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五彩卓尼  >  卓尼方志  >  地情史话  >  正文

服饰文化· 提提玛服饰

发布者: 卓尼县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18-01-26 15:50:00浏览次数:

“提提玛”一词系藏语,是对卓尼洮河中上游“戎玛卓”即半农半牧区纽子头饰妇女的简称,意为“纽子婆”。“提提玛”服饰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南地势和海拔较高、气温低的刀告乡辖尕贡巴村以下的石矿、郭札、隆多、加路它、札乍、唐尕、郭卓、麻札、刀告、肖吾、盘桥、当尕等村;扎古录镇辖扎古录、迭当什、甘塘、地里多、扎主滩、八十卡、强岔、柏地、雅地、录日岔、大桦路、柏林、古路纳、才尼、雅路、麻路、瓦车、隆多等村;完冒乡辖夏路、康木车、上下同札、松巴、尕加等村;阿子滩乡辖玉古儿、达架、卓洛巴、脑布纳、大路什等四乡(镇)的以上村寨。他们既耕种土地,获取必要的粮食、牧草和畜食,又放牧牛羊,获取肉、皮、毛及燃料,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提提玛文化区。

   头饰未婚少女先将两鬓头发各梳编成一根辫子,然后从耳后向脑后拢聚后梳编成一根辫子向后背垂下,辫梢用红色或黑色丝线结扎,并留有17厘米长的丝线穗。头顶的头发被单独梳编成一根辫子向后背垂下,辫梢用红色或黑色丝线结扎,并留有17厘米长的丝线穗。在头顶的辫子中间向下附有牛皮细绳,牛皮细绳上装饰数量不限的铜钱,但每五枚中间要间隔10厘米左右,家庭条件好者五枚铜钱用双数装饰,其牛皮细绳稍头也用红色或黑色丝线结扎,并留17厘米长的丝线穗(中间间隔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为系腰带的地方)。两鬓梳编的辫子根部各镶嵌海螺椭圆形银制纽子,纽子下部还镶嵌小珊瑚一颗。或佩戴海蚌(当地俗称“狗牙镯”),充分展示出少女的清纯可爱。

已婚妇女则先将头顶以前的头发从中间分成左右两片,耳朵前两鬓的头发分别梳编成四根碎辫子,耳后的头发分别梳编成五根碎辫子,然后将两鬓的碎辫与耳后的碎辫一起收拢后垂于后背,其辫稍用紫红羊毛线相接,垂至脚踝处后又向上提起系于身后的腰带上。耳前两鬓分别还梳一根粗辫子,在辫子根端(即额角两旁)各系银制圆环直径约7厘米于发间,银环的下方镶嵌珊瑚一颗,珊瑚两边各饰银泡五颗,(靠珊瑚处为三颗银泡相叠,两颗银泡并排)。阿隆以下在发辫上系六至七颗珊瑚,最上面为白珊瑚,其余的颜色不限。珊瑚以下在发辫上又系麝(当地称“香子”)皮带,在皮带上镶嵌铜制提提,提提上又镶嵌珊瑚,其长度按家庭条件而定,有22厘米长的,也有46厘米长的。银制提提以下的麝皮绳上又镶嵌红铜制提提,(即铜纽子),长2.4米左右(麝香绳的长为2.53米)。铜制提提下垂至袢袄下摆装饰的氆氇边子上部为限,然后将左边的提提向右提起系在右边的腰带上,右边的提提向左提起系在左边的腰带上,左右提提交叉于臀部,行走时当当有声。劳动时将提提全部系于腰间或揣于怀中,如遇有丧事或佛事活动时,也将提提全部收起系于腰间或揣于怀中,表示对一方的尊重和行为的谨慎。头顶及脑后头发全部梳编成一根粗辫垂于腰部,其编后脑下颈部装饰勺形海蚌半个,(意即头发上的装饰品),其表面用桔红色染成,海蚌中间又镶嵌桔红色石头,寡、独居者和家有不幸遭遇者均不饰此海蚌。粗辫垂至腰部后上面又装饰一银盘,(也称“提提腰”,意即圆的,直径9厘米左右),在银盘上镶嵌珊瑚八颗,七颗为红珊瑚,排成圆圈,中间一颗为蓝珊瑚,且比周围红珊瑚大。也有在银盘中间镶嵌一颗大珊瑚的。其多录下面的粗辫上又装饰一银盘(直径8厘米),盘中间镶嵌一颗大白珊瑚。

老年妇女的头饰与少、中年妇女的头饰相比,则简单了很多,她们两鬓分别各梳一根粗辫子,然后绕耳后拢聚在脑后颈部与头顶及后脑梳编的粗辫合编成一根粗辫子,辫梢用黑羊毛绳结扎,并垂于腰带内。少数老年妇女在后背的发辫上装饰一个黄铜环(直径3.5厘米,粗0.5厘米)。

耳饰未婚少女耳饰一般用铝制作的“丁”字型耳坠,也有用丝线将珊瑚穿起,系于用铝制作的耳环上,珊瑚数量不限。已婚妇女的耳饰为银耳环,银耳环上装饰珊瑚七颗。老年妇女佩戴用铝制作的“丁”字型耳坠,年龄太大的则不佩戴耳环。妇女还佩戴项链、手镯、戒指等。

服饰未婚少女一般上身穿以深蓝色或绿色布面料为主的袢袄,也有穿其它颜色的,领口饰有13厘米左右宽的十字花氆氇,领边饰白羊羔皮(一指宽),领口也有饰13厘米左右宽的绿布,绿布下方饰3厘米宽的红布。袖口饰白羊羔皮,然后饰13厘米左右宽的红布。也穿着用羊皮制作的皮袄,其下摆用白羊羔皮为饰,其次饰23厘米宽的黑布,领口和袖口的装饰与袢袄相似,穿时上提少许至踝关节处。腰系用羊毛编制的宽8厘米的红色腰带或红色丝制、布制腰带,系扣打在腰后,并留有33厘米至50厘米的结头,垂于臀部,在骑马或行走时表现出一种飘逸的美感和少女的体形美。

已婚妇女夏天穿袢袄或茶茹袢袄(“茶茹”为藏语称呼,是牧区藏族春秋两季所穿的藏服,比皮袄薄,用羊羔皮作里,外面用布或毛料作面,通常用作礼服),袢袄质底过去多为黑布或黑条绒,其领边饰白羊羔皮,其次饰9厘米宽的氆氇,袖口饰白羊羔皮和红布,下摆仅饰白羊羔皮。冬季穿皮袄,皮袄为羊皮制作而成,其领口饰白羊羔皮和9厘米宽的十字花氆氇,袖口饰白羊羔皮,其次饰8.5厘米宽的红布或红条绒。衣边和下摆均饰白羊羔皮,其次饰19.5厘米宽的黑布或黑绸子,再次饰10厘米宽的绿布或绿绸子,最后饰1厘米宽的红布条。皮袄中的劳动装,其领口和袖口装饰与节日服装的装饰相似,但下摆饰的白羊羔皮上面饰宽8.5厘米的深蓝布或条绒。穿着时上提少许,使袢袄和皮袄下摆至踝关节处,用长45米不等的红色或绿色腰带系于腰间,系扣打在腰后,并留出33厘米至50厘米的结头,垂于臀部。腰带之上又系皮制腰带,皮制腰带前方饰有四颗珊瑚和四颗银泡儿,其排列顺序为一颗珊瑚一颗银泡儿,以此类推,腰带左右两边和后边均饰有十一颗至十二颗银泡儿或银圆。腰带左胯部位的皮带上佩挂“隆高”,“隆高”的中间镶嵌一颗较大的红珊瑚。同时在左胯部位的皮带上佩挂奶钩,奶钩为黄铜质底,两边饰有银边,其中间上方并排饰两颗珊瑚,其下竖排饰三颗珊瑚三颗银泡儿,奶钩向两边弯曲处各饰一颗银泡儿,两边钩尖各饰珊瑚一颗。

老年妇女的服装与青年妇女的服装相似,但其领口仅饰红布或蓝布条,下摆袢袄饰白色、红色、绿色或桔红色绳子(意即衣边的装饰),皮袄下摆饰无毛羊羔皮,并折叠三层缝制而成,袖口饰羊羔皮和红布条。

鞋:一般都穿骆蹄,即用牛皮为鞋底,用烟熏黑的牛皮为鞋帮,脚尖翘起,从脚踝以上至膝关节以下用牛犊皮或麝皮为鞋腰,也有用蓝布为鞋腰的。已婚妇女也有用十字花氆氇为鞋腰的,鞋腰顶部为用白羊毛编织的绳子或牛皮绳子结扎。同时还足蹬厚底藏式单梁皮靴或平底花筒女靴,夏天或雨天多不穿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已逐渐改穿与汉族相同的鞋袜。

提提玛服饰分布地区男子的服饰与本县车巴、北山男子服饰基本相同,故此不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