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五彩卓尼  >  卓尼旅游  >  民俗风情  >  正文

古朴实用的卓尼藏族民居

发布者: 卓尼县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17-12-15 23:30:00浏览次数:

    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莫过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在这些生存文化中,居住与吃饭、穿衣同等重要。民居不但要住人,而且承担着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等多种任务,它寄托着人们的幸福意识、人生希望和生命安全感。然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卓尼各地民居有也有一定的差别。

 

    苫子房是卓尼洮河南岸大峪沟、拉力沟民居主要的建筑风格,在卓尼藏族民居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苫子房跟汉族民居很接近,宽大而气派,是地道的木结构房屋。它的正房五间修筑在土台子上,左右两侧各有三间厢房,比正房稍低一些。正房的对面有同样间数的南房,南房正中间为大门,其余两侧用来圈养牲畜、储藏柴草农具。

 
  卓尼完冒一代藏区,到处可以看到一种外墙利用卵石、块石和土坯砌筑的房屋,这种房屋叫做碉房。碉房类似于小型楼房,室内有雕刻、插画,简朴而美观。这种碉房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外不见木、内不见土”。
 
  在半农半牧区见到的木土结构的楼房或土平房院落多呈不规则形,楼顶住人,楼底圈牲口,藏语称作“切木囊”,这是藏族民居与四四方方的汉族民居的最大差别之一。“切木囊”,内屋大多分为两大间,一间是锅灶,一间是住房,锅灶跟暖炕紧紧相连,“连锅炕”,只要一生火,既烧茶煮饭,又烧炕取暖,是名副其实的一举两得。
 
  在扎尕草原、沙冒沟草原美丽的夏天,牧区群众逐水草而放牧,帐房就成为牧民游牧的居室。卓尼藏族的帐房分为两类,一类是黑牛毛帐篷,它是用牛毛捻成粗毛线,土法织成毛毯状再拼缀在一起,质料结实,遮雨御寒性能好。有一种永久性的帐房,四周用草皮垒成短墙,或把晒干的牛粪饼沿帐篷垒成墙壁,既借以储干,又可以堵风。但不管是哪一种帐房,虽然很简单,但牧人心里却有着深深的情结。著名歌手腾格尔在《蒙古人》中唱道:“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深情的歌声,不知牵动了多少牧人的心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