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民生实事  >  正文

卓尼“四项举措”实现发展与保护良性互促 苦干实干出实绩

发布者: 卓尼县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23-04-03 14:31:46浏览次数:

卓尼县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在分析研判区域发展实际、农牧产业现状、群众收入来源的基础上,以“五个万亩”产业培育行动推动种植业提质增效,以牦牛产业发展计划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千人千万”培训计划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着眼转型升级
推动农牧产业提质增效
卓尼县以工业思维谋划推动农牧业发展,在坚决守住粮食安全9.12万亩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剩余的30万亩耕地,部署开展以增加经济作物、提高单位产出为核心的“五个万亩”培育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食用菌、中藏药材、高原夏菜和青稞、油菜等产出更高、效益更好的农作物,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研所、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的合作交流,研发培育高原酥油蘑菇(黄菇),培育驯化柳兰、紫斑牡丹等新品种。“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成效初现,2022年仅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就实现1996万元的收入,带动群众480人,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2023年预计可实现总产值2.8亿元以上、净收益1.2亿元以上。
卓尼县突出原生态牦牛、藏羊产业,一手抓牛羊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手抓畜种提纯复壮,在县内依托国营种畜场,分片区组建良种繁育核心群,引进半血野牦牛、天祝白牦牛、阿万仓牦牛等优良畜种90余头,着力解决种群退化问题,为牦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抓实劳务培训
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
通过深入分析群众收入来源,针对群众劳务实用技能明显不足,劳务创收效益不高的实际,卓尼县在加强劳务输转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创新提出每年投资一千万元、培训一千人的“千人千万”培训计划,择优选定山东蓝翔、成都新东方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结合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在龙头企业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大棚内外开展实地观摩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切实增强劳务技能培训实效,去年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1050人,累计输转劳动力1.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3.56亿元。
坚持统筹兼顾
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卓尼县洮砚镇、藏巴哇镇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的9.05%,成为全县发展相对滞后、设施相对落后的区域,是区域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地方。针对这一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相对薄弱的现状,研究出台支持洮藏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渔业养殖、森林碳汇和观光旅游等生态产业,总投资65亿元的九甸峡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10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当中,项目建成后既能增加卓尼县财税来源,又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同时,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探索保护区生态价值有效实现路径,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签订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相关协议,依托大峪沟、洛克之路、百里洮河风情线等重点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开发保护区内外旅游资源,带动周边农牧家乐及餐饮住宿企业发展,农牧家乐平均年收入超12万元、1300多名从业人员年收入3.5万元以上。
压实各方责任
凝聚推动发展攻坚合力
卓尼县始终把人力资源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一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各记各的功、各算各的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做到严格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体系,在全县上下凝聚“一个拳头打天下”的工作合力,形成各尽其责、各负其责、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上,延续以往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明确县级领导牵头的5个工作专班和12个专责组,涵盖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管、管得好。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划定县级领导牵头包抓建设项目和责任分工,全过程加强督查督导,推动解决困难问题,有力有效促进项目建设。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考核机制”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产业发展压茬推进、高质高效。(记者 杨雪莲 石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