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五彩卓尼  >  卓尼方志  >  地情史话  >  正文

服饰文化·北山服饰

发布者: 卓尼县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17-12-25 10:45:00浏览次数:

北山地区位于县境北部,因其地处西倾余脉北支与中支的群山环抱之中,所以统称此地为北山。其辖区包括恰盖、康多、完冒、杓哇四个乡,既耕种土地,获取必要的粮食、牧草和畜食,又放牧牛羊,获取肉、皮、毛及燃料等。由于大部分牧场海拔偏高,气候寒冷,夏秋多雨阴湿,冬春多风干燥,所以北山服饰以“卓巴”即游牧区服饰和半农半牧区服饰为主,同时她(他)们的服饰与其他“卓巴”游牧藏区和“戎玛卓”半农半牧藏区的服饰亦大同小异,仍以藏族传统的藏袍皮袄和袢袄为主。

一、      妇女服饰

头饰:未婚少女两鬂头发各梳三至四根碎辫子,碎辫子垂下后又和耳背的头发合编成一根辫子,在其辫子上佩戴长10厘米、宽6厘米的布条,藏语称“嘉伽”;布条上镶嵌四至五排碎珊瑚,然后将辫子折上去,在辫子下端坠以直径3厘米的银环,藏语称“阿隆” ;脑后头发梳编成一根辫子下垂于脑后、身后。

已婚妇女于头顶正中处分出一小撮头发,分成几股编成一根宽约5厘米的扁型粗辫,辫根处饰一颗白珊瑚或白色珠子(白珊瑚象征着家庭幸福,一切平安吉祥,故寡者则不饰白珊瑚),其余头发以前额正中为起始,每十几根头发为一组编成一根碎辫,绕头一周编梳完共约八十根以上,藏语称“卓果”头饰,汉语称“碎辫子”头饰。每根碎辫上附有一根黑丝线(由八根黑丝线股成)将碎辫连接,收拢后于背后拢聚固定在腿弯处的两个三角形发袋内(藏语称“嘉休吾”,意即发袋或辫套,是后背辫子上的装饰品),三角形发袋用各种银线绣成,其发袋上有用银子装饰的银饰品(藏语称“嘉卡”,即头发上的装饰品)两个,每个上面饰有珊瑚七至九颗,里面用竹板固定,其发袋下部坠有用黄铜制作的三角形坠子(藏语称“嘉谭”,意即将头发拉展),坠子两边各镶嵌珊瑚三颗,三角形尖顶部镶嵌珊瑚三颗。头顶的头发梳编成约3厘米宽的粗辫,辫梢用与辫子相同宽的黑布相接坠入发袋内,在粗辫梢部饰一直径20厘米左右的银盘,银盘上饰有花草等精美图案,中间镶嵌一颗珊瑚。老年妇女的发辫和中青年妇女的发辫相同,但比中青年妇女的较短,一般至臀部,其“嘉休吾”、“嘉卡”、“嘉谭”都比中青年妇女的简单,一般用铜代替银,用小珊瑚代替大珊瑚。

服饰:夏天穿黑色布料或绸缎袢袄,其下摆与脚踝相齐,腰系红色紧腰(腰带)。春季和秋季穿褐衫和毡衫,其下摆与脚踝相齐。毡衫用白羊毛擀制而成,即可取暖,又是防雨服。冬季穿用绵羊皮、山羊皮或牛犊皮制作的皮袄。绵羊皮袄下摆与脚踝相齐,山羊皮和牛犊皮袄其长度较绵羊皮袄短,多为劳动时穿着。皮袄在穿着时上提少许,使下摆与踝关节相齐,用腰带系于腰间,腰带有两种,一种宽约33厘米至50厘米,长4米至5米不等的红色绸子或布质腰带,系扣打在腰后,并留出33厘米到50厘米的结头,垂于臀部,在骑马或行走时表现出一种飘逸的美感;另一种为皮制腰带(藏语称“恰玛”,束扎在绸或布腰带之上,皮带上整齐地镶有数十颗银泡和珊瑚。皮袄后腰处折出两个褶皱,使皮袄从腰际至脚踝处在身后自然形成一种上窄下宽的梯形款式,它充分显示出妇女的形体美。袢袄和皮袄内穿高领斜开襟、有边饰的红、绿、蓝绸缎高领衬衫(藏语称“缀件”、)夹衫(藏族称“库多”),其特点是宽直裾、短身、长袖。袢袄和皮袄的领口、袖口及沿边饰以宽度不等的水獭皮、黑色条绒、红色绸缎、深蓝色或黑色绸缎等。老年妇女的皮袄领口多饰以大红或紫红色布边,皮袄下摆裹有毡条,在毡条上包裹黑布条。中青年妇女在右胯部位的皮带上佩戴银制(藏语称“隆高”意为装饰品)的胯饰,形状多为方形或圆形,图案精美,银制镂空浮雕纹样,中间镶嵌一颗较大的红色珊瑚,三颗小珊瑚。左胯腹部位的皮带上又佩挂有银制或黄铜制作的奶钩佩饰(藏语称“如占”,黄铜奶钩的边均用银子包裹并装饰),奶钩中间饰有大小不等的珊瑚四至五颗,奶钩下方向两边翘起的钩上各镶嵌一颗珊瑚。老年妇女大都佩戴铜制奶钩,无珊瑚等装饰,年龄再大者则不佩戴。其胸前佩戴圆形或方形佛阁(藏语称“尕奥”)。中青年妇女后背佩戴与两肩相齐的珊瑚(藏语称“多谢来”)串,两肩用银子或黄铜、白铜制作的圆环固定,胸前用牛皮绳穿以铜钱为坠,牛皮绳分别系于两肩银环内的珊瑚串上。已婚妇女腰间还佩戴针线包(藏语称“若筘”),其种类有用鹰翅骨制作的,也有用子弹壳制作的。

耳饰:已婚妇女一般佩戴银制耳环 (藏语称“纳隆”),在耳环上镶嵌三颗珊瑚,有的佩戴圆柱形银制耳环,有的在银制耳环上镶嵌四至五串碎珊瑚,每串珊瑚长度达17厘米左右。有的则佩戴铜制耳环,家庭贫穷者则不佩戴耳环。

手饰:已婚妇女手腕大多都佩戴银制手镯(藏语称“德吾”),象牙手镯,玉石手镯等。无名指上佩戴金或银制戒指(藏语称“孜缀”),部分还在戒指上面镶嵌珊瑚。项上佩戴玛瑙或珊瑚项链(藏语称“甘件”)。未婚少女有极少数佩戴手镯和戒指的,大部分则不佩戴。

帽子:未婚少女冬季戴羊羔皮帽(藏语称“靶夏”)用白羊羔皮制成,面料为十字花氆氇,里子为白羊羔皮,铺平则为梯形的头巾(顶宽50厘米左右,底宽60厘米左右,高30厘米左右)脑后用细绳结扣,头巾戴时将里子向外向上翻起)。夏天头戴圆形用羊毛编制而成的帽子(藏语称“袜勒夏”其下边周长100厘米左右,顶为圆形柱状。高13厘米左右,直径7厘米左右,底部周长26厘米左右,顶部周长22厘米左右。其制作方法为:先用粗细均匀的灌木编制而成,然后用羊毛线编制在灌木条上,最后在面子上帡幪白布,在里子上帡幪红色花布,帽顶周边和帽底周沿用黑色或深蓝色布绲饰,节日期间在帽顶的铜子上还系用红丝线制作的穗缨)。此外还头戴狐皮帽(藏语称“袜夏”)、印度礼帽(藏语称“嘉格祥夏”)、尖顶毡帽(藏语称“袜勒夏”)等。

二、      男子服饰

帽子:北山男子头上佩戴的帽子和此地区妇女佩戴的帽子基本一致,他们冬季头上佩戴狐皮尖尖帽子(藏语称“袜夏”),羊羔皮制作的尖尖帽子(藏语称“靶夏”),其顶部镶嵌用红色丝线制作的穗缨。春季头上佩戴印度礼帽(藏语称“嘉格祥夏”)、毡帽(藏语称“袜勒夏”)等。

耳饰:男子一般在左耳上佩戴银制耳环(藏语称“纳隆”),有的还在银耳环上镶嵌珊瑚。项上佩戴珊瑚项链(藏语称“甘件”)、念珠项链(藏语称“嘛呢倡哇”有白珊瑚、象牙、檀香木、紫檀香木等品种)。

男子胸前佩戴圆形或方形的银制佛阁(藏语称“尕奥”,汉语称“护身符”),其直径约17厘米左右,大部分中间镶嵌佛像,少部分中间镶嵌珊瑚。腰前佩带长刀(长0.5米至1米不等,刀把向右向上,刀鞘向左向下),左胯佩带腰刀(长27厘米至40厘米),腰刀刀把上镶有绿松石、珊瑚等,刀鞘上刻有精美图案。腰间佩戴火镰,其做工也很精美。

服饰:男子上身所着的皮袄(藏语称“紥巴”)和袢袄(藏语称“热拉”)与女子的皮袄和袢袄式样无异,只是更显肥大。羊皮袄领口饰0.5米至1米宽的豹皮,下摆饰10厘米左右宽的黑布边子;茶茹皮袄(也称二毛皮袄)多用作礼服,整体为羊羔皮加工制作,外加面料缝制而成。面料为黑色、紫色布料或缎子,领口、袖口和下摆都饰3厘米至17厘米宽的水獭皮。春季穿用布料或缎子制做的皮袄,领口、袖口和下摆都饰3厘米至17厘米宽的水獭皮。同时还穿黑色或紫红色的氆氇褐衫,领口、袖口、下摆大部分不饰水獭皮,少部分饰3厘米至17厘米宽的水獭皮。劳动时则穿毡衫,有的用黑布作面料,也穿没有装水獭皮的布袢袄和羊毛编制的褐衫。皮袄和袢袄穿着时,下摆多上提至膝关节处,一是便于行动,二是为了显示其长筒皮靴。腰间用4米至5米或更长些的红色绸或布质腰带束扎,并在腰后留出33厘米至50厘米的结头,垂于臀部,在骑马或行走时显现出一种飘逸的美感。皮袄内上身穿高领斜襟衬衫,用料多为绸缎,颜色多喜欢蓝、白、灰色。为便于活动,皮袄穿着时袒露出右臂,行走时虎虎生风。下身着裤子。

鞋:足蹬用牛皮制做的皱皱鞋(也称“簇鞋”藏语称“絔紘”)、单梁氆氇骆蹄、和尚鞋、三接腰(藏语称“褁襗尖”,鞋底为牛皮、鞋帮为牛皮、鞋腰为红牛皮、黑牛皮、山羊皮或大鹿皮)皮靴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