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人民政府

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卓尼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时间:2018-04-04   作者: 点击数:  

卓政办发〔201840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卓尼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

《卓尼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2018年3月23日县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326


卓尼县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阶段,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州政办发〔2017135)精神,结合我县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文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努力做好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体育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休闲体育初具规模。围绕全民健身日、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和大型活动、民俗节庆、冬季农闲等节点,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年内组织举办1项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或大型群众性体育品牌赛事,每个乡镇至少举办1项群众性的赛事活动。

——体育赛事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各乡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农牧民体育赛事,内容包括大象拔河、藏式摔跤、举皮袋、跑马射箭等。县上连续举办了卓尼县“和谐杯”篮球运动会、卓尼国际自家狂欢节、与迭部县联合举办了甘南全国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这些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体育赛事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初步显现。

——体育设施提质增效。截至2015年底,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县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0.43平方米。全县累计建成惠民工程4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一村一场)86个,配置230件健身路径。

——发展业态不断拓宽。全县各地初步形成了以户外运动为重点,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发展环境

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产业,国务院印发了《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县的《实施方案》以国务院《若干意见》、省政府《实施意见》、州政府《实施方案》为指引,紧密结合我县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任务。从面临机遇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断增强。从面临挑战看,我县体育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体育产业总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对较低;体育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龙头企业较为缺乏,企业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体育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短缺。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县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体育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服务健康卓尼、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体育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持续动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多方合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卓尼民族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卓尼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5万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全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200万元,“十三五”期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136万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体育休闲产业为主体,体育赛事为引领,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培训、咨询和中介服务业为补充,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卓尼体育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较高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重点业态

——体育健身服务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全面覆盖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群体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积极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推进经营模式多样化,丰富健身休闲服务内容。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兴办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健身休闲企业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予以扶持。

——体育旅游休闲业。依托丰富的草原、山地等资源优势,优先发展赛马、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依托峡谷、河流等资源优势,发展开发游泳、漂流等运动休闲项目;探索发展汽车摩托车赛、徒步穿越、野外生存、滑雪、山地自行车等项目。充分发挥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徒步骑行步道和驿站、自驾游营地等户外运动设施。

——体育竞赛表演业。鼓励各地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结合我县自然资源条件,培育我县具有自主品牌的赛事活动,打造卓尼名片。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活动,发挥大型体育赛事溢出效应,促进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餐饮、基础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

(二)完善结构布局

进一步增加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等体育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体育用品结构,拓展经营领域,提升发展层次,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

(三)促进融合发展

——体育与旅游融合。抓住旅游业转型升级和运动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资源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和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推动体育和旅游部门合作。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大力发展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山野户外、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开发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和运动体验相结合、旅游与赛事观赏相结合的体育休闲游、体育赛事观赏游等精品项目。

——体育与健康融合。充分发挥体育在改善健康质量,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与健康促进解决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中药资源优势,加大养生保健运动项目,积极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运动健康互联,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定,推进体医融合,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四)提升场馆服务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新“四个一”工程,十三五期间,争取全县每年建设15个以上村级农民健身场地、10条健身路径工程,争取今年建成卓尼县体育馆和体育场项目。进一步提升“一县一中心”“一乡一站”“一村一场”建设标准。加快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继续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实现社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100%全覆盖。合理规划城镇体育设施,支持兴建“体育主题公园”“体育休闲广场”“体育文化长廊”等群众健身活动场所,促进体育与居民生活有机结合。

——积极开发体育场地资源。鼓励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综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多渠道开发体育场地资源。鼓励各乡镇根据群众需求,大力兴建灵活多样、亲民便民的体育场地设施,加强绿道、步道、骑行道规划建设。鼓励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支持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建设街道或社区健身中心,推进学校与街道、社区体育资源共建共享。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提高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增加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体育培训、运动康复、健身指导等服务,协调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比例,提高政府购买场馆公共服务力度。鼓励体育场馆运营机构输出管理,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场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支持体育场馆通过委托、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专业运营机构管理。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创新场馆建设理念和建设模式,建设以体育场馆为核心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多渠道引导体育消费

增加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促进体育消费。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提供多种体育服务,满足群众体育多元需求。鼓励成立相关行业协会,依托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社会组织开展赛事策划、赛事执行等活动。培养家庭在体育用品、体育观赛、户外运动休闲、健身指导等方面的体育消费习惯。督促指导中小学切实保障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力争每个学生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要努力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单位通过与体育场馆合作等多种形式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支持单位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体育活动,培养职工健身意识。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作为重点扶持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体育基本服务体系,为促进全民体育消费创造条件。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举办赛事。加快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步伐。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创新体育工作发展方式,转变县级体育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体育部门管理服务、体育社团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体育组织体系和多元化发展网络,为全县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大力培育多层次、多形式体育类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充分引导和发挥好体育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县内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四)强化资金支持用足用好省州级体育产业扶持资金,县文广局要为各乡镇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设立体育产业扶持资金或者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补助,重点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较高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

(五)落实优惠政策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5〕14号)和《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方案》(州政办发〔2015〕54号)文件中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各有关部门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六)注重人才培养县政府要将体育人才发展列入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创新计划。鼓励各乡镇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文化创意与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

(七)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发改、体育、财政、住建、国土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项目和区域,建立联系点机制,跟踪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完善实施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准确把握“十三五”体育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奖优罚劣,激励先进,提高执行力,保障和推进全县“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卓尼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6日印发


  
关闭窗口