物、医疗卫生、育、娱乐等内容。
其中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技交流等内容;地质勘查、气候测报也可以列在这里。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等等。同时要有师资、教材、课程设置、学制等内容。
文化艺术中,以艺文为主、文化市场监督为辅的著述性内容,是传统地方志的一个亮点,续修地方志要加以发扬,以彰显地方文化成就。属于艺文性的内容。既要有著述目录,也要收录一些优秀原作。
就管理机构而言,仍然属于政府管理的范畴之内。人民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也是承载其意识形态的一种行为方式。科技、教育、卫生、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文物、体育、党史地方志、档案等机构,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一律列于各章的末尾处理为妥。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文化部类,大抵包括教科文或科教文等。金川区志中的社会事业大抵如此,包括了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文物名胜,其逻辑顺序可能是根据在当地的影响力来确定的。文物中有遗迹、出土文物、名胜景观,其中部分现代建筑也被列人遗迹,显然是不妥当的。
渭源县志包括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广播影视,这个排列是清楚的。其中目录中将地震列入科技,正文则是防震救灾,有所错讹。
肃北自治县志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文学艺术、文录、文物旅游、医疗卫生,其中文录属于艺文志,很不错。其中有乌兰牧骑,也有城堡寨墙与烽燧遗址、岩刻画等特色内容。
基本分析:文化部类大致均衡。但是文化部类也是有逻辑次序的,譬如气象测报、地质勘测都属于科技内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也有大致顺序。涉及文学艺术,也可以包括艺文志,艺文志包括著述目录和作品选辑,应该强调与地情、与国计民生的内在联系。名胜景观属于旅游业角度的认识,属于审美地理的一部分,不一定要纳入文物部分。具有民俗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内容,很有必要列出欣赏。
六是社会部类
以记载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为主。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族、宗教、家庭、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风俗、方言、人民生活等内容。现在这些已从探讨人类社会的起源、组织、风俗习惯,演变为以反映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组织行为为主。地方志著述要逐步加大这个方面的记载,以体现其反映社会、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人口内容属于地理部类,也可以归属社会部类。要对人口统计、人口普查作社会学的考察和分析,然后介绍文化结构、区域分布、性别比重、受教育比重等。对于人口就业、人口控制、人口救济,也要予以记载。但是计划生育是一个历史过程,要正确认识其作用。
婚姻家庭、民族宗教、民俗方言,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部类,可以分类介绍。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即使列入民政序列,按照政治部类来处理,仍然不改变其社会属性。人民生活会、社会治安、社会文明等,也可以划归这个类别。
社会部类是首轮志书的薄弱部分,也是二轮修志中最具有活力的地带。比如以民俗民间文化为依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最值得注意的一个内容。民族宗教比较敏感,应该慎重处理。方言,可以使用国际音标。但典型词汇、语音,要具体介绍。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区志中除社会管理实际上属于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外,民俗、方言和人民生活都比较规范。人民生活中包括婚姻家庭、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新风,也是富有特色的内容。
渭源县志中有社会风俗,包括风俗、节庆及山会庙会、名寺祠庙、方言谚语、民间娱乐及工艺、风味食品,在内在逻辑上有交叉失格的地方。
肃北自治县志列有民俗,重点为蒙古族民俗、汉族民俗和其他民俗习俗,按照民族来划分也是一种好办法。肃北蒙古族语言中,列出了肃北蒙古族方言语音、蒙古族标准音推广使用、蒙文的使用。也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部类。
基本分析:金川区志属于城市志的一种,其民俗的弱化也是共同现象。但是不要将社会部类与政治部类混同起来,两者有内在联系,但也有所不同。民政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都有属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内容,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中,也包含了民族与宗教组织,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权力较重,一些社会职能也被行政化,所以要严格切割两者关系,还需要在改革进程中有所变迁。渭源县志要注意民俗与方言等逻辑层次;肃北自治县具有民族区域特点,重视蒙古族的基本信息是完全必要的。将蒙古族的语言专门介绍,也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按照民族来划分习俗也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首先要体现人民生活状况,其次要注意不同的民俗(诸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游艺习俗、言语习俗、信仰习俗等等),然后是民族宗教等。
三、通项门类如何划分与编写?
地方志中的六个通项部类,也值得注意。这些内容的撰写,也是所有志书都会涉及的。
一是概述部类
首轮志书业已全面使用总述、综述、概述之类体裁,每个篇章也有无题小序,此即“无概述之名、有概述之实”的体裁。在第二轮志书中,也可加以运用。
总述或概述,有全书之前的总述、综述与各篇之前的简述、分述之分。至于章节以下,建议不专设概述或无题小序。总述、综述或概述的撰写,主要有四种办法:特色总括法:篇章提炼法:梗概举圈法;缘起追溯法。总的要求是提纲里要,约举大端,不必纠缠于正文中的琐细表述。
分述、简述的撰写,也有类似的编写要求,但其提炼的程度、概括的深度和介绍的广度,又与综述、总述或概述大相径庭。其主要内容,带有一定的释义解题或阐发性质,要避免繁琐。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有概述,按照自然、历史文化、产业开发、社会文化事业等逻辑叙述;滑源县按照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状况、社会文化和问题分析来叙述;肃北则增加了特载,叙述了自治县成立、兴边富民行动、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然后是概述。概述依次为自然、历史、产业、社会文化事业等。
肃北志以章节体为主,缺少章下无题小序,所以概述的概括是唯一的诉求。但经济总情,也是别样的概述。渭源志则既无编下无题小序,也缺少经济概述。金川志也无编下无题小序,但工业中却有一个综述。
基本分析:采取特载方式,适当突出特色是必要的。在概述之外,有经济综述或工业综述也是一个必要补充。但最好是编下或篇下设置无题小序,其概括地情,是概述中所无法代替的。
二是事件部类
记事可采取编年体和纪事本未体等方式,可以是大事记或专记,内容涉及太事、要事、新事和特事等。
事件的处理,首先是大事记,具有全书经络的特点,也是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基本线索。建议重视政事纪路”等篇章的撰写,用纪事本未体将地方党型决策、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加以介绍,这也是志书记事特征的一个集中表现。
舍此而外,在司法案件、战役战斗等方面,也都有从事件角度入手,来反映当地重大时事的学理价值。
事件的介绍不是单一的,而是要在特定的环境框架下来处理。譬如对于某些敏感的历史事件,不能不记载,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粗疏,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在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中加以处理。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大事记从西周写到2012年,但西周、春秋秦等,均属于政区叙述,不属于大事记类型。其施政纪略,也是采取大事记编年综合法。渭源大事记之外,政治部类重大政治活动中,只有五次党的教育活动。领导人名录则专门附列出来。肃北大事记中,党委有重大活动纪略、政府也有主要施政结果,前者较好,而后者明显不足。
基本分析:志书纪事,既有大事记线索,更有重大纪事必要。围绕若干建设中的重大纪事,加以深化处理,甚至列为特载、专记,都是很有必要的。肃北自治县的处理,具有指标价值。
三是图照部类
要充分认识一个行政区域,还必须借助政区地图。根据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1995),编制出版地图,必须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任何国家秘密和内部事项。
涉及国界,要按照中国政府同有关邻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协议、议定书及其附图绘制;尚未同有关邻国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按照国家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绘制。中国历史疆界,1840年至1949年的,按照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绘制:1840年以前的,依据有关历史资料,按照实际历史疆界绘制。至于省界、市界和县界,也要依循规范,审慎处理。
图的使用上,选择要精,使用要准。示意图和照片均不编号,但要有简单、准确的说明。行政区划图、专题图、示意图等,凡是涉及国界的,要按照国家地图测绘部门最新出版的地图绘制。物产图、资源图等使用国家测绘部门的底图绘制。凡地图要经过测绘部门审定。
照片分为文前照和文中插照。文前照片选择的标准是:和本地、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本地、本专业的情况,能反映本地、本专业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照片质量较高。文中照片数量不限,以增强直观感,做到图文并茂。
不管哪个部类,表格的表题、表号、单位要齐全,制作要规范统一。表号的编法以篇为单位,依次排列。表中的栏目要清,标示要全,数字要准。表格的形式统一设置为开口表式(即表格左右两端不加边线封口)。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地图中,金川地图只有行政区划图和城区平面图两种,显然不足。渭源地图有行政区划图和旅游交通图。肃北除区位示意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和县城平面图外,还有县城鸟瞰图,但属于照片。至于照片,主要涉及领导人图片处理间题。
基本分析:用现代手段制作的地图,可以代替传统示意图。陕西省规定要有行政区划图、地质地形图、城区分布图、旅游图、交通图、卫星影像图等,属于矿产资源分布密集的地方,也可以制作矿产资源分布图。在卷首之外,乡镇也可
列出行政区划图。地图有发布途径,地理信息也要注意保密。陕西省地图一律去找西安地图出版社。这个地图出版社也具备西北各省的相关地图。
四是人物部类
人物传记的内容比较敏感。老话说:史志半人物。人物记载是地方志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人物记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有着密切的人事关联。
志书中记述人文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层次:①量的记述,包括人口、户数等侧重于从数量上、质量上反映一个区域的人的状况;这是从社会学意义上处理特定区域的人群的回题。②面的记述,包括党派、群团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群公组
织。背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面的记述就是侧重于通过人民群众的集体活动来反映区域性的人的活动;这是从政治学角度处理特定区域的人群的问题。③点的记述,包括人物传、录、表,以及用以事系人的方式出现在各个分志中的。人物事迹,侧重于通过个人的事业来反映区域性的人的活动。这是从人物角度处理特定区域的“名人”的问题。
人物要求生不立传,并非不记载健在的人物。用录(人物简介)和表(同一类型的人物表格)的名义,也能解决健在人物介绍不到位的问题。录的篇蝠,不一定都比专辑篇幅短。
人物褒贬,是明代方志学家康海在《武功县志》中首倡的学朵立场,得到了入清代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诚的充分肯定。既要勇于褒贬,又要善于褒贬;褒贬惬当,关键是用语得当。
另外,以事系人,寓人于事,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记人范式。甚记述关键,在于将第一线的优秀劳动者写进来,而不必用各级领导人的活动统揽一切。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金川中有荣誉、人物,前者包含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后者包括人物传略、简介和表录,人物简介以健在为主,列出较多。其标准为政府县处级或正副高级技术职务。肃北志也是人物传略、简介和表录;渭源县则是传略、简介之外,分为英模人物和表列人物,未具体列明收录标准,但分析可见为县团级以上或高级技术职务以上;另有乡镇、部门和省市驻县单位主要领导人名录。
基本分析:人物传略大抵以已故人物为主,建议按照卒年排列,先死者为大。人物录或简介过多,也有点泛滥。人物表,分为集体和个人,有一定创见。所有人物,都要列明具体标准。对于以事系人的人物,应予强调。但泛泛名录,有价值但不是很突出。
五是文献部类
记文可采取通典、通考、通志、会要等方式,内容涉及典章制度、艺文著述等。
有的书设立有艺文篇章,但未能严格按照艺文篇的要求去做,不是罗列了当地学人的著述目录,而只选择了有名的文章或文件。具有经典性的文章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都可以全文或摘要介绍,但是著述目录(包括本地学人和有关本地的著述作品)是不可或缺的。这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动态和文风情况。
选择文献的时候,要注意“通典不录”,亦即比较普及的文献典籍,可以不再特定区域内加以记载。但是通典中如有事涉当地的内容,也应予以介绍。
典章文献的记载,有全文照录的,有摘要处理的,也有剪辑索引的。对于主要文献的社会反馈,也可加以介绍。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渭源县附录包括历史文档、历史碑文、艺文选录、著述目录,可充实艺文信息;肃北文录具有指标意义,肃北附录则包括县政府文献;金川县志附录中则包括了中央领导视察金川纪实、重要文件辑存、勘界资料辑存、碑文艺文选辑、金川人民志愿护送班禅进藏纪实等,也有一部分艺文资料。
基本分析:志书文献主要体现在附录之中。文献也称为艺文文献。尽管文化部类与之直接相关,但其他部类也涉及这个内容。附录中大抵有原始资治文献、重大纪事纪实、各类艺文文献等,但缺少前志补遗或纠错内容。某些重大历史纪实纪事,其实可以单独设编。
六是索引部类
所谓索引,又叫引得,是一种文献检索方式。一般著述的索引,多以人名、地名、件名、文献名为主。它与正文目录有关,但又有所不同。它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特项内容的、贯通性的检索方式。至于图表目录,可以随正文目录走,列
在正文目录之后,也可以作为索引的一个子项。至于采取分类索引、音序索引,还是主题索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甘肃省区县志分析:
只有滑源县志有表目索引和图片索引。严格地说,仍然属于目录性索引,也可以列在目录之后。
基本分析:对于志书的主题索引,譬如重要人名、地名、事件名、文献名等,仍然需要按照志书内容制作索引。至于图表索引,也可以与正文目录列在一起,不必单独列出。
四、第二轮修志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
地方志事业是经国之大业,民族之瑰宝,更是历代文化学者和志士达人高度关注的文化事业。尽管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属于小众事业,并不在大庭广众的作业范围,但地方志著述的社会影响,不仅超越了学界,面且跨域了国界,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几乎都将中国的地方志文献作为馆藏珍宝,并且不断增益,坚持补充,在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地方志事业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更是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有许多内在的话题值得注意。在这里,我着重从内容解析角度,阐述一下第二轮修志中的十大关系,有些关系组合可能尚欠成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正确处理市志、县区志之间的关系
按照我国现行的市县体制,城市政府和县区政府之间的关系,属于行政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其领导结果,在于强化了城市政府的权力,增进了城市政府的职能。这种行政体制,与美国的城市政府和县区政府的管辖体制不同,美国的城市政府受辖于州县政府,其州的权力相对独立,属于高度自治的行政机构,其县的权力也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力,但是许多县政府并不在重要城市,而是居于较为次要的城镇。这两种不同的行政体制,必将影响到区域管辖和区域治理。
站在县级政权的角度来说,不管其上属机构是省会市或设区的地级市,其基本职能都相对稳定;而站在区级政权的角度来说,省级政权的行政管辖是间接的,而履行实际管理职能或代管职能的市级政权,则是省辖市之下新增的中间层次。譬如过去的陕西省临潼县是一个完全的行政管辖概念,而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则是不完全的城市政府的行政管辖概念,两者是有所不同的。所谓西安市临潼县与西安市临潼区的管辖概念,也存在着是否城市政府的现实差异。
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大城市、中等城市的城市政府超乎寻常,显得权为过大了一点,对于县级政府的财政收人和区域资源,具有非自治层面的统管和聚金住质,用牺牲区域发展的资源倾斜政策来发展一座大城市或中等城市,容易让城市经济跨越发展起来但却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这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实弊端。区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非自治特点,固然有助于行政管理上的权力高度集中,但同时也是导致资源保有丰富与区域发展不足两者并存的政体根源。
在地方志的编纂中,我们既要注意过去地区管辖市、县的虚三级政体,也要注意现行市管区、县的实三级政体,从虚位三级体制到实际三级体制,在行政管辖、资源调配和区域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除成立较早的城市政府之外,其他地区或城市政府编纂的志书,都要注意将地区改为市的行政体制,作为当代市情认定的时间前提或上溯基准。由此,市志和县区志之间的关系,也要加以明确。设区的市和所管辖的区之间,属于严格的管辖关系,譬如金昌市和金川区之间,其志书理应叫做《金昌市金川区志》,而设区的市和所辖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立的自治性,故其志书不署设区的市的名称。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均属省辖市,不必署名“甘肃省”等等概念。
(二)正确处理省情、市情分析和县情、区情分析之间的关系
所谓地情信息,历来有动态和静态、可变和不可变两类信息的差别。前者带有较长时段,是相对恒定的;后者属较短时段,是不断变化的。地方志属于地情书,更要注意将恒定信息和不恒定信息加以甄别,并更多地强调恒定信息。应该指出的是,地情分析是地方志书的话语基础,而地情分析的背景又制约着地情分析的结果。地方志书作为权威的地情文献,在实际编繁中,必须强化地情资源的研究与分析,注意提炼地情,概括地情。有关地情的提炼和概括,要建立在分行业、分区域的基础之上,要有充足的事实支持,抓精、抓准、抓好。
首先,不管是自然、政治、经济部类还是军事、社会、文化部类,都要站在全局的、整体的立场上加以判断。其次,要站在局部的或行业的角度来加以判断,这一判断同样需要有整体认知的眼界要求。第三,对于地情的论述和判断,必须因应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考虑到时代因素和历史变化。譬如对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县情审读,以及有关县域经济和县域风情、县域文化的概括研究,都是比较到位的。又如兰州市作为明清以来的军事重镇,其军事地理和军事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其历史地位的形成也与其作用的日以显著密切相关。
(三)正确处理城市中心区和过渡区、高新区之间的关系
对于城市区来说,历来有城市中心区和郊县区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关键在于是否高度城市化。两种不同的城市区情,决定了在篇目设计和内容记述方面,必须有相应的差异,尤其是在涉农产业方面,是应该加以甄别的。同时,由于郊县区正在城镇化,原来的乡村变为街道办事处,一些村落在迅速消失,对于这种过渡区的乡村状况的记载,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记载,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各设区的市的城区所在地,比如金昌市金川区,其城市化进程仍然有限,但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政区体制。这种城区与县制不同,也与城市中心区不同,其过渡性比较明显。这些设区的市管辖的城市区,其管辖范围仍然包括了农业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与县级政权接近,因为这些城市区还未实现完全的城市化。但是就其城市化的进程而言,其城市政府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晰,对于城市土地和城郊土地的规划和支配,在城市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已经有了与县制差异较大的行政格局。尤其是涉及城市管理的一些职能,已经被纳入城市政府直接管辖的范围,而且农业产业的比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断消失。这种过渡性的特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另外,还要注意各市高新区的区情介绍。兰州新区尚不具备政区性质,但在区域管辖上已经逐步赋予政区功能。对于这种跨越政区的经济区划状况,也要加以追踪分析和记述。
(四)正确处理地理区划意识和其他多重区划的关系
这种区划,既包括行政区划,也包括地理区划、交通区划、产业区划、军事区划、文化区划、宗教区划、人口区划、城市区划、民俗区划等等,这属于用地理意识来记载区域资源的一种思维途径。其中行政区划是省、市、县三级志书的记述基础,所以每个志书都要记载这种行政区划。
在地理区划方面,要注意采用坚持的地理意识,学一点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地学知识,邀请天文、地理、地质或地名等方面的行家里手直接参与,随时征集、采摘最新的地理信息。譬如地图方面的保密审查、精度审查,甚至色彩审查、图例审查等等,都要由国家民政部门、测绘部门和制图部门严格把关,坚决避免不规范地图的出现,以致影响地方志书的总体质量。同时,还要重视社会调查,吸收最新的自然地理、地质矿产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尤其是涉及矿产地后城市地质等调查资料,均应在资源共享。当然,战略资源的保密性需要高度重视。
在经济区划方面,涉及工业(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农林牧渔业乃至旅游业等等,都要用经济区划的眼光来看问题,其中有关资源分布情况的记述。更需要用区划眼光。另外,对于人口分布和民俗区划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人口迁徙、方言分布等等,也都要有所注意。
(五)正确处理统计调查和其他社会调查的关系
对于统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调查资料的使用,应该称为地方志书地情分析和地情概括的重要依据。尽管地方志书都在使用统计资料,但是对于这些资料的使用,仍然要进行必要的对照和考核。要注意学习统计调查知识,正确认识历年统计资料的可靠性,不要一见统计数据,马上就援引过来。
所有统计数据的使用,目的不在于单纯列出经济数据,而是要论证地情结论。为此,一是要注意不变价和可变价的差异,所有涉及经济数据的统计表格,都要有意加以区别。二是要注意历年的统计口径,譬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有所区别的。财政收入的计算,也是有所变化的。三是要注意人均数据、地均数据,譬如医疗卫生中的病床数、医疗从业人员数,可以使用万人平均数或千人平均数来加以判断。
至于其他渠道的统计数据,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政机构的调查研究部门所进行的统计调查,也都可以适当引用。但是这些统计数据与统计部门的数据出现严重差异时,就必须指出其资料来源,列出资料根据,避免产生不同的统计口径之间的矛盾。
(六)正确处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简称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并非毫无物质。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保护的是物质,后者保护的是传承人。对于文物的认定,从过去的古董器皿,延伸到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等,现在更延伸到工业遗产,甚至渐行渐远的农耕环境下的一些工具,也都变成了一种文物。现在对于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其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充实。地方志文献,必须将其作为记载的对象。而且,在记述的深度上,要尽量具体化,不要仅仅笼统记述一个统计数据。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更是第二轮志书中要特别重视的一个话题。过去我们对于民间文化、民俗资料的记载缺乏深度,更缺乏个例典型,而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分析记载,就必须张扬传承人的作用。旧志文献中,经常出现能工巧匠的记载,尽管当时对于科学技术尚不重视,但是这些能工巧院,始终是各地民间记忆中最是推崇的一项内容。名医华佗、名匠鲁班,其实都是依靠这种民间传承延续下来的。我们现在的志书,必须将能工巧匠作为记述内容之一。
包括民俗民间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记载,是二轮志书编第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民俗事项?如何记载民俗信息?笔者在编撰《成阳市志·民俗编》时,开初对于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可以说一点不了解。有朋友指出,你是学惯庙堂文化的,又怎么会熟悉民间文化?为此,笔者经过对各地志书的分析比较,发现多数志书仍然是肤浅的、表象的,缺乏深入、全面的社会调查,乃是导致这一切肤浅现象的最大根源。为此,专门设置了若干调查话题,并在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尤其是到民间去,到基层去,到那些对于民俗事像了若指掌的民间专家那里去,竟然发现没有解决不了的间题。“礼失而求诸野”,将这些地方风俗与国家礼仪结合起来,就有了新的重大的发现和创新。
另外,民俗事像、民间文化也是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民族文化现象。在第二轮志书中,适当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强化民族集体记忆遗产,是当下学术动向在修志中的应有反映。
(七)正确处理志书的因袭和创新的关系
因袭即继承,要旨在于遵循一种普遍性,保持共同性;创新即创造,根本在于具有一种时代性,突出地方性。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地方志的一个古老话题。事实上,历代志书都在开拓生面,拓宽境域,加大向未知领域的延伸。对于二轮修志来说,要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定的主导行业,而其创新的领域也在于此。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表现为一些行业崛起了,些行业衰退了,实质上就标志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演进。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注意时代性的变化,诸如对当代改革开放的看法,站在党政管理的角度,与站在国民经济行业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所谓体制改革,不独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而且涉及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诸领域。另外,同一区域、同一行业资源政策的变化,也是对人们有关大自然天赋资源观念的一个调整。为此,强化改革资讯,增加改革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提出要围绕改革开放问题进行创新,是否就必须增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并非如此。在这个问题上,要逐步将行政眼光转变为社会眼光,用民间视角代替官方视角。续修地方志,要讲究社会公益性,而不是搞成官样著述。
用社会的、民间的眼光,还可以突破一些阶段性政策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城乡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当代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有所创新,地方志工作者就要葆有敏锐的新闻眼光,注意调研当代社会问题,诸如“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间题等等,续修志视野下的学术架构与首轮修志相比,应该有所不同。
另外,对于那些先行单位的工作经验,既要借鉴,又要切割。因为学习和借鉴,始终有一个基本的方法问题。可以借用他山之石,攻我之玉,通过异地的镜子探照自家的优劣,但不能依样画葫芦。有些县区把其他地方的志书买来,分类
剪开,发给承编单位模仿,毫不顾及本地特色,也不追溯问题根源,东施效懈,只能弄巧成拙。
至于第二轮志书的接续性,也要注意篇目衔接和内容衔接。尤其是内容衔接上,既要考虑上下联系,又要有所创新。某些具体内容的记载,要适当上溯,不可完全因为上下时限的切割,导致基本内容的残缺与断档。
(八)正确处理地方志的著述与集辑的关系
所谓著述与篆辑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牵扯到修志工作者是否愿意灌注时代精神的问题。新编地方志工作规定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突出著述性特色。诸如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必须重视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眼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路。
同时,在篇目分类、总篆层次和语言转换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要不要强化时代通识的问题。参照国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总的要求也是放弃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个行业分类标准,与长期以来对国民经济管理的盲目认识相比,与中国古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行业分类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要贯彻新的指导思想,就要认真遵循科学的分类标准,努力克服方志著述的片面性。
志书的著述性,集中体现在重大纪事、纪实等方面。
志书叙事的有四大基本原则:一是符合成例。即用志体语言来写,力求准确、规范、简明。不采用文学描绘式、新闻报导式、散文式写法。二是实事求是。不要夸大、渲染,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事实”写进去。三是经世致用。选取有存史价值的内容和角度来写。首轮志书中,有的记述某项工作,从上级如何布置,本地开了几次什么会议研究落实、抽了多少人,派了几个工作组、组织了什么机构,出动了几台宣传车、刷了多少条标语、办了多少次黑板报,印发了哪些宣传材料、挂了几幅过街红.…,而对于事情的结果却看不到,或者说不明白。这样的内容压根儿就没有存史价值,只给人以形式主义的感觉,在二轮修志中要坚决摈弃。四是本末兼具。对于党政工作事务(党务、政务)记述,要重在写结果,而不要光写过程。其过程,即实现目的的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地方志记载的,是各个时期社会事物的状况,即结果性状态。
方志的修辞中,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反复推敲,反复掂量。最近反腐败中,一些属政治术语的推敲使用,也在反复提示着人们政治事件的用语艺术。
地方志叙事要把握“四度空间”。所谓“四度空间”,包括了记述事件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法度。深度涉及事物的本质,广度涉及事物的范围,力度涉及工作的势态,法度涉及表达的方式,四度并举,恰如其分,才能显示作者或编者的写作水平。
譬如,我们平常用“严寒”和“温热”等术语,究竟热冷达到什么程度才如此称呼?各个等差的温度如何用文学语言来区别而不是数字游戏?有一篇科普文章叫《气温的人感标准》,用温差说明寒、凉、温、热的区别,对这四种不同的气温又作了细分,例如“寒”分微寒(0℃-4.9℃)、轻寒(0℃-0.49℃)、小寒
(-5℃-9.9℃)、大寒(-10℃-14.9℃)、深寒(-15℃-19.9℃)、严寒(-20℃-29.9℃)、酷寒(-30℃-34.9℃)、奇寒(-35℃-39.9℃)、极寒(≤-40℃)。这些在一般词典里是查不到的。
叙事方面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恰相吻合,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地方志的修辞中,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反复推敲,反复掂量。最近反腐败中,一些属政治术语的推敲使用,也在反复提示着人们政治事件的用语艺术。
(九)正确处理行政督查与市场推动的关系
地方志是官书,从理论上讲,行政督查是主要的促成手段,主要涉及领导认识、领导到位和财政投入等问题。但是,这个角度并不能完全显示地方志的学理价值。从行政角度来说,地方志是一个冷调的综合部门,它作为党政机关长时段的参谋助手,具有决策研究部门所不具备的特殊优长。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从社会需求来说,地方志书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强化。过去我们侧重于志书的经济部类、政治部类,二轮修志亟需强化社会部类、文化部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和廉政建设问题的政策推动,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推动,以及从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遗产角度,对社会人文知识的强调,都牵扯到对社会、文化部类的重视与呼吁。处理好这个方面的内容,既与市场推动有关,又与公众眼光有关。
就市场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不从大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也不能不从小社会的角度看问题。所谓大社会概念,指与自然相对的人类社会,而小社会概念,是指与政治相对的民间社会。当然,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的有机统一,也不尽是现代社会学领域的问题,而是要在与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等部类并存互见的情况下,赋予社会、文化部类更大的话语空间。诸如对社会阶层问题的认识,首轮志书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反映是精细的,当时党政部门的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城市居民,而对于农民生活问题的认识,尤其是作为国家公民一分子的“农民工”问题的认识,需要在二轮志书中加以强化。诸如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城乡二元化问题等等,至今仍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和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农民特别是城郊农民的社会保障,土地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但是农民所拥有的集体土地和房地产不能进入市场,也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市场化的一个严重障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仍然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一个话题。
因此,地方志工作应当走出机关,关注社会,在区域发展中寻求相应的社会位置和话语空间。从行政督查向市场推动的转化,是地方志事业从服务机关转向服务大众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缺失了这一基础性的转变,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将是十分蹩脚的。
另外,在机构问题上,地方志机构应当是怎样的一个行政架构?是放在政府部门,起一个党政机关传声筒的作用,还是保持相对学术独立,注意对社会信息的采损,这是一个事关重大的现实问题。地方志的机构定位,实质上也涉及地方志的事业性和行政性问题。如果单纯属于行政机构,它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被动性就无法克服。站在行政督查的角度,容易造成片面的官方视野;而站在市场推动的角度,容易出现民间视野的局限。惟有超乎两者之上的专业性操作,才能会通官方和民间两种立场,取得较宽宏的学术视野。
(十)正确处理队伍建设和主编遴选的关系
我国旧时地方志事业中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监修和总篆并行不悖。监修是针对地方行政领导而言,总篆则是就地方志的主编人选而言。就目前全省各地的情况来看,尚且存在一个业务人才尤其是主编人选青黄对接的问题。首轮志书完成较早的,因机构改革,人事更迭,业务人员流失严重,一些熟悉地情的主编人选也年事已高;完成较迟的,尚能保留机构和队伍,但主编人选是否到位,各地情况也很不一致。
在主编人选上,向来有下列两种情况:一是由主任兼任。特点是事权集中,协调有力,行政组织和业务组织一肩挑;弊端是主任有任期,主编也就有了任期,主任外行,主编也就成了外行,人事变更必然导致志书质量的波动。二是聘任或避选主编。通过一定的行政环节加以确认,使之有职有权,不因主任任期的限制而中断业务工作。其弊端,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因为人事牵制,常常会不如人意。
主编是志书的灵魂,主编的学识水平代表着志书的业务水准。有了优秀的主编,才能维持较高的编辑质量。主编与主任不同,主任负责出点子,用干部,搞协调,解决经费问题和联络问题,而主编必须履行业务组织和业务操作。主编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否统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这里,我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做主编人格。我认为,地方志书的主编,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结合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主编人格,也就是众手成志格局下的人格合成体。换句话说,主编人格就是将主编的作用认定为集体作用。有人认为,个人主编容易产生个人偏见,或者将个人偏见带进工作,而主编人格,即使是诸多偏见的组合,但在业务碰撞过程中,也很容易消弱偏见,或者使偏见得到适当的纠正。
至于修志队伍的组织构成,应该理解为一支与自身互动、与社会互动的人群组织。修志队伍又专职队伍,即地方志办公室系统人员,也有兼职队伍,也就是各个部门或业余从事修志工作的人员。就修志人员自身来说,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思想素质等的互动、交流与补益方面。从社会上来说,修志人员的年轻化和稳定性,他们对地情信息的长期积累,仍然有主编不可替代、不可企及的地方。地方志事业需要老、中、青三结合。做地方志工作需要年资,需要经验,但它不是老龄事业。从事地方志工作,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更需要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育。
作为地方通、地理鬼,地方志工作者在省情、市情的运用方面,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是修志工作者要参与到学校教育、党政决策等活动之中,就要具备充当大参谋、大助手、大咨询和大智囊的资质与素养,只有这样,地方志的资政、教育、存史和交流作用才会有一个主体性的基础保障。
年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全省地方综合年鉴业务培训班上的发言
定西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张伦
年鉴是系统汇辑上一年度的重要文献,逐年编辑连续出
版的资料工具书。收录范围以年度为主,全面反映一年内的
动态、成果、经验。资料是年鉴编写的基础,资料的质量决
定年鉴的质量,资料是年鉴的生命。占有翔实的资料是编辑
年鉴的先决条件。因此,编辑年鉴一定要重视资料,广泛搜
集资料,更要注重甄别资料,保证入鉴资料的准确性。
年鉴具有“溶百科于一炉”,“缩一年为一瞬”,以一卷
当百卷的作用。年鉴被称为地情“资料库”,通过资料给人
呈现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史迹。所以说,资料收集与整
理是编好年鉴的基础工程,是决定编辑成败的关键。
年鉴以一定体例,反映区域内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
一定时期的自然资源、自然现象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综合资料汇集,年鉴编辑强调科学性、思想性和资料性,而
科学性和思想性都是资料性的基础,资料性处于“三性”的
主导和支配地位,离开了资料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就犹如“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资料性是年鉴的本质属性,也可
以说是第一属性,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一、资料收集
搜集高质量的资料,编写高质量的年鉴,是每个地方志
工作者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
现。如果做不好资料的收集、鉴别和整理工作,编辑年鉴只
是一句空话而已。如果没有广泛、全面、准确的资料,就不
可能编写出一部符合地情,准确反映地方实情的年鉴。如果
没有大量典型的新资料,就不可能写出一部高水准的年鉴。
(一)收集时间
2014年定西启动年鉴编辑工作,首刊2014卷资料收集
时间是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年所编年鉴依此
类推。也就要全面地、系统地、完整地收集一年内各行业、
各部门、各单位完成工作情况和有关数据,反映一年之新,
所谓“新”主要指年与年比有新意。同时,编辑人员根据部
门、单位以及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料,从中检索反映年内的大
事要闻,整理有年度特色、有年度标志意义的事物,《定西
年鉴》设“特载”、“专记”和“大事记”反映。
(二)收集范围
年鉴资料的收集突出地区性、时间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定西年鉴》资料收集以本行政区实际地域范围、体例所规
定资料为主。区划外的收集可能性很小。年鉴编辑初,有关
探收溯源,沿革变迁方面的内容,则可上溯,但记述要简要。
就广泛性而言,一部年鉴所收集的资料必须包括本地区自然
环境、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旅游、城建环保、社会事业、
社会民生等。只有对自然和社会发展有价值的资料,都在收集范围之内。在收集中,首先拟定篇目或提纲,制定年鉴编
辑规范,篇目是框架,范围。《定西年鉴》拟定篇目包括:
特载、专记、大事记、市情概况、党政、民主党派与工商联、
社会团体、军事政法、经济、交通旅游、邮政通信、经济管
理、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社会民生、县区概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物与先进集体、附录19
个类目。篇目及编辑规范印发各部门、各单位,以便部门、
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工作依据篇目搜集提供资料,只有依据篇
目收集资料,才能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注
重行业、部门、单位客观、准确地反映发展变化的事实,适
度调整确定篇目。
(三)收集类型
年鉴体例是条目体,一事一条。而年鉴的创新就是以条
目,来确定资料的收集内容,资料来源可分为文字资料、口
述资料、实物资料;按类型可分入鉴资料、背景资料,考证
资料、参考资料。入鉴资料是主要资料,是经过细致考评筛
选加工而成的主体资料,不仅要全面,而且还要系统、完整,
要素必须齐全,包括时间、地点、经过、人物、原因和结果。
(四)收集内容
资料是年鉴的血肉,资料的占有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
度。资料内容全面系统,做到“横不缺项”。不论是综合性
条目还是专题性条目,都要完整载入。综合类条目包括综述
和概况。综述置于栏目之首,概况置于分目之首。
1.综述和概况一般应包括年度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主
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数据等基本要素。要防止内容残
缺不全和空洞无物。既要写出各个年度的变化发展情况特
点,又要体现资料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做到述而不论,
点到为止。减少具体事件和罗列数字,从宏观角度记述。不
可或缺且回避不了的重复,应选取各自的角度记述。此外,
综述、概况和条目中的数据、事实等要一致,防止前后不一、
相互矛盾。
2.会议类条目包括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办单位、
人数、中心议题、决议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会议的主要
内容。出席人员、领导讲话等少写或不写。不要摘抄会议报
告。标题一般采用“某某某会议召开”的句式。传达中央会
议精神的会议,一般不记述中央会议内容,重在反映定西市
贯彻落实的结果。每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会议分别由市委
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记述。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会
议由各有关分管部门记述。
3.活动类条目包括时间、地点、组织单位、活动内容、
特点、结果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活动内容、特点和结果。
活动过程、气氛等略写或不写。活动标题用“某某活动举办”
的句式。
4.工程建设类条目包括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工程投资、
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承担单位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工
程规模、工程特点等。或略写阶段性成果。剪彩、题字、工程奠基不写。
5.科研成果类条目包括科研成果名称、承担单位或个人、
完成时间、成果价值、获奖情况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成
果价值。切忌带个人观点褒贬。研制过程、意义不写。
6.竞赛类条目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范围、项目
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竞赛项目和结果。赛场气氛、
竞赛过程、意义、评价、目的不写。
7.事故类条目包括时间、地点、原因、损失和危害程度、
处理结果等基本要素。应着重介绍损失程度及处理结果(尚
未处理者不写)。领导人到场情况等视情简述。
8.机构类条目包括机构名称、性质、主要职能、成立时
间等。应着重介绍主要职能等基本要素。成立原因、过程、
意义不写,不必大量罗列领导,记主要领导人即可。
9.调查类条目包括调查内容、承担单位、时间、范围、
对象、结果、作用与影响等基本要素。其结果可略加分析,
数字较多且有价值的可列表反映。
与时俱进,内容鲜活。主要记载自然环境等基本情况,
全面反映各个方面年度发展情况的同时,着重记述年度发生
的新事物、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新方法、新问题等。
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活动、重大决策、重要
成果、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失误、重大自然灾害等,单独给
予及时的充分反映,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收。
突出年度特点、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详细记载年度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较独特的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方面、有
明显优势的方面、有较大影响的方面等,可设特色栏目。《定
西年鉴》(2014)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定西纪实、李克强总
理视察岷县地震灾区纪实、抗震教灾。《定西年鉴》(2015)
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扶贫开发、引跳工程、灾后
重建、时代楷模—柴生芳、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定西
年鉴》(2016)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准扶贫、特色
产业。
突出专业特色。每个单位都明确职责分工,年鉴条目紧
紧围绕业务范围和职责分工,充分体现专题性,可归纳为:
1.本行业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庆典活动,大型展览会,
经贸洽谈会,在本行业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国际性会议,行
业内重要的党政工团等会议。
2.本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所发布的重要法令、法规、政
策和规章、国家领导人对行业的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等。
3.行业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在体制
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办法和遇到的新问题、
出现的新热点。
4.行业内的机构变动、撤并、增减。新的处室、新的二
级单位成立,派驻机构的建立,以及新机构的主要职能。还
有重大的人事变动等。。
5.本行业重大的生产建设成就、创造发明、科研成果、
文化设施建设。例如:生产成绩,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程建设的开工、竣工。科研成果完成以及获奖情况,大型建筑
设施,文化建设成果。
6.行业的外事活动、国内著名人士在本行业的活动、以
及本行业的主要负责人、英模标兵的活动。行业负责人出访,
行业代表团出访;国外代表团、企业家等外宾的出访。国家
领导人,省委、省政府、国家部委领导以及大型省内外参观
团队来访,国内知名人士、省内知名人士在本行业的活动。
对事物发展变化产生过影响,有重大贡献的人。例如:重大
项目的设计者、组织领导者,行业内的能工巧匠,英雄模范,
先进工作者等。。
7.造成行业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和重大
案件。例如: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造成一定社会
影响的刑事案件、经济案。。
8.行业内所发现的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文物和遭遇的奇异
自然现象。例如: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行为
所在地和施工过程中遭遇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袭击,以及
损失情况。
9.首次在行业内出现的新生事物和行业之最。行业的新
人、新事、新风尚,以及行业内出现的突发性社会事件。
10.国外、国内其他地区所发生的,与本行业有密切关系,
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11.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年度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行业的人员素质现状、生活现状、设备设施现状等统计调查性内容。
所有记载内容都必须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忠实记载,不
得有任何的虚假和虚构,事件记述一定要完成准确,必须是
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并列入规划、计划或写入报告的,如
果没有变成现实的事物,一律不应记载。所有入鉴条目数据
要准确无误,用事实说话,寓理于事,把事实的发生与发展
的来笼去脉写清楚,寓理于叙事之中,使读者从中得出结论,
获得信息,不可夹叙夹议,据论考据。定性要准确科学,经
得起推敲,不自吹自播,自戴高帽,不自我贬低,埋没成就。
选取综合性、代表性强的资料,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用
尽量简炼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字数不宜太多(综合性条目一
般不超过2000字,单一性条目500字左右),在有限的篇幅
里使信息含量最大化,去掉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落,将时间和
空间高度浓缩和精炼。遴选典型的,能说明问题的,具有代
表性的显示事物的概貌和发展轨迹。
照片资料是文字内容的必要补充,具有很高的文献价
值,对增强年鉴的真实性、可读性,提高其质量具有很大作
用,凡是能形象直观反映一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
特事等,具有资料性、典型性、存史价值的都要考虑收录,
不仅要集中编排,更要随文插图,彰显图文并茂。
(五)资料来源
1.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内容全面,资料集中,可以作
为年鉴选题的线索,是年鉴素材的首选资料。但总结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因为总结的结构与年鉴不同,总结要求面面
俱到,层次复杂,而年鉴采用条目体,突出重点,结构简单。
年鉴编辑应该善于从冗长的总结中挑出具有年度特色、具有
存史价值的重点信息,作为年鉴的选题,并按“一事一条”
列出若干条目,再根据条目要素的要求,交代清楚每件事情。
此外,总结的文体与年鉴不同。例如:体育部门概况往往是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体育工作坚持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
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全民健
身国家战略,坚持服务民生,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效益,
体育事业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年鉴行文要求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坚决剔除大话、套话、空话。
2.专题材料。专题材料包括各种会议简报、情况简报、
汇报材料、工程或科研成果的验收报告等。其特点是内容翔
实,专指性强。但年鉴在采用时要删繁就简,同时尽量做到
通俗易懂,包括对专有名词作必要的解释、不用冷僻的缩略
语等。
3.统计资料。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条目中用具体
数字来说明事业的发展和工作取得的成绩,比任何华丽的语
言都令人信服。统计表与文字相配合,则可以起到“一表胜
千言”的作用。但是在行文中不能过多地堆砌数字,要围绕
条目主题,合理取舍,善于转化,以此深化条目的内容。使用统计资料时还须注意,年鉴不是统计资料汇编,切属将业
务报表不经加工搬进年鉴。
4.报刊资料。尤其是报纸有很强的新闻性、时效性,可
作为年鉴取材的参考,予以借鉴。年鉴优势在于入鉴资料是
经过长时间沉淀,编辑可以全面回顾一年内的相关事件,通
过比较、衡量,筛选出需要的选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年鉴
可以做到比新闻更准确、更客观。同时,与报刊新闻允许记
者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同,年鉴属于“官书”,编辑工
作是一种政府行为,经过层层把关,反复修改和审稿,其内
容更具有权威性。此外,报纸上常见的“近日”、“截至目前”、
“不久前”、“群众纷纷表示”、“大家一致认为”、“据权威人
士透露”、“据可靠消息”等含糊字句,年鉴中应该避免出现。
二、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是资料工作的一部分,与资料收集密不可分,
收集资料成书,就涉及到资料整理问题。这样,可以做到心
中有数,也可通过整理发现问题,不断填漏补缺。
要善于识别资料和选择资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
善于识别资料,什么都想抓,资料收集一大箩,能用的甚少。
误用一些失实的资料,会造成年鉴质量低下。同一类资料中,
要选择最真实可信、最具有权威性的。收集各种数字资料,
要弄清数字的来源,即可采用单位临时统计的,也可采用统
计部门统计的,两者有差异,应选择统计部门的,或经过统
计部门核准的;同样的数字资料,部门间不统一,前后矛盾,就应该选择权威部门的数字;在众多的资料中,分析鉴别资
料,使史料真正成为史实,供编辑使用,这是年鉴是否具有
权威性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质量
不取决于数量。资料来源广、数量大、种类多,就必须考证
资料,不要以为档案记录的资料都是可信的,不再推敲;不
要以部门、单位提供的资料都是准确的,不加分析;不要以
为人所共勉的事都是真的,不加核实;不要以为权威讲的都
是正确的,不再核对;不要以为领导讲述的都是合理的,不
敢质疑。如果对所收集资料不加分析鉴别就使用,一旦发生
错误,不仅降低志书的质量,甚至会使读者对全书产生怀疑,
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考证
资料是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思想性进行考证核实,
去伪存真。
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后,依照年鉴的篇目分类。整理目
的,一是检查所收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再根据需要,及时补
充;二是便于保管和利用。登记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
一般采用分类登记法。分类方法,可按条目所需资料来分类,
按时间顺序来分类,可按资料的主题来分类。资料的鉴别工
作主要是发现错衍,缺漏和辨别真伪,使史料真正成为史实。
而资料的考证就是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不断排比资料、
分析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反复比较,求考正确的结论,着
重注意数字数量不统一,空话套话太多,人称代词使用,人
名称谓使用不规范,内容缺失等。
图片资料的选用,注重选用年鉴规定时限范围内有价值、符合要求的照片。根据每年收集照片看,领导人或部门工作照、会议类、楼堂馆所类等照片多,事件类少。照片未注明内容发生的时间,有的照片文字说明过于笼统,例如,“道路绿化”、“陇上神泉”、“地膜粮食”、“喜获丰收”、“蔬菜种植”、“县城一角”;个别照片文献价值丕高,滥竿充数,例如,“某某宾馆餐厅”、“学生上课”、“医院手术室”等;有的属艺术照,不写实,无史料价值;个别照片的说明与正文相矛盾,所有这些必须在考证鉴别的情况下加以选择。照片的要素一定要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
编写资料长编。这是收集资料阶段最后一道工序。所谓
资料长编就是在写定著作之前,搜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
成的初步稿本,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筛选,核实后,按
年鉴条目分类,以时为序,系统编排资料,并一一注明每条
资料的来源和出处。它不是一般的资料汇编,而是按照篇目
要求,将入书资料逐一有序定位,对号入座。所以,资料长
编实际就是年鉴的雏型,亦称“底稿”。编写资料,是对资
料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和检查验收,既完善了资料,又消化了
资料;有了资料长编,撰写时就不用边写边找原始资料,提
高撰写效率;编写资料长编,有利于年鉴的总篆、审查、修
改和出版。编写资料长编按条目将资料对号入座,才能看出
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备和翔实,资料不足及时补救。检查出是
否缺项,是否断线;梳理加工资料,消化反刍,使死资料变成活资料。资料经过粗梳分类,精梳编排,归纳加工,概括
记述等步骤形成长编后再动手编撰入书,就会水到渠成。搞
好资料长编,也就完成了年鉴编写的一半任务。
年鉴质量的优劣,最终取决于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
科学系统。这就要求编写年鉴之前,考证鉴别全部资料,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人物、事件、重要数据等形成书面材料
后,反馈部门、单位或当事人,征求意见,再补充修改资料
歧义的资料,应通过多种方法加以考证。口碑传说资料,
特别慎用,尽可能核实,确保准确可靠。基本资料要求丰富
精炼,背景资料不能缺,考证资料可并存。
地方综合年鉴条目编写
基本方法和需要注意把握的一些问题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处长 王文生
条目是年鉴的基本单元和主要表现形式。条目的选题是
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平衡等等,
直接关系到年鉴的质量。对于地方综合年鉴(以下可称年鉴)
来说,因其记述内容的综合性、信息量的庞大性,掌握条目
编写的基本方法就至关重要。我们在判定一部年鉴质量水平
的高低时,除看篇目大纲设计是否科学外,最重要的就是看
条目选题方向是否准确、条目设置和数量是否合理、条目记
述内容是否翔实、新颖、得当。
一、掌控条目选题的基本原则
编写年鉴条目,离不开题材。选择题材必须突出其社会
价值和资料价值这个基本原则。为什么这么讲呢?
1.从年鉴的定义和定位去看
从记述的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上分,年鉴分为地方综合
年鉴、行业年鉴、部门年鉴和专业年鉴等。年鉴的作用和属
性是什么?年鉴作为一种舶来品,从英国传入中国后(现存
最早的地方综合年鉴是1854年的《上海年鉴》,全英文版;
甘肃省最早的地方综合年鉴是1986年的《天水年鉴》),经
过160多年的逐渐演变,与他原来的生活百科全书的模式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了浓厚的中国特色。但无论
怎么变,年鉴作为工具书的基本功能没变,甚至更加强大。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对年鉴的定义是:一种
汇集年度重要时事、这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
具拉(工具书);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对地
方综合年鉴的定义是: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年鉴既然是工具书,他的条目选题就必须由反映对象的
社会价值和资料价值去决定,就要按照读者的资料需求和查
找、检索习惯去选题,尽量选择读者普遍关注和查检率相对
较高的题材去设目。
全国编纂的各种地方综合年鉴,不论是汇集年度重要时
事、文献和统计资料,还是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等方面情况,都表明了年鉴是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活动为
反映对象,因此,条目的选题就必须集中体现社会价值和资
料价值,才能发挥应有服务功能。
2.从年鉴的编慕管理和组织方式去看
《地方志工作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中明确规
定: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
领导,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
志工作并履行相关职责。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了组织
编繁地方综合年鉴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是一种政府行
为,是一项法定任务。一部年鉴,无论从创意策划、框架设
计,到约稿组稿、修改整合,还是审读审查、出版印刷,都
是一项具体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用行政手段调集人力、物
力和财力来众手成鉴,是中国年鉴编集的特色之一。既然是
通过社会协作实施的编纂活动,其成果就要有社会价值,作
为内容主体的条目选题,就必须把突出社会价值作为重点。
3.从年鉴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去看
年鉴年鉴,一年一鉴,且按年度连续、公开出版。从时
间上说,具有强烈的年度限制性;从空间上说,具有特定的
地域制约性;从内容上说,具有浓厚的官书性;从服务面上
说,具有一定的社会广泛性。在这四者基础上,满足读者利
用年鉴查找信息资料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年鉴条目选题时,
应选收读者感兴趣、有需要并具有社会意义和资料价值的题
材,切实发挥年鉴社会价值的最大作用。同时,不能追求面
面俱到,更不能为了区搞平衡和照顾,把年鉴当成一个大杂
烩式的平台,去刊载一些与年鉴根本搭不上边的风味小吃、
电话号码、公交线路、姓氏考究、诗歌、散文、小说、摄影、
书法、书画、研讨文章等等资料。
二、把好条目选题的重点、难点和亮点
年鉴条目编写,离不开三个点:重点、难点和亮点。一
部年鉴把好这三点,就成功了一半。
1.条目选题要把突出主体工作当做重点
做好年鉴条目的选题,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
重点把好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这两块主体内容。
所谓条目的基础信息,就是读者去查找年鉴对应类目和
词条时能够看到的基本情况和重要资料,他是读者进行信息
和数据比对,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基础信息在年鉴中的
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类的条目,以及其中的概况、
概览、综述等。
这里所说的“大事要闻”,不是指单独设置的大事记,
是指记述内容中以条目形式反映的年度重大事件和重要新
闻。大事要闻的“大”,必须具备影响大、分量大;“要”必
须具备重要、必要。大事要闻在年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动态信息这一部类中的记事条目(比如,【陇南号开通】,记
述2016年陇南号正式通车,结束了陇南不通火车的历史)。
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领导机关关注的难点,人民群众街
谈巷议的热点,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各项建设中呈现
出的亮点,以及重大成就、重要进展、重要经验、重要人物、
重要成果、重大奖励、重大事件等等,都是条目选题选材方
向上的重点。
归纳起来,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分别包涵:各部门、各
行业和所辖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年度内取得实效或阶段性
成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变革;重要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
成就;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和突出问题;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有较高知名度的事物和社会热门话题等等。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的许多年鉴在选题的关注
点、侧重点和记述内容的篇幅上,也逐步发生变化和转移,
开始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民生方面的记述分量。这一点,很
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许多出版的年鉴,条目编写的重点没有很好把握,
经常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月常事务信息多,年度发展动
态信息少;部门政绩信息多,社会需求的公共信息少;零乱
琐碎信息多,系统完整的公共信息少。“中央八项规定”第
六项规定: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
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
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中央八项规定都明确中
央领导人的报道要压缩字数,我们的不少年鉴却往往把大量
笔墨放在了各级领导的出席活动、签订仪式、讲话、调研上,
这与中央的要求不符,也与年鉴本来承担的功能不相符。
2.选题时要善于找准和克服难点
选题的难点在哪里?我觉得难在从报送的资料中选准
选好合适的内容、定义好恰当准确的条目名称、用朴实简洁
的语言去记述这三个方面。
我们在条目选题和设置条目时,不能把报送的内容照单
全收,一定要精挑细选,找出和剔除不宜设置和记述的选题,
没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事不去设置条目。这方面主要包括内部事务和建设、经常性的学习活动、人事调动、人员培训、达
标晋级、行政后勤工作,反映机关内部的工作布置、做法步
骤、实施措施、经验总结,以及一些常规性的领导活动、不
好把握和驾驭的敏感问题等等。总之,没有社会实用价值的
公事、虚事、应酬事、经常事等等,都不宜去选题和设置条
且。
条目选题一定要注意文风,要避免工作总结式的选题,
去除工作总结式的条目设置。比如,某市年鉴“对外贸易”
这一类目中的条目是这样的:【抓好外经贸工作】【抓好项目
的跟踪落实】【抓好外贸出口工作】【抓好调研与制度建设工
作】。再比如某区年鉴的“法制”这一类目中的条目是:【严
格制定管理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管理】【严格行
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初步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的工作机制】【积极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推行行政机关
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和诉讼活动】。以上这些,从条目名称
的设置,到里面内容的具体记述,全部是工作总结式,这与
年鉴应有的朴实、简洁的文风是极其不相符的。
3.选题设条时要善于把握亮点
亮点是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集中表现,某些亮还具
有年度标志意义。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年鉴的年度性规定
它必须记录现实并为现实服务。通过反映亮点,才能突显年
鉴的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年鉴编纂要体现特色,是大家的
共识,更是追求目标,而亮点多数集中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年度特色,既有年度性,又有地方性。反映亮点,是突显地方
特色和年度特色的有效方法,更能提高车鉴的资料价值和件
鉴意义。完点、焦点和热门话题是年鉴必须去关注和记述重
要内容,是年鉴内容创新的重要来源。
比如,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而非公有
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在选题
和设置条目时,对非公经济要开始记述或加大记述比重。对
此,《甘肃年鉴》曾对非公经济进行重点选题,专门以特载
的形式做过记述;比如,这几年网购和快递业务迅猛发展,
网购和快递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我们在年鉴中是
不是应该去关注和记述?在我们省、市、县三级年鉴中,对
此基本上没有专门选题,仅仅在“商贸流通”“交通邮电”
这两个分目或条目中,有所涉及或涉及很少,这就很有必要
单独设立分目或条目:“网购”“快递”,对网购和快递行业
进行记述,这肯定是特色内容,是创新模式;再比如,这几
年,甘肃省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陇南市2016年被国务院
扶贫办授予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荣誉称号,被称为“陇南模
式”,这就是亮点内容。今年《甘肃年鉴》(2017)就对此选
题,以专记的形式进行了记述。再比如,我们的文博会、农
博会、9月份的兰渝铁路全线开通等等,都是新鲜有物的好
题材,大家很有必要去关注和记述。
三、优化条目结构和数量
条目从篇幅大小上分,有小条目、中条目、大条目、特大条目;从内容范围上分,有单一性条目、综合性条目;从
变动与否上分,有稳定性条目、动态性条目;从读者对象上
分,有外向性条目、内向性条目。条目结构是以上各种条目
类型的组合。在年鉴的框架结构中,是一个分目统领一组条
目,从而构成不同的条目结构。一个部门、行业和地方的发
展变化,就是通过这样一组一组的条目来展现和记述的。
1.合理把控条目结构
从条目结构的变化属性上来说,年鉴的条目有稳定性条
目和动态性条目。稳定性条目是指连续多年设立、主题(条
头)不变、内容逐年更新的条目。主要包括概况、概览、综
述等条目,反映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主体业务的
条目等。稳定性条目是一部年鉴基础信息的主要裁体,更是
一部年鉴为便于读者查找资料时能够逐年对比的重要条件。
《中国地方志》杂志在2016年第9期中,刊登了一篇
长篇研究论文《从部分地方综合年鉴在中国知网的引证情况
看年鉴编繁工作》,文章对全国46个省级(含副省级)地方综
合年鉴编纂工作进行了科学地分析论证。从文中数据对比可
以看出,《甘肃年鉴》的被引证总卷次、引证文献数量、引
证文献中硕博论文数量等十几个数据指标,在46个省级(副
省级)地方综合年鉴中名利前茅,不少数据位列第一。最主
要的成功经验就是能够长期保持部分固定条目,并适时变换
动态条目,便于读者查找资料时能够逐年对比和借鉴。
比如人民法院,可以固定下来的条目有:【刑事审判】【经济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案件执行】等,这些都
是部门的主体工作和业务;比如,市(州)县(市、区)概况,可以固定下来的条目有:【农业农村经济】【工业经济或工业与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交通邮电】【商贸流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社会事业】【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等,这些都是反映的各地最主要基本情况。
动态性条目,顾名思义就是年度动态性内容,也就是前
面所说的亮点、热点话题。《第五年鉴编集出版质量评比方
案》中是这样要求的:动态性条目要题材新颖引人,主题鲜
活生动。比如,《甘肃年鉴》(2017),【陇南市结束不通火车
历史】【陈发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寻找甘肃最美家
庭】,比如《广州年鉴》(2013),【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
【南沙晋升国家级新区】。这些条目主题突出鲜明,事件新
颖鲜活,吸引读者阅读。
固定性条目便于资料的查找对比,动态性条目新颖引
人。要达到一部水平较高的年鉴标准,二者不可或缺。从条
目结构的摆布上来讲,最理想的条目组合是:稳定性条且和
动态性条目的比例是7:3。
2.不收内向性条目
内向性条目就是以内部读者为主要对象而设立的条目。
比如不少年鉴中记述各部门时,设置出现这样一些条目:【知
识竞赛】【主题演讲】【政治学习】【机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教育】【机关事务】【财务工作】【档案工作】
建设等等。
这类条目的主要表现是:内容上具有浓厚部门性、宣传
性、事务性和总结性。年鉴到了读者手中,阅读时这类条目
不会被外界读者所重视,基本是本部门的内部人员去看。因
此,年鉴选题要从“内向性”向“外向性”转移,也就是要
突出前面讲过的反映主体业务的基础性条目。
编辑人员要按照读者对信息资料的关注程度考虑选题
设目,对报来的稿件进行编辑时,要在不伤材料主体的同时,
去虚存真,尽可能地去榨掉材料中的水分,只保留其中的骨
干内容和干货鲜货;要在保有固定条目的同时,择新选大,
尽量选收读者普遍关注、查找率相对较高的题材,将读者根
本不关心、不感兴趣、不会查考的题材排除出去。《甘肃年
鉴》(2017)就本着这个原则,上门列举的条目一律不收不
录,做了删除。
3.条目数量要平衡合理
一部质量较高的年鉴,在合理设置条目和条目数量摆布
方面,一定是在全书的内容结构上统筹考虑过的,做到条目
数量有大有小,既有所侧重,又合理科学(同一个版块中,
出现大批量题目、超大条目的现象,在我们已出的年鉴中是
比较常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记述的各部
门、各行业,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一定的比重,对处
于主体板块的部门、行业,条目数量可以适当倾斜,并只记其主体业务。如果为了各部门之间搞平衡,都是面面保到,
条目数量一样多,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年鉴一年比一年厚,
越来越庞大,既费时费力,又比例失衡,并且质量不一定商。
今年的《甘肃年鉴》(2017)在这方面做了努力,裁减条目
数量,坚持突出主业。有的单位甚至只保留三、四个条目,
做到能够体现业务主体即可,尽可能做到瘦身减幅。
要做到瘦身减幅,就要不记或少记非主体业务。非主体
业务一般有哪些?如:机关内部建设、计划生育、生活福利、
财务工作、文体活动、歌咏比赛、摄影展览、书画展览、作
风建设、纪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活动、联村联户、
精准扶贫等等,也包括前面讲条目选题时,谈到和列举出的
一些内容。
四、准确记述选取条目的内容
规范、齐全、完整,是记述条目内容最重要的要素,也
是一部年鉴内容资料性是否强大的标志。全国年鉴评奖时,
这是评奖环节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第五届年鉴编集出
版质量评比方案》中就要求:内容要素规范统一,条目内容
要素齐全,核心资料比较完整。
设置的条目具有比较规范的内容要素,可以保证和满足
读者查找资料时,具备横向和纵向的可比功能。条目类型不
同,内容要素会有所不同。我们不少年鉴是全书篇幅庞大,
但落实到具体的一些条目内容土,又往往要素不全、记述不
足。
1. 要坚持分类别去记述和规范条目内容
条目从类别上来说,又可以分为概况概述和记事两大
类,记事类可分为会议、工程、科研、亮点事件等等。
一般来说,概况、综述类条目的内容要素包涵:基本情
况、完成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生产经营情况等,这种情况
在记述工业、行业、企业和各地域时经常遇到。记述工业、
行业、企业概况时,他的主要指标一般是:规模以上工业总
产值、增加值,进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主要
产品产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行业内企业数、从业人员数、
资产总额、生产经营、业务发展等;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主要
指标包括:土地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
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外贸出口额,实
际利用外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等。
记事条目的内容要素一般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起
因、发展和结果。这种情况在记述大事记、会议性内容和记
述一些亮点内容时使用较多。此类条目在记述时要把握注意
的是:
重大事件类条目(重大活动),着重记述的是时间、地
点、名称、举办单位、主要参加者、内容、结果。不罗列出
席人员、抄录领导讲话和偏重气氛描写等。
会议类条目,着重记述的是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
(承)办单位、主要内容和效果等。着重记述会议的重大决
定,如新政策、新方案等。不记述会议的进程和场景气氛,
不罗列出席的领导人名单、领导接见,不大量抄录领导人讲
话等。
科研成果条目,着重记述的是成果名称、完成单位或个
人、完成时间、成果价值、获奖等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等。重点突出成果的“新”及其价值。不对研制的意义和应
用范围等进行渲染性描述。
工程类条目,着重记述的是工程名称、地点、时间(包
括开工、竣工)、规模、投资、质量水平或达到的标准(不
作自我评价,要有依据),承建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记述开工或竣工典礼场面、领导人讲话。
总之,记事类条目一定要紧扣题目,把握和突出内容重
点,既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缺事少项。各地报送的甘肃年
鉴资料,在记述“城乡建设”时,没有精鉴筛选,具体又繁
琐。我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大家看是不是这样:改了几个户,
修了几米路;种了几棵花,栽了几棵树;修了几根了棱,装
了几盏灯;通了多少气,拆了多少牌;修了几条酒,配了几
台车。另外,在记述重要会议时,更不能只是罗列了一串领
导人的姓名,谁主持会议,谁出席会议,谁列席会议,会议
总计多少人参加,然后就算记述完了。以上现象,在我们不
少年鉴中还是存在的,甚至有的比较突出。
2.要按年鉴编写的体例规范去记述条目内容
年鉴编纂和志书相比,虽然在记述方法上,相对要自由
一些,他还是必须要遵守体例和规范,不是想怎么记述就怎
么记述,对此,《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有详细要求,
大家可以去查阅。
要有统一的设条标准和选材原则,选题选材必须有统一
的时间、空间界定。年鉴不是志书,记述的是本年度的内容,
不存在某一事件的上溯和下沿,更不存在越过地域去记述相
关的人和事。如,如何记述兰白经济圈、天水一关中经济圈
时,我们的一些年鉴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合理把握。
要统一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不能文白夹杂。汉字使用
应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严格使用规范汉字,
不要随意简化或生造汉字,一般也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
字用法》有关规定。使用计量单位统一执行1984年2月国
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所有“公字
号”单位都应该停止使用,也不使用市制单位,如尺、寸
担、斤、两、钱、亩等。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们在
对粮食、耕地等记述时,还是习惯采用吨、公斤和亩来计量。
但不论用什么,全书必须统一。
全鉴中各种名词、名称要清楚明了,要统一规范。比如,
我们的一些年鉴条目或内容中出现:“确保三个机制”“三考工作”“三电专项斗争”“四防建设”“三点四面战略”“543
工程”“1111122项目”等等。
记述内容和表述时间时不使用模糊不清的代词和说法。
如,“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目前”“截至目前”“目前进
展良好”“预计产值可能达到1360万元”“累计约”“将近”
“差不多”“据说”等等,这类情况在我们不少年鉴中还是
屡屡出现的,与年鉴作为工具书和官书的严肃性是严重不相
符的。
3.要规范和善用图、表
年鉴作为工具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事实和数据
说话。图、表具有简明、直观、醒目等特点,十分便于读者
作横向、纵向对比。保持主要指标数据的连续反映,便于读
者使用,还可美化版面。年鉴文稿尤其是经济部门、市(州)、
县(市、区)部分,应增加图、表使用数量。我们的大部分
年鉴在使用表格、示意图方面,还远远不够。另外,使用统
计表格,按照印刷出版规定,必须使用开口表。
五、克服条目编写过程中常见问题
我们全省的年鉴编辑工作发展到现在,质量在逐步提
高,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但我们不能满足和局限于编没编的
低标准,从实际操作和更高的质量要求来看,在条目编写过
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甚至一些问题还比较严重。
为了更好的分类说明和探讨交流,下面讲的一些常见问题,
会和前面讲的有所交叉重复。
(一)数据引用不统一、模糊不清
1.重要数据不统一
年鉴作为一部年度资料性工具书,其收录数据的准确与
否至关重要。在一部年鉴中,同一事物在不同地方的记述中,
如果出现几个不同的数据,就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和不解,到
底哪个数据是对的?已哪个数据为准?甚至会进一步对此
本年鉴的权威性、严肃性产生怀疑。而存在的此类问题,无
论是从报来的稿件中来看,还是一些已经出版的地方综合年
鉴来看,还是比较多的。以某县出版的年鉴为例,在“国民
经济”栏目“农业”中的记述是:“全年粮食总产量1.54亿
公斤,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夏粮总产量4.21万吨,增
长6.76%;秋粮总产量11.19万吨,增长1.47%。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66.57万亩,比上年下降0.29%。”而在“经济”栏
目“农业经济概述”和“种植业”中又出现这样的记述:“粮
食总产量15.43万吨,较上年增长3%。”“夏粮总产达3997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3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01万
亩。”再以此部年鉴为例,“国民经济”栏目“商贸、旅游”
中记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而在“商贸
流通”栏目中的记述就成了“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2亿元。”以上到底哪个数据是正确的?甚至有的数据相
差比较大。那么对读者而言,年鉴作为一部“官书”的权威
性和严肃性就会大打折扣。
关于年鉴中的数据来源一般来说有两个:一个是各行业单位报来的材料,一个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因为统计口径和方式的不同,同一个事物可能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数据,甚至差距较大。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该如何处理?在前几年的调研中,针对发现的此类问题提出疑义时,编辑人员的说法是“为了保持原稿的真实性”。对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托词,甚至是推卸责任。编辑人员的作用就是去发现问题和规范统一。从全国各地、全省各地编纂年鉴的实践经验来看,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中的数据为准,还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就是说,如果出现两种数据,要采取一个标准数据,全部以统计口径的数据为准。
2.引用数据的年限和具体数字模糊不清
从这几年《甘肃年鉴》组稿过程中的供稿情况,和一些
地方已经出版的年鉴来看,引用数据的年限和具体数字模糊
不清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年鉴作为
工具书、官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某县的稿件为例:“几年来累计引进各类项目70项,总投资53.36亿元,开工67项,落实到位资金35.28亿元。”再比如某县出版的年鉴:“截至年底累计的170个项目中,166个已完成,完成投资4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50.2亿元的97%。”以上记述中的数字,是哪几年的累计数字?几组数据又是哪一年的?本年度的数据又是哪些呢?让编辑人员一头雾水,编辑时无从下手。我们已出版部分年鉴中也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同样让读者无法分清记载数据的年限和本年度的确切数据,就更谈不到什么去查找和利用资料了。
年鉴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一种工具书,他所记载的数据
必须是能准确反应本年度某个方面增减盈亏的数据,突出的
是年度性,而不是几年来累计数据的总和。因此,我们在编
写条目内容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数据的年度性,除特殊
情况下需要的累计数据,一定要清楚表述本年度的准确数据,
切勿引起歧义或混淆。
3.小数点后数字的保留
关于引用数据的引用,最后说一下数据小数点后保留几
位的问题。数字在四舍五入的情况下,原则上小数点后一般
保留两位。但涉及特殊情况,可以保留多位,比如涉及到安
全生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大气环保数据等。
(二)计量单位名称混乱
我们不少年鉴在“公里”与“千米”,“公斤”与“千克”
等计量单位时比较混乱,交叉使用,不规范,不统一。以已
出版的某市年鉴为例,在“综述“中的记述是“南北长***公
里,东西宽***公里。”而在“交通“中又出现“铺设道路197.3
千米。”对于长度的表述,前后出现两个计量单位。《国务院
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计程单位
名称、符号的运用,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土地、耕地、本
地单位面积的量词,一律使用“平方公里”、“公顷”、“平方
米”等;长度单位,一律使用“千米”、“米”、“厘米”等;
重量单位,一律使用“吨”、“千克”、“克”等;容量单位,一律使用“升”:电能单位一律使用“千瓦时”。杜绝使用“立
升”、“加仑”、“度”等非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用中文书
写。对此,《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甘肃年鉴>编辑
规范》都有明确规定。
当然,因为行文习惯,全国很多已出版的年鉴,还是继
续使用“公里”、“公斤”等等一些计量单位和名称,但对同
一部年鉴来说,我们还是要保持前后一致,使用同一个计量
单位和标准。2012年1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印
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集出版规定(试行)》中第三十三条
明确规定:“年鉴使用规范、统一的简称和缩略语,名称、
时间、地点、事实、数据、计量单位、术语等的表述前后要
一致。”再以前面某县年鉴关于数据不统一时的文字为例:
“全年粮食总产量1.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86%。其中,
夏粮总产量4.21万吨,增长6.76%;秋粮总产量11.19万吨,
增长1.4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57万亩,比上年下降
0.29%。”“粮食总产量15.43万吨,较上年增长3%。”“夏粮
总产达399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35%。”不仅数据不一致,
相差较大,就是对同一事物的表述,也一会儿使用“万吨”、
一会儿使用“万公斤”,很不严肃,与上面所说的中国地方
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
行)》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明显违背。
(三)涉密内容把关不严
图书出版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关口,即:政治关、学术关、艺术关。保密问题作为政治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逾越
的红线和高压线。我们的编辑人员在条目内容的编辑过程
中,单位在出版前的审读、审核时,必须高度重视。对“军
事”、“法制”(政法)等可能会出现的涉密内容要严格把关
和反复审查,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以某县年鉴为例,在“军事”栏目中关于武装部的记述是:“2010年,设部长、政治委员、副部长各一人,下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编制6人。”“政法”栏目中关于公安的一段记述是:“强化情报信息、重点人防控和秘密力量建设工作。”“国保及反邪教部门共向市公安局上报情报信息66条。”“设立情报信息室,专职负责大情报系统的建设、维护和应用工作。”“调查在**县活动的香港****公司、美国**协会、世界*会3个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再比如有的报送稿中出现,“在重点寺庙、重要阵地建立特情人员5名,然后怎么样。”等等。这些记述全部涉密,更为严重的是对国家安全保卫的一些内容,直接涉及到人数、对象、目标和手段。2012年9月中国出版协会年鉴委员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了一次“全国省级年鉴培训班”,在授课过程中,年鉴委员会就专门强调了年鉴的保密问题,全国有的年鉴已经在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了。我们的各级年鉴所需要的内容,虽然是各单位上报的,但编辑入员和年鉴的主编,在保密意识上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要严格把好审查关,防止触到“高压线”(编辑人员不是简单的把各单位报送的稿件进行排列组合和模板式填充,而是要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真正发挥“编”和“辑”的作用;太原培训班时北京市朝阳区做经验介绍时关于原文照搬引起的讨论)。
那么,哪些内容属于保密范围?关于这方面,《中华人
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等有一系
列法律和条文规定。县体来说保密范围有九大类:1.国家重
大事务的重大决策、党的文献和档案中的秘密事项。2.国家
政权的巩固和防御能力,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
事项。3.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秘密事项。4.国家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外教、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国家外交政策和对外宣传工作中的秘密事项。5.国家重要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国家秘密的措施和国家领导人、外国要员的安全的秘密事
项。6.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统
计资料和数据,尖端科技、科技成果及资料,测绘和地图等
方面的秘密事项。7.保障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
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8.其他各部门
各行业中不应公开的重大事项,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
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9.出版单位把握不准是否属于
秘密问题,未经报批的事项。
总之,我们年鉴编辑人员和供稿人员,在涉及军事(武
警)、国家安全部门、公安(含安保)、法院、检察院等重要
部门以及人防工程、国家物资储备等一些内容和数据,一定严格把关、反复审查。对于确因需要但可能会涉密的内容,
可按照《新闻出版保密规定》中第9条规定,采取“删节、
改编、隐去”等方法。或者干脆避开,宁可项目内容缺失,
绝不踏入红线。
(四)特殊、敏感的问题记述不当
地方综合年鉴需要全面反映和记述本地区政治、经济、
社会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除正常的记述外,有时不可
避免的会需要记述一些特殊问题和敏感问题。哪方面的内容
算年鉴记述中的特殊、敏感问题呢?以某县年鉴为例,在“审
判工作”中有这样的记述:“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件**人,
其中判处死刑**人,20年以上**人,5年以上**人,5年以
下**人。”再以某市年鉴为例,在“刑事审判”中有这样的
记述:“判处死刑**人,无期徒刑**人,5年有期徒刑以上**
人。一审分别判处故意杀人犯***(、故意杀人、抢劫犯**、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使用真实姓名)。再以某年
鉴中“审判”中记述的案件为例,“***村***强奸本村幼女
***,影响恶劣,民债极大,判处**有期徒刑20年。”(使
用真实姓名)。以上记述涉及死刑人数、罪犯真实姓名,甚
至受害人什么村什么名字,这些特殊案例,在编辑过程中均
需要做隐去死刑数字、罪犯姓名,至于强奸案受害人的地址、
姓名就更不应该记述了。年鉴需要尊重历史和真实记载,但
还做任何技术处理,显然是不可取的。遇到这些特殊案例怎
么办?一是文字能简不详,隐去真实姓名。二是除必须记载之外,其它的不予记述和收录。
另外,在记述民族、宗教范磷的内容时,编辑人员不仅
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民族、宗教政
策方面的知识,一定从民族团结的角度,编排和审阅有关稿
件,力求不造成后果和影响。如某单位曾经在给《甘肃年整》
报送的稿件中有对寺院管理采取什么什么技术手段和办法
等等,某民族学校报送的稿件中曾出现对民族学生的管理
中,安插什么组织采取什么手段等等。在编辑过程中,我们
对此敏感事例全部取舍不用。
(五)基础信息缺门漏项情况较多
这几年,通过编辑《甘肃年鉴》时各市州县区的供稿,
结合看到的一些各地已经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我们发现,
无论是报送的稿件,还是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基础信息中
缺门漏项的情况十分严重。有的年鉴在基础信息方面,“地
理”“环境”“资源”“物产”“气候”“水文”“民族”等方面,
往往缺此少彼,这对年鉴应该包涵的基本信息而言,明显存
在缺憾。再如某市已出版的年鉴,在“概览”内容有“地理
位置”、“地势气候”、“历史沿革”、“政区人口”以及国民经
济发展情况,“资源、物产”、“河流、水文”、“民族、宗教”
等等其他重要信息再无记述,存在着明显缺项,导致记述的
要素和信息严重不足。
对地方综合年鉴必须反映的内容来讲,基础信息是第一
要务,是读者首看必看的内容。有了市州县区概览,读者一看,马上就会基本掌握一个地区的大致情况。也就是说,地
方综合年鉴的基础信息首先是本地区的概览。那么在概览中
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建置沿革、行政区划、政区位置、抽
理地势、环境、气候、水文、资源、物产、民族、人口、语
言、宗教以及年度国民经济相关数据等等。
志书篇目设置与彰显特色
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县志指导处处长 石为怀
一、篇目设置在志书编纂中的作用和原则
(一)作用
篇目,简单地讲,就是志书的框架结构,各篇章节的标题。目录。也称纲目、纲要、志目和类目。篇,指构成一部志书的各大部类,亦称专业分志。目,指构成一部志书每大部类中的各小部类,即专业分志下的章、节、目的层次。
首先,可避免盲目性、片面性。
其次,有利于分工协作,统一管理。
第三,体现志书体例。
(二)原则
篇目设计,必须根据方志体例的要求,坚持从本地区、
行业(专业)的实际出发,反映时代特点、地方本部门、
特点、专业特点。
1.横分门类,以类相从
就是把一地一方的内容,分别纳入各个部类、各个专业
志,按篇、章、节、目排列,从广度上反映一地、一个部门。
一个行业(专业)的全貌。
2.横不缺项,纵不断线
志书横跨百科,纵述历史。它记载的是一地一个行业(专业)之全貌,举凡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无
一不在志书之内,缺一项就不成为方志。
纵不断线,这是志书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方志乃“一
方之全书”,又为“一方之全史”,横向看,反映一地一方
之全统:纵向看,反映各行各业兴衰起伏的历史发展脉络。
因此,方志缺项、断线都会影响志书的质量。
3.反映时代特点
4.反映地方特点
二、合格篇目的基本标准
合格的志书篇目,一般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分类科学
2.门类齐全
3.布局合理
4.领属得当
5.标题简洁,明晰准确
三、制定篇目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形成以指导搜集材料的资料收集提纲
第二阶段,形成以指导编写初稿的篇目
第三阶段,形成用以指导总篆的篇目
第四阶段,评审修改篇目第五阶段,形成作为志书目录的篇目
四、篇目的基本框架
1.关于框架
在结构上各级各类志书普遍为章节体,少数为纲目体。
地、市、县志书在分编上,有的是大编,有的是中编,有的
是小编。所谓大编,即大事记、概述、自然、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人物等。所谓中编,就是将经济再分为农业、
工业、交通、商业、财政金融、城乡建设、经济管理等;将
政治再分为政党、政权、政协、政务、政法、军事等。所谓
小编,就是以市县各部门为编。
志书的基本篇目框架一般分三大部分:卷首、专志、附
录,以专志为主体。
卷首:地图、彩图、序言、凡例、概述(总述)。
专志:地理(自然环境、资源)、建置(机构沿革)、经
济各卷(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业与服务业、交通运
输、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税收、金融、保险、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信息业、经济管理等)、政治各卷(政权、党派、
政协、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军事、司法、人事等)、科教
文各卷(科技、教育、文化文物、卫生、体育、电视广播、
地方志、档案等)、社会各卷(人口、计划生育、民政、扶
贫助残、劳动保障、民族、宗教、民俗、方言、旅游等)、
人物、大事记(也可置于卷首)等。
附录:文献、专记、提供资料及初稿的名单等。
编后记
2.几种篇目类型的比较
目前,篇目设计有大编、中编和小编三种。如果采用大
编体,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大部类能使人清楚
地感到几大宏观方面的统属关系,但最大的弊端是,由于一
般都是用卷、编或篇(以下统称为篇)标以次序,实实在在
占据一个层次,而志书一般主要框架大都设三个层次比较适
宜,表现为篇、章、节。
采用中编体,会比大编体细致,此法从某些方面可以对
一些事物进行合理分类,但最大的弊端是无法在每部分都找
到科学的分类标准,不能完全做到对纵横交错的事物合理分
类,有可能削足适履地将很多事物人为地凑在一起,从而使
志书从篇目在事物归属上就显得不伦不类。
采用小编体,能使各类事物得到客观充分的反映,避免
大编和中编体的弊端,但面对繁多的事物,统统采用平行单
列的方法,其弊端是没有对事物的主次、轻重、大小加以区
别,所以难以全面准确地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地位和作用,表现出对一些事物不恰当地降低或抬高。
五、篇目设置要突出特色
(一)什么是时代特色、地方特色
地方志的时代特点,又称时代性,或称现代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之一。主要是指志书在所要记述的断限内,所
要反映的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重点内容。
地方志的地方特色,又称地方性,是地方志首要的基本
特征。地方特色是本地与其他地方相比较而产生的。
(二)彰显特色的必要性
1.是方志体例创新的需要
2.是深化志书内容的需要
3.是丰富内容的需要
4.是二轮续志的需要
(三)如何彰显特色
1.关于时代特色
(1)时代特色的体现
A.体现在指导思想上
B.体现在志书的记述内容上
C.体现在编纂重点上
D.体现在框架结构上
E.体现在语言文风方面
F.体现在志书的编辑工艺和出版方面
(四)彰显时代特色的方法
一是记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映时代的主旋律
二是记述改革开放,反映全社会发生的变化
三是记述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A.改革开放内容体现在篇目设置上
集中记述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分散设置
B.改革开放内容在具体的记述上
谋篇策划突出法
专章、专节突出法
标题形象突出法
C.彰显时代特色要解决好几个不足
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
重成绩轻失误的不足
D.切点不准交叉重复的不足
关于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的体现
篇目中体现特色
专志中突出特色
大事记中反映特色
概述中点明特色
(五)突出地方特色的具体做法
A.总体展示法
B.直接揭示法C.提前详记法
D.增设类目法
E.浓墨重彩法
F.图文并茂法
G.扬长揭短法
H.同中求异法
J.升格法
六、篇目设置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创新首先是以继承为基础的,志书篇目的确定和取舍,
应从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既要继承旧志的
优良传统形式,更应有所创新增益。
2.门类齐全内容完整的问题
一是所列事物内容要完整,不能缺要项
二是逻辑关系要严谨
3.科学性的问题
一是分类的科学性
二是门类排列的科学性
三是篇目标题的科学性
分类标准统一的问题
篇目设置要按照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进
行划分,不受行政隶属关系局限,以事物的性质选用合理的分类标准,拟订篇目。在一个分志、一个分篇、一个类目中,
用尽量少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尽量减少和避免交又重复情
况的出现。
5、标题要符合规范的问题
地方志资料收集与资料长编的操作方法
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贺红梅
引言
当前,正值全省二轮修志工作全面进入加快编纂进度,
修志成果集中显现的关键时期,提高志书编纂质量成为当前
工作的重中之重。李铁映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
话时指出,“要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一切工作都以出精品作为篡修志书的基本精神.……只有具
有科学性、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名志’、‘佳志’才能流
芳百世,为后人所借鉴,为当代人资政。”陈奎元在全国地
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上讲话时也明确指出,“确保志书质
量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多出良志佳志,这是修
志工作的百年大计。”志书作是传世之作,筑牢“质量第一”
的思想,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精益求精,高标准、
严要求,力求出佳志、名志是摆在每一个方志工作者面前的
课题。资料工作是编修志书的基础,有了丰富详实、真实可
靠的资料,才能有效保证二轮志书质量,才能编写出经得起
历史考验的精品佳志。
一、志书资料的收集
(一)资料的作用:
1.资料是志书编纂的基础。
综修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地方志是一种独具
中国特色的文本,是资料性的著述,是以客观可信的资料为
研究对象,进而编寡成书而流传于后世的。“新编地方志不同于一般的志书,不是一家之言,不是史家的专著,不是资料汇编、资料大全,也不是百科全书,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
《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因此,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是志书最本质的特征。
2.资料是衡量志书质量的重要标准。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是:“观
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
一是资料要真实、准确。资料经过鉴别、考证、核实,
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有歧义但不可或缺的资料,多说并存;
二是资料要全面、系统。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资
料连贯、系统,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
齐备;三是资料要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注重使用原始资料。
3.志书的功能是靠资料去发挥。
志书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地方性、广泛性、实
用性等特性,都是要通过资料性去体现的。
一是志书的内容取决于资料。志书不能记述规律,也不
能表达观点,但要用资料来反映内容,反映规律、反映观点,
这是志书不同于其他体裁的最基本特征;
二是志书的地位靠资料确立。志书述、记、志、传、图、
表、录七种体裁形式的支撑点均为资料;
三是志书的体例由资料决定。形式服务于内容,没有内
容也就不需要形式,资料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志书体例
的创新与完善。
(二)资料的种类:
从形式上划分:
1.档案资料。
2.图像网络资料。
3.实物资料。
4.图片、图纸资料。
5.调查资料。
6.统计报告、统计报表。
7.活资料。
从形态上划分:1.文字资料(档案、图书报刊等)。
2.实物资料(文物、图片、碑刻等)。
3.口碑资料(回忆、采访、调查等)。
从内容上划分:
1.政治资料。
2.经济资料。
3.军事资料。
4.外交资料。
5.社会资料。
6.文教资料。
7.科技资料。
8.人物资料。
9.自然资料。
10.其他资料。
(三)收集资料的途径:
1.查阅档案。包括本单位自存档案和档案馆馆藏档案。
2.查阅书刊。包括记载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情况的
各种书籍和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的专业性期刊。
3.采访座谈。包括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所提供的资
料。
4.实地调查。掌握志书所需要的生动的、具体的第一手
资料。
5.问卷调查。包括信函征集,发布文告征集,印发调查
表、调查提纲征集等,发动知情者提供资料。
6.网络下载。利用互联网查阅各个网站的资料。
(四)资料的收集方法:
1.复印。
2.翻拍。
3.摘抄。
4.记录。
5.录音。
6.摄影。
7.录像。
(五)资料收集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收集资料要翔实齐全。
马克思说:“研究必须收集丰富的资料,分析它的不同
的发展形态,并探索出不同形态的内部联系,只有在完成这
种工作后,实际的运动才能够适当地叙述出来。”恩格斯也
说过:“即使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
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
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
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马克思主
义经典论述在理论上明确阐述了收集资料的艰巨性。
一是拓宽收集范围,要做到宏纤具备、巨细毕收;
二是对有价值的资料发掘要深;
三是方志资料必须详略有度;
2.资料搜集要细。
一是对于具有重要价值,又难以分类的综合性资料,或
者是非主流资料,准备作为参考和旁证使用的,应该全文复
制;
二是按一事一卡的原则将原始资料摘录或摘要;
三是在通过召开座谈会、单独采访、实地调查进行社会
调查时做好调查记。;
3.注意搜集电子文本资料。
一是从互联网上搜集资料。
以两类网站为主:
政府网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各承
编单位网站,以及各省级与市州政府网站发布的资料为准。
媒体网站应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发布的资料为准,省
级媒体应以省级党报发布的资料为准;
二是从电脑中搜集资料。以办公电脑储存的资料为准;
三是搜集政府网站(包括政府部门)中相同的资料。以层
级高的政府网站资料为准。
4.注意区别资料的性质。
一是搜集涉密资料必须得到批准,不得擅自查阅;
二是要严守保密纪律,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不得以任何方式外传;
三是严格遵守运用范围,凡是未解密的资料都不能进入
志书。
5.收集资料要实事求是。
做到:不唯书、不唯定、不唯上、不唯亲、不唯权,只
唯实。忠于事实,忠于真理,忠于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
是修志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
6.文字资料的收集重点注意九点。
一是要注意运用能彰明因果的资料;
二是要注意运用能反映事物发展过程兴衰起伏的资料;
三是要注意运用反映地方特色、事件特点的资料;
四是要注意运用能反映时代特色的资料;
五是要注意运用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新生事物的
资料;
六是要注意运用能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
义教育的资料;
七是要注意收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
点问题的资料;
八是合理利用年鉴资料;
九是开辟收集文献资料的新途径。
7.数据资料的收集要注意六点。
一是所用的数据全志统一;
二是表格中的数据上下左右要准确无误;
三是有误差的数据须校正准确;
四是统计数字,工业产量、产值、公路里程等以统计、
计划部门编制的统计年表为准。统计年表以外的数据从有关
文件、报刊、图书、规划、设计中摘录。选择个人记录的数
据,要注明数据来源;
五是注意用典型数据说明问题;
六是数据表格的表题、表号、项目、计量单位等须齐全。
7.人物资料的收集,无论是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
表,还是人物名录排列的人物,所用资料都必须有根有据,准
确无误。
(六)资料收集的要点:
1.按照志书编寡方案的要求完成资料收集工作。
2.志书篇目是收集资料的向导和框架。
3.资料收集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4.主编要保持与编辑人员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进度,
解决篇目与资料不符的问题。
(七)资料收集的步骤:
1.拟定搜集资料的提纲。
2.明确人员分工。
3.区别先后缓急。
工作步骤为七先七后:
一是先普查后细查;
二是先内查后外查;
三是先口碑后文献;
四是先文字后实录;
五是先古后今,先远后近;
六是先易后难;
七是先直接后间接。
二、资料的鉴别与整理
(一)资料的考证鉴别原则:
资料考证鉴别的原则是无证不信,言必有据。
1.不要在原始资料上任意涂改。
2.对于不完整的资料,如资料内容缺漏或引文不全,导
致意思上不完整,在确知其史实的情况下可进行增补。
3.考证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
4.遇到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要准确解释引用。
(二)资料考证鉴别的方法:
1.书证。
2.物证。
3.人证。
4.理证。
5.排比对证。
6.处理好矛盾资料。
(三)资料的整理保存:
1.编号登记。
一是资料卡、资料登记簿:内容包括登记流水号、资料
名称、资料类别、摘录人、摘录时间等,按搜集资料的起始
单元“目”,依收到资料卡的时间先后登记;
二是建立口碑资料采访记录单资料登记簿:内容包括登
记流水号、资料名称、资料类别、被采访人、采访人、采访
时间等,依收到资料卡的时间先后登记;
三是实地调查资料采访记录单资料登记簿:内容包括登
记流水号、资料名称、资料类别、被调查地、调查人、调查
时间等,依收到资料卡的时间先后登记;
四是建立原始资料登记簿:内容包括登记流水号、资料
名称、资料类别、提供人、收集人、收集时间等,按搜集资
料的起始单元,依收到资料卡的时间先后登记。
2.建卡归类。
一是在查阅原始资料时就直接将有用的资料摘录或摘
要抄入“资料卡”,事后无须再建卡;
二是全文复制的资料需要建卡,摘录或摘要有用的资料
抄入“资料卡”;
三是采访所得口碑资料和实地调查记录资料需要整理
建卡,摘录或摘要有用的资料抄入“资料卡”;
四是收集到的第一手原始资料需要进行建卡,摘录或摘要有用的资料抄入“资料卡”。
3.立卷保存:
分章立卷。资料立卷不能跨章,也就是一卷一章,不能数章一卷,一章资料过多则可立数卷。各卷资料在卷面附上本卷资料目录,内容包括登记流水号、资料名称(这两项与登记簿一致),编上分类顺序号。图照音像资料可按照文字资料类别归类,分别装订到相应的文字资料类别中,无需另行造册,以便使用。
三、资料长编的编写
(一)资料长编的作用:
1.有利于进一步熟悉、检查、考证和补充资料。
2.有利于志书篇目的修改完善。
3.有利于志稿的编纂。
4.有利于志稿的审查修改。
5.有利于保存更多的史料。
(二)资料长编的类型:
1.汇辑型:把原始资料(全文或摘录)有序连缀。
2.篆辑型:把原始资料加以整理、筛选、取舍、归并组
合,进行系统处理,使之成为完整、系统、准确、可靠的资料。
3.撰述型:在把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消化、
加工,采取撰述的方法编写,文后注资料出处。
(三)资料长编提纲细目的制定:
搜集资料提纲的拟定和方志篇目的设计,两者之间有联
系,也有区别。搜集资料的提纲,是在方志篇目的基础上拟
定的,不能脱离篇目另搞一套。志书篇目是一栋建筑大厦的
设计蓝图,搜集资料提纲则是所需建筑材料的采购清单。提
纲越细,目的越明确,资料就收集的越全,长编的编写就越顺手,质量也就越高。
一是可以作为我们收集资料的向导;
二是可以帮助总编进一步完善篇目。
(四)编写资料长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搞清楚资料长编与初稿的区别。
资料长编本身仍属资料,保持有资料的原始性,是以条
目的形式对资料进行排比整理,对篇幅一般不作限制,以便
尽量把资料保存下来;而志稿已经不是原始资料,是按志书
体例编纂而成的资料性文献,是以章节体的结构层次进行编
篆,篇幅在事先都有规定,不能无限制地扩大。
2.要搞清楚资料长编与原始资料的区别。
资料长编虽是资料,但已不是原始资料,而是系统化了的资料,是按志书的篇目层次和撰写顺序进行编排的资料,可以有用编者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考证资料;而原始资料则纯梓是摘录的资料,是以资料卡的形式出现的资料。
3.要搞清楚资料长编与资料汇编的区别。
资料汇编通常是以原始资料的原貌汇集在一起,一般是以一篇文章为单位,不分栏目,或大致分栏;资料长编则是按志书的篇目结构进行系统排列,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集而成的。
4.要注意资料长编记述要素的完整。
要从大量的资料里,提炼归纳出记述事物的基本要素。
5.要注意在资料长编中使用背景资料。
每一件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都有与其相关的政治
背景、社会背景,特别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复杂的历史
因果关系,因此一定要注意运用历史背景资料。
6.要尽量多地保留原始资料的内容。
由资料到资料长编的工作,不要大杀大砍,尽量保留原
始资料的内容,以便给分篡工作留有选择和使用资料的余地,
如果在由资料到资料长编的过程中,删掉的内容多了,很可
能失去一些有用的资料,会给分篆和总篡带来困难。
结束语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掌握翔实的资料是编写方志的基
础。资料准备是编纂方志工作重要的环节,贯穿于修志工作
的全过程。地方志资料工作任重而道远,即使阶段性工作,
又是连续不断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它不仅是每一轮编修地
方志的基础性工作,而且还是辅助领带决策,开展社科研究,进行地请咨询的重要保障。希望每一位资料工作者,以对历
史负责的态度,勇于承担重任,用我们的真诚和勤奋为后人
留下真实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