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20-10-27 作者:县住建局 点击数: |
|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共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卓尼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统筹协调各部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建设进度。2020年10月27日上午,承载着全县人民热切期盼的城区供水工程,正式建成并开闸通水,让城区群众喝上了优质水、放心水、安全水,完成了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项目建设中,县住建局及参建各方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解民生之忧、补民生短板 近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区供水压力越来越大,现有的木耳沟地表水水源和上卓沟渗泉水水源已无法满足群众用水需求,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间歇性停水、高层断水时有发生,这既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下一代的成长发育,也成为了卓尼人心中的“痛点”。因供水水源属地表水水源,其水质水量受地表降水影响大,经常出现夏季突发暴雨水质浑浊和冬季水位下降供水不足的现象,供水安全令人堪忧。同时,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发现我县未建设“备用水源地”,要求限期完成建设任务。为了打破缺水困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韧劲,衔接有关部门认真谋划、反复论证,作出了新建地下水水源地的重大决策,并多方奔走呼吁、积极努力争取。项目于2017年3月、8月得到州发改委可研批复、初设批复,批复总投资9800多万元,工程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 团结协作,挂图作战,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卓尼县城区供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感,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项目规划前期,县级领导多次亲自带队进行调研、考察,主动与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征地拆迁问题为建设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协同柳林镇、木耳镇、喀尔钦镇团结协作、统筹谋划、因情施策,发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紧盯目标不松劲、不松手,在项目如期推进过程中积极动员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及时完成了征地拆迁任务;最初设计的水源取水井选址与新修编《卓尼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选址相冲突为建设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新修编的《卓尼县城区总体规划(2018-2035)》区域向西扩延10公里,新增城区面积700公顷,将原设计的城区供水水源地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水源地周边1公里以内规划了高速公路入口、县城滨河路以及多洛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导致原设计的水源地建设选址不符合《卓尼县城区总体规划(2018-2035)》,原设计的水源地必须重新选址。为使项目能够如期完工并达到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县住建局积极对接州发改委及项目设计单位,对水源地进行了重新选址。在选址过程中,哪里的水源更优?选在哪里符合水源地保护要求?经济效益最大?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经过对城区上游地理位置的反复论证,最终将水源地选址到喀尔钦镇拉力沟村上游城区规划区以外,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源地选址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符的问题;建设工期紧为建设中遇到的第三个难题。城区供水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任务重,州政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层层签订“军令状”。为了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县住建局及参建各方工作人员焚膏继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终日奋战在工程一线。他们坚持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紧扣序时进度,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净水厂、4座深井抽水泵房、中间加压泵站、20多公里输水管线敷设等所有建设任务,为全县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此,这座高原小城因供水不足而揪心、焦灼的日子将随洮河水一去不返。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城市供水工程开闸通水,标志着此项工程正式进入运行管理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建得好城市供水工程,还要管得好、用得好、长受益;要切实加强供水运行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要科学调度和管理水资源,不断提高供水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发挥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造福于全县人民群众,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城区供水工程的建设,是初心给了我们激情和动力,是使命给了我们责任和担当。通水仪式见证着我们共创的“卓尼业绩”,更升腾着我们共绘的“卓尼愿景”,开启了我们共同的“卓尼梦想”,未来的卓尼,应该有更美的生态环境、更好的人民生活,成为更多人心驰神往的旅游圣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我们要继续砥砺奋进,为推动卓尼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坚实保障,让这一方沃土真正成为活力无穷、魅力无限的幸福之城!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