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十大高地】卓尼县:以拳拳之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时间:2023-06-11   作者:卓尼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2月13日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

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就2023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图片


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

近年来,卓尼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特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拳拳之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图片      

NO.1

以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卓尼县美石菇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里,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工人们分工有序,协作有力,一派生机勃勃的人工接种劳动场景映入眼帘,往日“沉睡”的菌棒大棚霎时间被“唤醒”了,充满了昔日的生活气息与狂热.......


图片
图片
卓尼木耳菌棒做到了自产自销,将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了运输带来的损耗,优化升级食用菌产业链,使卓尼木耳产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而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也将作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企业增效、带动农户增收。


图片


图片


近年来,卓尼县全力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和“五个万亩”培育行动,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1亿元中的1.37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达68%,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严格落实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五个万亩”培育行动,推广种植以木耳为主的食用菌1600亩,建成种植大棚936座,打造集标准种植、示范带动、技能实训为一体的秋古、纳尼黑木耳种植基地,创新“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人才+农户”运行模式和“木耳+高原夏菜+羊肚菌”一年三茬轮作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种植中藏药材8万亩,实现丰产增收。种植高原夏菜1万亩、青稞5.8万亩、油菜2.5万亩,建设青稞标准化良繁基地1.1万亩、油菜绿色标准化基地1.05万亩,产业培育初见成效。


图片      

NO.2

特色品牌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博峪村,藏式风格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景观带旁鲜花盛开,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里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风光美景,也有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怡然生活,完美诠释了文明与生态齐飞,经济共发展一色。


图片
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是甘南州“一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样板村,也是卓尼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图片

近年来,卓尼县扎实推进“一十百千万”工程,围绕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藏王故里·秘境卓尼”这一特色品牌,持续推进“百里洮河风情线”建设,按照一村一组仔细雕琢、一家一户认真打磨、一产一业精心培育的要求,着力打造“红色博峪”“金色阿子滩”等一批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探索创建16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加快建设147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创新培育1500家精品民宿的星级农家乐,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使卓尼县文化旅游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勾勒出一幅“宜居、宜行、宜游”的锦绣新画卷。
图片      

NO.3

以生态颜值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绿水青山间,新景入画来。
卓尼县以“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厚植底色,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实现了全县5419.66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的目标,将生态“颜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激发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的干劲,擦亮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的金字招牌,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在城乡建设中得到完美融合。
图片


近年来,卓尼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及国土绿化行动,全县91个单位1.1万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31.46万株、工程造林36万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进入生态环境部审核阶段,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2021和2022年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3000万元的洮河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1555万元的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1500万元的农牧村护村护田河堤等项目全面建成。

总投资1.34亿元的洮河流域九甸峡水源地保护与治理(丁尕至石旗嘴段)、5162万元的2022年水环境综合治理、3867万元的洮河干流卡子至白地段防洪治理、3836万元的城区周边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3327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291万元的九甸峡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等项目进展顺利。


图片
图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达98.7%,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优良比率达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整改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6项,排查整治生态环境问题14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完成年度目标。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全面落实,洮河卓尼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图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奋斗场景,一曲曲笃定从容的发展旋律,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民帮扶项目如暖风吹拂卓尼大地,印记遍布卓尼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乡村振兴的巨笔在卓尼大地上豪迈挥洒,卓尼县儿女必将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卓尼融媒记者:魏都盖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