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五彩卓尼  >  卓尼方志  >  志鉴阅读  >  正文

卓尼年鉴1991-2003(十一)

发布者: 卓尼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最后修改时间:2021-04-12 15:43:59浏览次数:

文化事业

文化市场管理】 1994年4月,卓尼县文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公安、文教、广播、工商等有关部门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检查,共查缴非法录像带28盘、非法淫秽书籍22

本。11月,卓尼县秋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共查缴非法录像带39盘,非法书籍10本。到年底,全县有印刷行业1家,录像放映厅3家,图书报刊摊点2家,舞厅2家。

1995年初,成立了文化市场稽查小组,取得稽查证6件,使本县文化市场逐步规范化。8月,在县上的执法活动中前后检查6次,出动15人(次),对全县4个录像放映厅、2家图书报刊摊点、2家舞厅、1家印刷行业进行了全面清查,共计没收非法录像带20盘,收缴非法书刊8本。冬季,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出动11人(次),收缴非法录像带32盘,没收淫秽色情书籍21本。

1996年,在春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全县共检查音像品经营点4个,录像厅4个,收缴走私、盗版录像带3l盘。9月份根据甘肃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文化市场稽查小组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了历时2天的整治,出动人员36人(次),车辆5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个,收缴书籍21本,录像带40盘。

1997年6月,在春季“扫黄打非”工作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全县音像品经营点4个,录像厅4家,收缴走私、淫秽盗版录像带15盘。冬季,文化稽查小组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治,出动人员26人(次),车辆7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个。全年收缴书籍30本,录像带25盘。

1999年,在“扫黄打非”工作中,检查全县音像品经营点5家,录像厅3家,收缴走私、盗版光盘22盘。10月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检查,收缴非法盗版光盘10盘,录音文化事业带10盒,盗版书籍10本。

2000年初,卓尼县成立文体旅游局,文化市场管理业务由县文教局划归县文体旅游局,6月份县文体旅游局联合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顿检查,收缴非法盗版光盘20盘。11月底全县共有印刷行业3家,录像放映2家,光盘出租5家、图书报刊摊点2家、舞厅2家。

2001年3月,卓尼县“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各成员单位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收缴非法盗版光盘10盘。9月份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顿,共计没收盗版光盘12盘,盗版书籍13本,共计出动车辆10台(次)。

2002年春季,县文体旅游局联合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顿检查,查缴非法盗版光盘22盘,盗版书籍11本。冬季在“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共查缴非法盗版光盘23盘,出动车辆8台(次)。10月县文体旅游局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

2003年6月,卓尼县“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各有关单位集中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整顿,共查缴非法光盘22盘,非法书刊20本,出动车辆5台(次)。冬季在“扫黄打非”行动中,查缴非法光盘16盘,非法书刊12本,出动车辆8台(次)。本年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局长金建林同志被省委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厅、文化厅等六部门授予“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个人。

文物博物】 截止2002年6月2日,经省文物专家组对本县馆藏文物评选鉴定,在馆藏文物166件中,评定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5件。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

图书】 1991年,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4人,藏书4000册,阅览室座席数35个,图书流通4000册次。

1992年,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4000册,阅览室座席数26个,图书流通4000册(次)。

1993年,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4000册,总流通2000人(次),图书流通2946册(次),阅览座席数18个。

1994年,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6人,藏书7529册,总流通3000人(次),图书流通572册(次),阅览室座席数50个。

1995年,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6人,藏书7578册,阅览室座席数50个,图书总流通人次2000人(次),图书流通2500册(次)。

1996年,有文化馆机构1个,职工12人,举办展览1次,组织文艺活动2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4人,藏书7578册,总流通2000人(次),书刊外借4000册(次),总支出2200元,阅览室座席数50个。

1997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10人,举办展览2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6人,藏书7578册,总流通2000人(次),书刊外借3000册(次),总支出3万元。

1998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10人,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7583册,总流通2000人(次),书刊外借4000册(次),总支出101万元,阅览室座席数40个。

1999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9人,举办展览1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4人,藏书8000册,总流通1000人(次),书刊外借2000册(次),总支出3万元,阅览座席数74个。

2000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9人,举办展览活动3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8000册,总流通量2000人(次),书刊外借3000册(次),总支出49万元,阅览室座席数20个。

2001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9人,举办宣传专栏4期;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8000册,总流通量1000人(次),书刊外借2000册(次),阅览室座席数20个。

2002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9人,举办宣传专栏2期;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5人,藏书8000册,总流通量500人(次),书刊外借3460册(次),阅览室座席数20个。

2003年,有文化馆1个,职工9人,举办宣传专栏1期;有公共图书馆1个,职工6人,藏书8000册,总流通400人(次),书刊外借1300册(次),阅览室座席数20个。

群众文化】 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进行了大型彩色图片《毛泽东的情和爱》展览活动,同时搞了集邮展览贴片276张。

199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先后举办了《中国党史》、《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型室外挂图展览,观众达17000多人(次);举办

了《爱党、爱国革命先烈》画像图片展览,组织县城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参观,人数达1494人。

1999年,为了活跃干部、群众、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开展了“庆国庆、迎澳门回归”书法评展活动,评展作品70余件,接待来宾3000多人次。

2000年7月,在“回归大自然—新千年卓尼藏族风情旅游节”上举办了以宣传卓尼县旅游景点,藏族和土族服饰、藏传佛教文化为内容的摄影展览。

2001年7月,由州委、州政府主办、省藏学研究所、州文联协办的《藏族文化与甘南旅游产业研讨会》,在卓尼县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召开。协助国家一级藏族作家益西卓玛女士创办建立了扭子村村级图书室,并抽调有中级职称的业务人员进行辅导。

2002年,为活跃本县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在节假日期间举办了宣传专栏。

文化馆领导名录

馆 长:寇学恭 李永祥

刘宗娥(女、藏)

副馆长:李永祥 高致奇(藏)

地方史志

县志编纂】 1991年,县志办公室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3名编写人员对柳林、木耳、纳浪3乡(镇)逐村进行实地考察和照片资料的搜集拍摄,组织3名编写人员对县档案馆资料进行了查抄。对已上报的《政权志》、《畜牧志》等16卷资料比较齐全的分志资料稿按地方志编写要求,责任到人的分解到办公室编写人员手中,进行分志初稿的编写,经多次评议于年底完成了分志初稿的撰写,并将已完成的编写初稿呈交编委会成员审议。县志编辑部根据各分志资料内容重新拟订纲目,补充核定资料,并编写修改审订。

1992年,利用有效时机,完成了藏巴哇、柏林、洮砚3乡的实地考察和照片资料的搜集拍摄,整理辑录资料12万余字,完成了《教育志》、《人物志》等15卷分志资料初稿的撰写。于10月底完成了全部初稿,总计135万字。承担和完成了甘南州志《建置沿革》的校对、打印,完成了《自然地理志》和《畜牧志》分志初稿的修改和总纂。

1993年,将撰写的各分志初稿经编委会讨论审定后,又按分志的业务归属,分送各主管业务部门征求意见,核实资料和史实。按照各部门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补充。对《自然地理志》、《建置沿革志》等26卷资料翔实的分志初稿进行了总纂。

1994年,对《大事记》、《人物传》等5卷分志初稿完成了总纂和送审稿,使卓尼县志编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时年5月完成了31卷,140章,492节,90万字送审稿的总纂和打印。同年9月,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有省、州及甘南州各县地方史志办负责人和省、州、县有关专家学者、老同志参加的《卓尼县志稿》评审会,经过为期3天的热烈讨论,与会者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又对《卓尼县志稿》中政治运动、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等方面提出了近百条很好的修改意见。会后,县志办集中力量,再次进行了补充修改。同年11月,经甘南州志编委会终审,最后定稿。《卓尼县志》从1987年开始,至1994年底,先后七经寒暑,五易其稿,于1994年12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卓尼县志》全文120万字,印数2000册,照片70余幅,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是卓尼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也是甘南州有史以来出版最早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是年,县志办公室获“甘肃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奖。

县志出版发行】 1994年12月《卓尼县志》由甘肃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张掖地区河西印刷厂印刷,为16开精装本,激光照排,漆布烫金封面,彩色护封,计120万字,70余幅照片,印数2000册,定价75元。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发行,县志办公室印发《卓尼县志》征订启事2000份,寄发全国各地,并在县城进行了张贴宣传,把《卓尼县志》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当年销售600多册。县委、县政府要求社会各界读志、用志,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增进对地方志的功能及作用的了解,进一步推动各部门和各阶层读志用志。《卓尼县志》于1997年荣获甘肃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受到表彰和奖励。

分志督导】 1991年,县志办公室督导人员深入到全县各部门、单位,研究、指导各部门、单位编写小组在编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制定了《卓尼县志编写规范条例》。经指导、督促各部门于年底先后报送了分志资料稿。

1992年,县志办公室将完成的各分志初稿约135万字,经县志编委会讨论审定后,又按分志的业务归属,分送各主管业务部门征求意见,核实资料和史实,经指导、督促各部门按时上交征求意见300余条。

卓尼地情资料编写】 1991年,县志办公室马永寿同志撰写的《卓尼县基本情况》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市县大辞典》。

1992年,县志办公室祁殿臣同志撰写的《卓尼新县志》入编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省新县志便览》。祁殿臣同志编纂的《洮砚志》于9月由甘肃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3年,由县志办公室马永寿同志主笔撰写的《卓尼县情》、《卓尼县经济社会发展概览》、《卓尼县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教材概况》、《卓尼县志》等文章分别被《中国地方志大全》、《中国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概览》、《中国县志》

等书入编。

1999年,县志办公室马永寿同志撰写的新中国五十年甘肃省卷卓尼县篇和甘南五十年卓尼县篇被《新中国五十年》甘肃省卷和《甘南五十年》入编。

2000年,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旅游开发工作做为我县经济腾飞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突破口,县志办公室马永寿同志协助县文体旅游局撰写了《回归大自然——新千年卓尼藏族风情旅游节方案》、《卓尼县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卓尼旅游简介》,7月10日在《甘南报》上发表了《奇山异水尽含卓尼风情苍松翠柏喜迎八方宾客》的文章。

2001年,根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甘肃·甘南藏族卷》简目登录工作的要求,在经费、人员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组织编撰人员,对县域内的藏文古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并根据简目登录的具体要求,认真详细地按时完成了简目登录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

2002年,根据州政办发(2001)86号《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199l—2000年综合年鉴编写条目及规范的通知》精神,组织编写人员深入各有关单位搜集资料,按时完成了年鉴资料的编写上报。

2003年,根据州政办发(2003)92号《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2001—2003年鉴编纂方案的通知》精神,组织编写人员深入各有关单位搜集资料,按时完成了年鉴资料的编写上报。

县志办领导名录

主 任:郭振华 祁殿臣

副主任:申岳安 祁殿臣 张光明

负责人:马永寿(藏)

档 案

档案管理】 1991年,县级机关共有107个单位,5个单位有专门档案室,对各种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共有档案干部107人,其中专职2人;17个乡(镇)有兼职档案人员51人,只有柳林镇和康多乡有专门的档案室。主要对《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进行了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举办了由县直机关及各乡镇文秘、财会人员参加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培训人员146人。指导县公安局、县妇联清理历年零散文件共66卷,清理销毁文件1253份。

1992年,重新制定和完善了局馆规章制度,清理并组卷装订了临、卓两县分设后,从临潭县征集收回的本县原人委、工商科方面的零散文件87卷。原县贫协撤消后的零散文件24卷。11月底进行了档案达标升级工作,县人行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升为省二级。

1993年,加大宣传普及与档案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力度和整理抢救。鉴定了原县委等部门50年代至1992年大部分文件材料,共整理856卷。对县直单位的文书立卷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县检察院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晋升为省二级。

1994年,狠抓机关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工作,有20个单位达标升级,其中省二级3个,省三级17个。至年底,全县113个立档单位中达标升级单位22个,达标率为19.5%,11月底,对全县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做了调查并书面汇报县人民政府和州档案局。

1995年,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工作依法管理,推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直单位有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127人,其中专职7人,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8人;对全县各单位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作了分年度计划,至年底,有4个单位的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其中省一级、省二级各1个,省三级2个。经济部门建档试点2个。

1996年,在全县大力宣传了《档案法》。县直机关单位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9个,其中省一级1个、省二级3个、省三级5个,经济部门建档试点完成1个(多架山电站)。

1997年,实行了“三定一到”(即:定人、定岗、定任务、责任到人);走出机关,深入实际,对县直23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全面进行了检查指导,与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在8月中旬对县直机关84个单位的《档案法》执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促进了档案法制建设。机关单位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9个,建立经济部门建档试点1个,全面完成了目标管理任务指标。

1998年,深入基层、指导乡(镇)整理抢救积压的文件材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村级档案建设纳入年度计划。8月份,对柳林镇的白塔、唐尕川、上城门、寺台子几个村委会作为建档试点村,进行了建档。机关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单位7个,其中省二级5个,省三级2个。11月份举办了首届乡(镇)文书档案工作培训班。

1999年,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不断强化依法治档意识。于4月中旬召开了全县档案工作会议暨全县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文档人员87名。指导20多个单位清理装订了历年积存的档案3168卷。县直机关档案管理达标升级13个单位,企业建档1个。下半年对各乡(镇)的文秘人员进行了档案业务培训;12月份对乡(镇)档案进行了考评验收,对17个乡(镇)的98个村委会开展了建档工作,完成了20个村级建档任务。

2000年,有力地开展了县直机关、乡(镇)和村级档案达标与建档工作。是年全县达标单位5个,其中省二级1个,省三级4个,全县档案管理达标率达95.3%。对已达省三级和未达标的39个单位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全面完成了目标管理任务,受到了州档案局的表彰奖励。

2001年,协助17个乡(镇)清理鉴定、分类整理、重新装订了积存的档案4192卷;至年底,全县17个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全部达标验收合格。80%的村级己建档。继续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化进程。4月份举办了17个乡(镇)44名文秘人员参加的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培训班,利用其他工作会和下乡指导档案工作之机讲解有关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共培训人员262人(次)。县直机关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3个,其中省一级2个,省二级1个;全面完成了目标管理任务指标,受到州档案局的表彰奖励。

2002年,全县除不够百卷的单位外,达标率为95.5%,乡(镇)档案达标率为100%,村级建档率为81.2%;6月底完成刀告、尼巴、洮砚、杓哇4个乡的村级建档工作。县直机关综合档案室达标升级1个,全面完成了目标管理任务指标,受到州档案局表彰奖励。

2003年4至5月,开展了县直机关文书立卷“三集中”工作,培训文档管理人员175名。6月份对县直各达标单位档案管理进行了质量跟踪检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7月份对县直33个档案管理相对较差的单位进行了依法治理检查验收。督促1个未达标单位晋升为省二级,使县直机关达标率达96.7%。

馆藏档案】 1991年,馆藏档案共19个全宗4052卷(册),资料1955册。各档案室共有文书档案10152卷,专门档案9753卷,资料7724卷(册)。

1992年,开展了档案接收工作,接收档案121卷(册),至年底,馆藏19个全宗4173卷(册),资料206l册。科技档案19卷,声像档案4盒,照片档案254张。各机关单位及乡镇档案室室藏档案49050卷,其中文书档案16814卷。

1993年,大力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共接收档案938卷(册),资料148卷(册);专门档案46卷(册),其中建国前卓尼土司衙门地契等资料4卷,禅定寺档案3卷,知名人物档案2卷。

1994年,共接收档案229卷(册),至年底,馆藏档案共20个全宗5340卷,资料2466卷(册),实物档案(印章)150枚。

1995年,共接收档案875卷(册),至年底馆藏裆案共21个全宗6215卷。其中文书档案6015卷,科技档案19卷,土司衙门、禅定寺等档案7卷。有专门档案98卷,照片档案49张。

1996年,接收文书档案340卷,资料48册,至年底,馆藏档案共31个全宗6555卷,资料2514卷。

1997年,接收档案276卷,至年底馆藏档案31个全宗9638卷(册),其中文书档案6831卷(册),财会档案105卷,科技档案19卷,专门档案81卷,资料2807卷。有实物档案(印章)152枚。

1998年,首次超额完成接收任务,全年共接收档案660卷。至年底,馆藏档案共33个全宗10298卷,其中文书档案7491卷(册),财会档案105卷,资料2807卷。

1999年,接收档案资料316卷,一步丰富了馆藏档案,使馆藏档案达到33个全宗10614卷(册)。

2000年,接收档案共346卷,资料20卷,至年底馆藏档案资料共34个全宗10980卷(册)。

2001年,接收案卷405卷,资料34册,至年底馆藏档案资料共36个全宗11419卷(册),总长度239米。

2002年,接收档案925卷,使馆藏档案资料共36个全宗12344卷(册),总长度340米,其中文书档案9199卷,资料3145卷,财会档案105卷,科技档案19袋,专门档案1139卷,声像档案5盒,照片档案521张,买物档案(即印章)155枚。

2003年,接收档案208卷,使馆藏档案共36个全宗,12552卷(册)。

档案服务】 1991年,共接待查档利用者83人(次),提供案卷787卷,资料17册。

1992年,共接待查档利用者573人(次),提供档案6680卷,资料5565卷(册)。

1993年,共接待查档利用者28人(次),提供案卷97卷,资料867卷(册),复制148页。

1994年,编纂了《卓尼县档案馆介绍》、《50年代初车巴沟社会经济情况》。共接待查档利用者12人(次),提供案卷445卷,资料223卷(册),复制15页。挽救抄写50年代字迹褪色档案50卷,计1631页。

1995年,编纂了《五十年代卓尼合作化的情况》和《卓尼五十年代各种自然灾害及赈灾情况》,共接待档案资料查阅利用者21人(次)。提供案卷95卷(册),复制7页。

1996年,编纂了《中共卓尼工委、县委组建及党代表大会》、《卓尼地区建政简述》、《卓尼50年代农牧业互助合作化经过的情况》。抢救50年代档案90卷,抄写1207页,裱糊3488页。开放档案400卷,共接待档案资料查阅利用者24人(次),提供案卷资77卷,复制37页。

1997年,共接待档案资料和查阅利用者9人(次),提供案卷资料14卷(册)。抢救档案101卷,抄写1167页,裱糊5150页,编写了《新旧政权的组织形式》、《卓尼概况》。

1998年,共抢救档案82卷,抄写458页,裱糊1347页。接待档案查阅者14人(次)。提供案卷19卷(册),编撰了《卓尼县1952年救灾工作》、《关于卓尼区域自治总问题意见汇集》。编写了开放档案目录,开放了800卷档案。

1999年,完善了《卓尼县档案局(馆)工作制度》等8种制度,共抢救档案104卷,接待档案资料查阅者23人(次),提供了案卷37卷(册),复制59页。编撰了《卓尼县档案工作改革开放二十年》、《卓尼县人民代表大会沿革》。

2000年,抄写全引目录105册,抢救、裱糊档案627卷,共接待查档者13人(次),提供案卷18卷(册),复制28页。编写了《卓尼县大事记》、《全宗指南》。

2001年,共接待档案资料查阅利用者34人(次),提供案卷资料30卷(册)。抢救档案50卷,抄写文件目录105卷。编写了《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汇编》。开放档案4个全宗1200卷(册)。

2002年,编写《卓尼县人民政府档案全宗指南》等15个全宗指南,编制了《卓尼县档案局工作制度汇编》。共接待查档者38人(次),提供案卷220卷(册),复制180页。抢救档案50卷。

2003年,编写了《卓尼县人事局档案全宗指南》等10个全宗指南;编制了《卓尼县扶贫开发工作十三年——拼搏与奋进》,抢救档案40卷(册)。复制184页。

档案局领导名录

局 长:强丕忠(藏) 吴月英(女、藏)

副局长:刘宗娥(女、藏)

金淑英(女、藏)

刘耀芳(女、藏)

李德玉(女、藏)

广播电视

设施建设】 1991至1993年,加大了对全县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和管理力度,使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电视覆盖率达到41.1%。

1994年,开通了县城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00户。

1997年,在洮河林业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有线电视加密频道,全县有线电视用户增至1200户。

1998年,国家实施援藏资金广播电视建设项目,使县广播覆盖率达到54%,电视覆盖率达到63%,城乡有线电视用户增至1500户。

1999年,国家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本县共完成27个“村村通”广播电视乡村级广播电视站(室)的建设任务,解决了大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农牧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实际问题,广播覆盖率达到64%,电视覆盖率达到73%。

2000年,国家“西新工程”全面启动,本县朱龙山调频差转台的设备得到了更新升级。

2001至2002年,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朱龙山调频差转台进行了全面整修,投入援藏资金22.5万元,为村、组建设“2+1”卫星地面接收站、室43个,通过

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藏区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县广播发射总功率为11.6千瓦,电视发射总功率为O.69千瓦。全县广播覆盖率为68.79%,电视覆盖率

为78.8%。

2003年,全县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00户,朱龙山调频广播电视发射台3部、300瓦调频广播转发系统2部、300瓦电视转发系统全部投入使用,同时维修校正了80米广

播发射铁塔1座,新建30米电视发射天线1座,农牧村“2131工程”全面启动,3个流动电影放映队深入农牧村累计达45天,为5个乡的91个村,2万余农牧民群众义务放映电影累计达150场。同年9月,国家资助本县的流动电影放映车争取到位,总价值27万元。

广播电视管理】 1991至1993年,县广播电视局充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广播电视管理,降低停播率,使各类设备达标正常运行,朱龙山差转台全年共安全播出2398小时,局地面站全年安全播出4745小时。

1994至1999年,县广播电视局以舆论宣传工作为中心,逐年优化行业管理,加大了安全播出监管力文化事业度,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加强了对乡、村卫星地面收转站的转播管理,杜绝了随意转换频道,违反转播纪律的现象。

2000至2003年,完成了全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2131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对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管理工作,整顿规范了全县卫星地面广播电视

设备的销售、安装、使用市场。有序开展了行政执法工作,成立了局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加强执法人员的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做到文明执法,持证执法和严格执法。

广播电视局领导名录

局 长:陈自强 张子瑞

徐炳烈(藏)

副局长:苏 维 徐志峰(藏)

饶卫东 顾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